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延边州人力资源既存在优势、劣势,也存在机遇和挑战.目前,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一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二是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人才;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监管制度;四是要做好智力人才引进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企业中吸纳人才、管理人才的部门,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却常常被人忽视。文章从绩效衡量难、角色定位偏差、职能定位偏差、部门地位低等角度分析人力资源部门现存的困境,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问题。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在注重卫生保健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再配置;在引进国外人才的同时,应注意减少国内人才的外流,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的积极开发。  相似文献   

4.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盲目地引进外来人力资源而闲置本土人力资源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误区.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着手,依据西部本土人力资源现状,提出了在有计划地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大力开发西部本土人力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现状而言,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是该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人才引进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些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着人才引进的困境,越是需要引进人才的学校却越难得到人才,地方高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人才引进后,如何留用管理一直是高校人力资源探讨的焦点。本文据此从高校所处困境出发,结合人才引进机制探讨了地方高校如何引进与管理人才,以期对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瑞华 《南都学坛》2004,24(6):118-120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究其原因,从企业内部来看,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较低,企业有效的价值体系及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缺乏相应的机制,中小企业社会地位低下,福利待遇和发展预期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弱。据此,必须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实施"能本管理"创新;进一步促进竞争,实行福利沉淀制度和授权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人"假设理论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中,尤其是在青年人才人力资源开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动性差、管理单一、晋升渠道狭窄等突出问题。应用"社会人"假设理论,科学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必须在青年人才引进上做好"双向选择题";在青年人才培养上树立"全面发展观";在青年人才选用上坚持"人岗相适论";在青年人才管理上倡行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9.
国以才强,校以师兴.教师是高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每个高校都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己所用.高校应该从观念重才;环境留才;待遇引才;感情动才;事业育才;盘活人力资源,发挥聚合效应六方面来引进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西北地区现行的人力资源政策并对其进行了评析,认为西北地区现实的人力资源应实施本地化战略,立足本地人才,积极主动地广泛培养、挖掘本地人才,充分利用本地人才,有效引进外来智力以求发展。吸引、积极聚合、运用本地人才的战略可以有效提高人才激励和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遏制人才的进一步东流,从而留住本地人才。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迁移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技骨干;二战后英国实力的整体下滑使其人才流失的趋势不可逆转,而美国的人才智库则不断被充实。英国科技人力资源移民美国的历史体现了英、美两国国力的兴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知识创新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实行自给自足的人才政策,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凭人才引进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出台与改革相关政策、制度以提高本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并推动本国人力资源回流,必将成为关系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 ,用活用好人力资源 ,是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管理模式、分配方式、职务晋升机制都严重阻碍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出路在于改革旧的管理机制、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建立新机制、以满足教师主导需要为前提建立新的机制。具体对策应是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引进激励机制、打破职务终身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和机制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经济的增长极,在新经济条件下开发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向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方向发展。建立以人力资源开发引进、环境构建、分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和跨文化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定位在战略决策、信息服务、人才支持和市场配置四个方面,依托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开发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僵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从内部挖潜、加强员工培训和适当引进关键岗位人才等三个方面来开发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和改革人力资源开发体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对图书馆的不断冲击,人力资源建设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也愈来愈突出。人力资源将成为图书馆赖以生存并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等。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最能动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其余的资源均需要人去使用、去支配。因此,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核心问题。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重点是更新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可以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两种途径出发。重点岗位人员的选拔应重视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内部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必须引进人才,引进高层次的复合人才和相关专业人才,对于这类人才一定要根据业务所需果断引进。对现有人员要根据图书馆的专业结构、业务能力和岗位需求,开展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支持馆员的自学行为,使图书馆员在知识结构和基本技术方面得以及时更新,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江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江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于江西旅游业人才资源的状况,对江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同时应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智力引进机制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加大江西省旅游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力度,做好旅游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动因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但是纵观延边地区的情况,长期以来人力资源流失非常严重,未来趋势也不容乐观,且潜在人力资源的胜任力也存在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延边地区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为解决当前问题,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区域人才胜任力标准,需要引进高胜任力人才和强化人才胜任力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引入、挽留人才难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导致其人才困境的原因,如薪酬水平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通过在内部建立雇主品牌、外部传达雇主形象,从而吸引并挽留人才,使物流企业摆脱人才困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人力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次人才是大学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中坚力量。规模、结构、层次三方面协调发展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引进和培养并举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的关系、精英队伍和基本队伍的关系、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不拘一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开发利用人力资源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在人才竞争上不占优势,中国入世后,对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优化人才结构,营造宽松留人的优越环境,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为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