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人的素质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呢?笔者认为: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没有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没有干百万各类技术人才,没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相当数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大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日本成功的秘诀。日本国土窄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从1950年以来,生产年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是西欧国家的2.5倍,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年人均收入2万多美元,超过了美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重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日本国民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学龄儿童不入学者,家长按违法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性的范畴 ,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发展过程。“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人类历史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所经历的以科学革命为推动力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是特指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中性范畴。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应有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由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素质现代化。素质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世界到中国,经历了五百年的历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于幼军与人合作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四百年》第一、二卷,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演绎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随着历史向前推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实践,既遇到了重大挑战,也赢得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乐焕 《兰州学刊》2007,1(1):84-87
本质不是实体性概念,而是属于关系性范畴.人的本质,就是对人存在与社会活动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的规定.劳动、需要、交往、意识是构成人本质的四要素,其中劳动处于核心地位.从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出发,经济就是人以劳动在交往中有意识地满足需要的社会活动;发展经济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或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发展人,促进人本质发展和人性升华.以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为指导,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进一步明确并坚持以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研究主体、以科学抽象法为研究方法、以探讨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的实现和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5.
人的素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学袁凯一、人的素质的界定人的素质就是指人在工作、生活及一切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换言之,人的素质也就是指人在质的方面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及一切社会生活要素的总和。人的素质是由多层次、多侧面要素和复杂机制构成的一个综合范畴。说人的素质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从1516年出版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有科学因素,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所以值得纪念。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可分为四大阶段,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扩展。当今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有五方面现实意义:会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要吸取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成分;不要重犯空想的错误;要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做表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个大的转折点,那就是如何使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进行教育改革。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我国与许多世界经济强国比较,教育的落后与人才的匮乏是很明显的,因此,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8.
古秀蓉 《兰州学刊》2000,(1):30-32,7
(一)科学精神的内渗是近代人格的素质。从心理学而言,人格构成的要素主要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知”体现了人性中的理性本质,宽泛地说,就是人的认识能力。作为思维和实践的主体,人所面对的客体是一个必然世界,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认识这种必然性,并从其中的多种可能性里作出合理而有利的选择,再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作为自在之物的对象发生形态变化,满足自己的需要1。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主体思维),追求真理,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而作为主体精神力量的“知”,则表现为科学内蕴的“求真”…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和关键。大力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何为科学素质?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现状怎样?它的提高需要求取哪一些举措?这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确需很好地予以研究和探讨。一、科学素质的构成素质,源于生理学术语,系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既是先天的,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现在,人们已经把素质引申到社会科学的许多分支中,用以描述一个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品质或品格,科学素质,无疑是从引申意义上使…  相似文献   

10.
市民是城市主体构成因素,它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体现者、承载者。一个城市要创建成现代化文明城市,必须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先导和前提。(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呼唤高度的城市文明。而一个城市的文明,需要这个城市良好的市民素质来支撑。1.良好的市民素质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是人化了的自然物。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它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状况或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劳动力素质不仅决定着…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为此,本文拟就人的素质发展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人的素质的涵义与基本特征回答人的素质是什么,首先要说明人的素质的规定和构成。所谓人的素质,就是指人在生活、工作及一切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换言之,人的素质也就是指人在质的方面的生物性物质要素、社会性精神要素及一切社会性物质要素不可分割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总和。人的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它的宏观基础是三大子系统即自然素质系统、心理素质系统和社会素质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分为若干要素。人的自然素质是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属性,即人的有机体生来就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人的自然素质也称身体素质或生理素质。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因为从本体论意义上讲,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客观趋势和规律,提出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的科学论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时代场域,这是中国道路生发的土壤,也是把握中国道路的底板。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决定了中国道路要超越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框架,建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架构,就必须辩证地对待资本。  相似文献   

14.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谈历史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有这样看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自然发展规律是物理学,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科学,科学中的科学。时间构成历史,而空间构成物理,空—时在当代理论物理中构成四维世界,那么历史和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素质的全面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艳红 《河北学刊》2006,26(3):41-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人与自然和谐所需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人类利益等素质,人与社会和谐所需的社会秩序、和谐思维、创新、科学人文融通等素质,人与自身和谐所需的物质需求有限、精神修养等素质。全球化发展导致的交往普遍化,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形成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史观,从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把握规律性,进而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的思维产物,体现了战略家和哲人的世界历史眼光。表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我们在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绝不应当忽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发展到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全面把握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所共同构成的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特性,这是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之根本和历史之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能由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同时担承的特殊文化形式和一般文化传统的角色,又内在地要求自己时刻关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的包容性.社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以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为中介,这构成了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结构中,既包括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因素,也包括那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这二者的融会和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视文化结构体系中社会心理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反映社会生活,以发挥其认识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是一门科学。这是一个经过理论和实践验证了的正确结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着生产力中最根本的要素———劳动者或者说人的政治素质、思维方式和管理能力,从而作用于社会发展;而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足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产力的伟大历史确证。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构成与发展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对生产力理论中的概念、外延、构成要素,及其相关范畴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利于重新认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容和时代价值,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