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英汉语词汇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 ,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 ,英语词汇客观明晰 ,词丰义微 ;汉语词汇主观概括 ,词约义富。语篇上 ,英语衔接严谨 ,诉诸理性 ,语篇较长 ;汉语连贯紧凑 ,诉诸意象 ,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英语词汇客观明析,词丰义微;汉语词汇主观概括、词约义富。语篇上,英语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较长;汉语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逻辑语义结构视阈下的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数篇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掘英汉语篇潜在的逻辑语义结构特征,归纳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模式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存在异同:英汉语篇是语义上的统一体。英语语篇偏向于更多地使用形式词语来体现语义关系,而汉语语篇则相对地偏向于依赖语义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4.
语篇(discourse)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在语篇的研究中,语义上的衔接与连贯关系是一个主要方面。语篇中用作语义性衔接、体现逻辑关系意义的手段很多。本文就英汉语篇中非结构衔接中的一种语法衔接手段--连词作为逻辑联系语的使用对比问题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英语的客观明晰和汉语的主观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诗英译的语篇为例 ,从词汇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在语义上 ,英语客观明晰 ,与此相对 ,汉语则显得主观模糊 ;在语篇上 ,英语衔接紧凑 ,逻辑性强 ;汉语则诉诸意象 ,连贯严谨 ,主观性强。因此 ,英诗译文易于明朗 ,汉诗之意显得模糊、朦胧。认识这两种显著差异可以促进英汉互译和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框架为探讨修辞格如何构建英汉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提供了可能.虽然英汉语言对于双关的界定与分类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双关语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机制中都涉及到了语音模式、搭配和重复等衔接途径.以重复为衔接途径的双关语通常表现出在语义和形式上的部分重复的特性.双关语在语篇中的语义连贯既需要借助语言形式层的外部衔接,也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因此,对双关语在英汉语篇中衔接特点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说话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意图;在语篇分析与教学中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双关修辞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篇的连贯性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表征体现,语篇的理解与心理和认知等语言外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人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形式与语义、线性与环形、悟性与理性等语言现象在英汉语篇连贯中也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导致其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的异同是当前国内语言学界讨论较多并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以H 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特征存在以下两点异同:英汉语篇逻辑语义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英语语篇的语义联系更多地依赖逻辑联系语,而汉语语篇的语义逻辑联系更多地依赖语境。  相似文献   

9.
语篇是由句子来实现的语义整体。构成篇章的句子既要在结构上相互衔接,又要在语义上彼此连贯。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本文阐释了衔接和连贯的定义、如何实现衔接和连贯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四行诗和七律诗在韵律和结构上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诗歌体裁.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语义连贯上都呈现出汉语传统的"起承转合"语篇结构模式.卡普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影响英汉语篇结构,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思维模式有别,但他们在语篇的语义结构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卡普兰的语篇思维模式说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春怨》原文及其三种英译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有着较为类似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看,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多注重形合。相比之下,原诗更凝练,而英译文传达同等的信息就要比原文使用更多的衔接手段。因此,通过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探讨古诗英译的得失,更好地欣赏原作及其译文,而且进一步展示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框架对汉英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据,从衔接与连贯、逻辑——语义关系及主位结构和信息中心等四个方面对《江雪》一诗的四种英译文进行了语篇功能对比分析,以探求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框架对研究汉英语篇包括古诗英译的语篇对比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词项复现。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是原词的复现,还指一个词语的语义重复出现,如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的复现等。在英汉语篇中,词项复现都是一种最常见的表达手段。文章对英汉语篇中词项复现这一衔接手段做一个比较性的分析,并就英汉篇章互译时应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指照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衔接方式.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 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以来, 研究者对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做了较多的对比研究.根据衔接理论,结合大量的英汉科技语篇实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内指照应这一衔接方式上的一些共性和差异, 研究内指照应在英汉科技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内指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科技语篇翻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汉语篇逻辑结构的对比分析进入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以逻辑分析为出发点讨论两种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从逻辑连结的角度,透视英汉语篇的逻辑关系,结果显示:其主要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用不用联结语;由于不少逻辑范畴的互通性,英汉语篇中的逻辑关系都可能互通和交迭,这种互通和交迭都缘于客观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及相应的逻辑范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照应性是语言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说明英汉语篇照应具有差异。本文将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的照应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分类大致相同,在使用上也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其衔接手段在各自语篇中的分布情况也存在诸多差异。在译文构建过程中,译者应该灵活处理。若目的语条件许可,应尽可能既传递源语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将原文中的衔接手段移植到译文中去。否则,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特点,自然贴切地调整和变换衔接手段,为译语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19.
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语篇语义表达的连贯与自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中并列结构连接词"and"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由"and"连接的句法形式上呈现并列结构的表达,语义上却显示出伪对等关系的特点。因此针对二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中"and"的用法研究,会为写作教学中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语篇翻译中的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布什9.11演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为了实现语篇的连贯,是语篇重要的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衔接手段,文章通过布什9. 11演讲与其中译本的对比研究,揭示出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不同的运用和侧重,明确翻译时应根据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语篇体裁的要求,灵活变通或转换衔接手段,从而忠实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