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历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提出的诗的"三境"说,经宋元到明清的学者的研究,发展到晚清学者王国维集其大成.王氏创立了诗的境界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的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的创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在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并断言未来世界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然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来的世界文化不仅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甚至也不是人类文明总和的复兴,而只能是在人类以往文明的基础上,对全部传统和现代文明进行整体的改造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络为高校两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网络条件下的“两课”教育 ,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 ,也是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 ;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和提高教师和学生掌握和利用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司空图的生平与诗作,对他的诗论中的核心观点“三外说”即“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中所包含的佛、禅、道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司空图的“三外说”既是对前人创作实践及诗歌理论的总结发展,也是佛禅道思想影响的结果,司空图体察到文学创作过程与佛禅道哲学思维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注重启示与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因而将佛禅道内省的功夫引入诗论中,作为诗歌创作构思的重要环节,把玄学言意之争和道家修身养性的观点与佛教对法、相的感悟和禅宗的心性修炼方法结合起来,对诗人如何处理言意关系,如何感悟自然,如何选取意象创造意境等提出了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7.
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该文在对三创教育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学科实验实习基地在三创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学科及专业的途径,提出了依托学科专业实现三创教育下实验实习中心的“六个结合”、“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事件得出的教训,除了议题设置一方没严格按“学术民主”的程序出牌外,其在大众文化传播学意义上的教训必须深刻检讨。这就是:在大众媒介的强势宣传之下,如果掌控舆论强势的一方对不同意见的另一方面施加强大的政治情绪威慑力,并形成指导性主流压力,那么弱势的一方就会感到恐惧和孤独;由于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就只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被迫放弃自己的意见,向主流意见屈服,一是继续孤独、顽抗下去,最终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扭转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局面 ,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的“学生主体”概念 ,变讲堂为学堂 ,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 ,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教出的学生 ,语文能力也往往差距很大 ;同一位学生 ,学习成绩也往往时好时坏。这启示我们去思考 :语文教育除了改进教师的教法外 ,有没有别的更为内在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呢 ?觇古今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之经验 ,很能获得一些启发 ,尤其是叶圣…  相似文献   

10.
何休的“三世”说是其“三科九旨”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三世异辞”还不能说具有进步的或进化的观念,而何休的“三世”说则有着进步的观念。这种进步的观念不同于欧洲基于线性时间意识的进化论,也不是陈述实然的历史事实,而是“张法太平”,是公羊学家应然的王道理想的演进的逻辑;何休历史观的另一个观念是“复古”,复古与进化看似冲突,实则孔孟以降之“古”就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投射了自己的道德理想的价值范畴,儒者据以“是古非今”,即以此为圭臬来批判现实,开辟未来;“三世”说进一步明确了所“复”的王道理想的实现阶次,两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1.
犯罪论体系在我国存在多种主张,四要件优势逊于劣势,三阶层利大于弊,在我国引入三阶层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于解决共同犯罪、排除犯罪事由、未成年人被利用犯罪、单一犯罪层次等疑难、复杂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民主等价值观念是否可欲以及是否可能,是所有思想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牟宗三的“民主开出说”对此给出了最具哲学性的说明,但同时也被人们有所误解。他的这一说法意在从思想观念上厘清民主等价值为什么值得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无扞格之处,说到底主要做的是观念的厘清工作,也即“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之义。此说在现代社会民主建构中依然可以发挥政治批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 ,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 ,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阶层固化"的态势明显,而"阶层固化"现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必须创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直面该现象,把握机遇、主宰命运,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 ,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 ,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的最终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渗透着"崇真"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注重完整引入莎剧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典型意象等文化信息;二是尝试如实传达莎剧的冗长定语、条件状语从句以及十四行诗等语言形式;三是积极引进"戏剧文本类型"以及学习西方戏剧意识。梁实秋译莎的"崇真"思想与他"和而不同"的哲学倾向以及当时"欧化"风尚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机制,在人们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着人们的阶层归属。同时,由于阶层归属不同导致各阶层在受教育起点、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以及享用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进而出现了教育阶层化的倾向,这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8,28(1):86-90
"第三代诗歌",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曾以反叛和断裂的姿态为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进入后现代的一种标志,但或许由于这场诗歌运动的结束和它来临时一样匆匆,是以,许多历史性的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澄清。为此,选择历史场景的转换,并具体结合"第三代诗歌"主要理论派别的观念进行述析,就成为研讨这一现象的重要路径。对于最终将"第三代诗歌"观念定位于"后现代面孔下的现代性变革",除了源自以往研究的一种反思,同时,也以一种"开放式的状态",将对上述观念的研究引申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刘克庄认为 ,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 ,尤其是到宋代 ,在锻炼上存在两个极端 ,要么不讲锻炼而粗糙 ,要么锻炼过度而刻削。为救此弊 ,他建立了系统的锻炼说体系 :既锻炼精工 ,又精练而不雕琢 ,从而达到精工与自然的统一。这构成了中国诗学史上最完备、应用性最强的锻炼说体系 ,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