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背景下,迫切需要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为此,本研究围绕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创新与要素升级影响的讨论,探索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并从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性双维度加以考察。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验证的结果表明:创新尚未成为有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结构呈现异质性、非线性特征;劳动力要素结构转换的成本上升效应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作用存在差异,人力资本效应通过与创新因素的耦合发挥显著影响。因此,新时期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政策体系设计,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特征、要素禀赋动态变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厘清经济增长要素的不同作用,对指导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增长各要素作用机理进行结构分析,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禀赋资源和劳动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要素,资本则倾向于是一个生产技术管理问题,并且随着人类智慧和财富的不断丰富,资本的作用会逐渐减弱。财富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激励劳动者劳动付出和增加劳动者智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统的要素禀赋说推延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时代,以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为起点,引入对美日两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经验分析,探讨了国内外典型高科技企业的成功之路,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明确了技术创新在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地位和贡献,并对技术创新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政府在构建创新机制中应发挥的作用、我国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不明显从人力资源要素禀赋分析,是受中国人力资源现状的约束.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解决庞大人口就业问题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中国人力资源质量的现状是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普遍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从而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改变要素禀赋,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6.
对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消费升级必然拉动经济增长。但消费升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引导消费升级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历史回顾,对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消费升级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若干可以采取的调控措施,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但高经济增长能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则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路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从资源禀赋状况和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来看,我国应选择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的优势生产要素是中国经济增长由速度向质量转变的一类重要经济资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3个环节、跨国公司4种优势要素共12个经济因素在影响中国微观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作用差异明显。价值链上、下游的跨国公司产品创新能力比其他优势要素资源对中国内资企业的产出质量影响更为明显,但是影响方向不同。上游跨国公司的技术效率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游内资企业的产出质量升级;下游跨国公司的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过投入节约对中游内资企业的产出质量升级产生了消极影响;上、下游的跨国公司优势资本要素对中游内资企业产出质量升级分别产生了不同影响。同行业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促进了内资企业的产出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视角看,金融结构并不影响全社会资本积累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视角看,金融结构并不影响企业的融资选择和财务结构.由此可知,一国金融结构本身并不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决定性影响,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多的来自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制度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与自由度,而不是其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园区链”是多个科技创新园区为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升级、园区功能升级而基于要素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选择地区布局,通过园区合作或新建园区的方式所形成的政产学研结合的跨区域、跨园区分工合作体系。“园区链”和“产业链”密切相关,但也有区别。地理区位条件、法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园区建设情况等是科技创新园区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园区链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为科技创新园区和园区链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强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产业升级,现有文献的研究存在分歧。文章首先从波特假说和壁垒效应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如下:静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并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转型升级;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滞后项系数在各模型中均显著为负,表明本辖区及邻近区域环境规制的提升都会一定程度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意味着忽略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将会导致其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过高估计;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和政府干预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对采掘业的自然物质资源或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制造部门。中国的制造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是随着制造业产业技术升级速度的加快,对现有能源的消耗程度也有所加深。保证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势必要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途径,减少能源消耗,使经济发展获得持续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又是驱动加工贸易升级的根本途径。在理论上,延承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逻辑,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模型化研究了技术动态演进影响产品内国际工序分工地位的内在机制。在实证上,根据中国PCT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不同类型在技术突破性和知识原创力方面的差别,量化识别了技术创新的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不同层次,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三层次异质创新对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差异影响。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结果一致表明:(1)低端创新不能促进中国加工贸易升级;(2)中端创新和高端创新均可驱动中国加工贸易升级;(3)高端创新对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端创新的。在实践上,从推进高端前沿创新以驱动国家创新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角度,提出了使中国由全球价值链分工上的外围区段进入中心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日益重要。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差异。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就业和企业选址,改变产业空间分布。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影响区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最优比例、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As a national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touris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of Hangzhou Bay. Based on the economic data of seven cities in Bay area of Hangzhou Bay from 2003 to 2016,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uses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entropy weight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and uses the method of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has risen slightly over the past 14 years, and the ranking of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has shown a stable trend, and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is obvious. (2) The advantages of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in Bay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obvious. It is necessary to reorganize, complement, innovate and integrate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each city in the region, and take “cultur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3)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should take resource endowment as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hole region, seek the upgrading and expansion mode of “pan-text tourism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excellent traffic conditions, economic basi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leap of “qualit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国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构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最优金融结构随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技术,分析了金融结构缺口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边际效应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经济成长进程中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最优金融结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下降,而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上升,表明中国最优金融结构应向市场主导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成为工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梳理和回顾国内外关于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结构演化的相关文献,研究其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利用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产业政策,能够最小化其模仿成本,较快地转变其产业结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劳动力禀赋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在进行技术引进时,应当选择和自身劳动力素质相匹配的适宜技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素质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外包和组织变革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郁,中国内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中国加工贸易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和低生产率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国内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若干特征和“低端锁定”问题,引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决策、出口行为以及企业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影响,并围绕以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为主的产业内升级和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路径。研究认为,着重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本土企业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现实背景,实现东西双向开放,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等,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