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王春林 《创新》2012,6(3):96-99
高校与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南宁高校与南宁城市文化发展的实际,对促进南宁高校文化与南宁城市文化互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启宪 《创新》2012,6(6):125
<正>壮乡,岂只三春花繁,绿城,总是四季葱茏!南宁人,无论壮、汉、苗、瑶、侗,好以歌会友,喜以舞迎客。民间歌舞、民俗民风……乡韵优美悦耳,土风炫目夺魄!《乡韵土风——南宁民间表演艺术寻踪》一书,(以下简称《乡韵土风》),用时代的、科学的目光,对南宁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中的南宁,即南宁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今日南宁的文化建设,作了一次多视角全方位的梳理、审视和诠释,丰富了南宁城市文化,彰显了南宁城市魅力,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为首府南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着力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城市的民族凝聚力、核心竞争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表现力、可持续发展力、内在向心力和文化创造活力等层面,壮大和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张文山 《创新》2009,3(3):28-32
广西的城市化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从总体来看,广西的城市竞争力还不强,缺乏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比较分析南宁与其它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将钦州市和贵港市纳入南宁行政区划,从而扩大南宁的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带动作用,使南宁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发动机”,为泛珠三角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往来搭建一个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创新》2012,6(6):124
<正>大学毕业后定居南宁,在这个绿满四季的城市里度过了30个春秋,上百个节日。如今,朋友赠我一本《岁时节令———南宁民间传统节庆展示》(以下简称《岁时节令》),该书收录在《南宁历史文化丛书》(第二辑)中,翻卷细读,生活的温馨随着喜庆的图片和唯美的文字点点滴滴沁入心间,耐人品咂不已。  相似文献   

6.
张经武 《创新》2021,15(6):108-116
南宁"绿城"城市特色形象不仅要靠表面观感和森林覆盖率来支撑,还需要挖掘和传承"绿城"的文化传统以彰显."绿城"的文化传统可以从民族文化传统、诗文文化传统、政府治理文化传统三个大的方面去梳理.虽然物质层面的"绿城"建设成绩斐然,但是精神层面的"绿城"建设亟待加强.南宁"绿城"建设今后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彰显和传播"绿城"的文化传统,从精神层面建设中国"绿城",建设有民族文化仪式感的"绿城",建设诗意弥漫的"绿城",建设政府与市民和谐共建的"绿城",增添"绿城"生活的情趣、诗意,提升城市品位,让"绿城"绿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7.
张经武 《创新》2021,15(6):108-116
南宁"绿城"城市特色形象不仅要靠表面观感和森林覆盖率来支撑,还需要挖掘和传承"绿城"的文化传统以彰显."绿城"的文化传统可以从民族文化传统、诗文文化传统、政府治理文化传统三个大的方面去梳理.虽然物质层面的"绿城"建设成绩斐然,但是精神层面的"绿城"建设亟待加强.南宁"绿城"建设今后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彰显和传播"绿城"的文化传统,从精神层面建设中国"绿城",建设有民族文化仪式感的"绿城",建设诗意弥漫的"绿城",建设政府与市民和谐共建的"绿城",增添"绿城"生活的情趣、诗意,提升城市品位,让"绿城"绿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8.
傅隆政 《创新》2007,1(1):72-76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支撑引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南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战略方向和比较优势,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南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雷翔 《创新》2007,1(4):24-27
"桂南城市群"指广西南部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六市所构成的城市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性。对桂南城市群特色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城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林万里 《创新》2012,6(6):121
<正>原本只是随意翻翻,没想竟然不忍释手。《南宁历史文化丛书》(第二辑)①,厚厚的五本书,我很快就把它读完了。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历史文化的真实记录,传统渊源的深入梳理,令我眼界大开,感到精神激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竟是如此厚重。  相似文献   

11.
欧金焕 《创新》2009,3(2):89-93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发展南宁文化产业,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投融资平台、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产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是一个具有崭新综合效益的领域。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南宁有着重要启示,南宁市应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建设南宁印刷产业基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给南宁市建设印刷产业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建设南宁市印刷产业基地,可以集聚南宁市印刷行业的能源,扩大印刷整体规模,提升印刷质量和产品档次,对促进南宁市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金凤 《创新》2008,2(1):109-112
南宁文化产业存在小、散、偏、低等问题,其原因是管理体制滞后、政策规章不健全、开放程度不够、优势发挥不够、资源整合不够等。发展南宁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加快体制改革,完善政策规章,依靠社会共建,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优势和积极整合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唐本开  宁强智 《创新》2007,1(6):43-47
南宁市的印刷企业是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管理部门的新闻出版局,应该创新理念,搞好服务,帮助印刷企业解决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印刷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南宁市印刷企业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扈倩 《创新》2007,1(5):125-12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望州南精神体现出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学习望州南精神,就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在全社会积极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构建先进文化的"和谐"社会风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构建和谐南宁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统筹区域资源 合理布局北部湾物流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险峰 《创新》2007,2(2):33-38
南宁市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港和空港等核心资源,以及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发展带来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在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中,南宁市必须注重区域合作和港口、通道、空港、口岸等资源的协同整合,注重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相结合,从区域战略的高度出发,系统布局南宁物流网络和节点,把南宁市打造成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城市是南宁市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把南宁市创建成生态文明城市,必须遵从一定的基本原则,在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的前提下,培育生态文化,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和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连续三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南宁市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具体阐述南宁市在博览会产业带动效应中各方面的成效,进一步揭示制约南宁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产业带动效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便建立博览会与南宁市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