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黑尔看来,从普遍规定主义出发,传统功利主义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水火不容.一方面,不必过多地关注那些少见的、不重复发生的特殊情况,而依据道德直觉原则或康德义务论行动;另一方面,在一些确属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批判思维灵活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而根据功利主义原则去行动,这就是康德主义的功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R.M.黑尔的伦理思想在“非认知主义”的立场上体现了“人”在道德行为和道德选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表明只有元伦理学为道德思考和道德推理本身提供一种合法性,规范伦理学阶段对实质性道德问题的解答才能真正具有合理性。黑尔的伦理学理论使元伦理学走出道德相对主义的泥潭,为元伦理学的出路指明方向,即以元伦理学的逻辑和语言学分析为基础的道德概念的逻辑与实际生活中道德情境下的事实性要素相结合的规范伦理学进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功利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两种不同倾向,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而黑尔调和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使之得以统一,从而在道德判断过程中避免了很多单纯的规则功利主义或行为功利主义所遇到的难题,但是黑尔的观点仍有诸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黑尔试图通过对道德思考的层次性,尤其是涉及实质性道德问题的直觉层次和反思层次的阐释,来论证他的功利主义理论,并将直觉主义道德原则的来源归结为功利主义的道德思考。在此过程中,他希望能够融合行为功利主义与准则功利主义,甚至功利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分歧。无论论证成功与否,黑尔的理论打开了从元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R·M·黑尔对功利主义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M·黑尔在他的普遍规定主义的理论框架内 ,对功利主义进行了论证。他利用道德判断的可普遍化性 ,证明在道德思考中 ,必须给他人的倾向与自己的倾向以同等的地位。由此得出结论 ,道德思考的模式是功利主义的。然而他忽略了在我们不能撤销他人的倾向或欲求这一点上 ,他人的倾向与自己的倾向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不能像为了自身欲求在总体上的最大满足而牺牲自己的某些欲求那样 ,为了社会总体欲求的最大满足而牺牲某些人的倾向。因而 ,尽管他的论证颇为精妙并且貌似有理 ,但最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6.
刑罚的正当性——以保障人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刑法正当性的回答支配了近现代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但是也不断地受到挑战。报应主义不能为罪刑相适应提供可以接受的标准,它是"严打"和重刑主义观念的始作俑者。功利主义不但经不起检验,也不能合理解释把个人作为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的道德质疑。二战以后人权理论的发展,为我们解释刑罚的正当性问题提供了视角和新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黑尔通过对道德判断的逻辑属性的分析,企图推导出具有规范性的伦理原则,借此解决实际道德冲突。他的路径是通过道德判断的"可普遍化性"推出功利主义的原则,并认为他的功利主义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道德冲突。然而,这种功利主义进路却无法解决对少数人之"权利"保障的问题,亦并非是人类对"平等相待"最期待的一种解释。所以,黑尔的学说在规范伦理学层面上的突破,最终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实质刑法观作为行为功利主义伦理学在刑法理论中的应用,它正视立法和司法事实,有助于人们理解刑法的目的,是对只抽象谈论刑法的道义论刑法观的超越.但实质刑法观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没有区分直觉思维层面和批判思维层面,进而混淆了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角色;只考虑到对刑法规范便宜行事,没有顾及遵守刑法规范所能带来的长远效果,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最终背离了功利主义宗旨;过分注重结果,忽视正义,具有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一种约束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规则,制度变迁通常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继承了理性选择理论推理逻辑,共享着一套典型的行为假设:认为偏好是稳定的,行为是偏好最大化的工具,而且行为具有高度策略性,这种策略性算计受到规则的约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模式包括产权模式、滞后供给模式、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模式、制度交易模式以及博弈论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对于制度变迁给出了相当不同的解释,因而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重构一个有关制度变迁的一般性理论。这个一般性理论试图结合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厘清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并明确制度变迁的主体、起点、条件、过程以及制度的持续等方面,从而把理论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重构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伦理精神的实现需要一种理性规约.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所隐含的是一种理性范式的选择,并主要表现为价值—工具;事实—价值;工具—事实的二维螺旋式发展,且重心往往偏向于一端.然而,公共行政的精神需要价值—事实—工具三种理性的融合来实现,任何的偏颇都会使公共行政研究与实践的合法性遭受质疑.只有将价值—工具—事实相融合的三维理性范式,才能使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避免理想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片面性,走出盲动、空想、自负的迷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