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果也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这里从分析青年农民工"闪婚"的现象入手,就其产生的背景和促成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闪婚"的社会后果和危害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青年农民工"闪婚"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排斥、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引起的心理失衡,而处于心理失衡中的青年农民工又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机制,因而引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越轨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青年农民工越轨问题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排斥、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引起的心理失衡,而处于心理失衡中的青年农民工又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机制,因而引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越轨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伴随城乡文明的碰撞,其城市交往问题日益凸显。青年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深刻地影响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交往。社会距离视角下,从制度构建与政策支撑、社会关怀与支持以及青年农民工自身调适等多方面对青年农民工城市交往进行关注,有利于推进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年农民工是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婚姻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青年农民工结婚难、离婚快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生存环境的恶劣、离婚法律制度法源的分散和不规范、城乡制度的缺失、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青年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和思想文化的差异等是造成青年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基本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必须进一步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提出相应救济措施,完整构筑一个保护青年农民工的法律体系,从各个层面保障青年农民工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当时所在企业许多职工和业务骨干都下放了。"文革"后期,公司开始恢复业务,急需要补充青年职工。我就是那时招录的,与我同期新来的还有十几个,都是不到20岁的青年。以后连续几年又新招录了近200多城镇待业青年和返城知青。那时,我们风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向城市流动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本研究以湖北武汉市的青年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式访谈和个案研究,试图通过"情感互动"的分析来对青年农民工身份认同现象进行再解释.个案表明,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理想状态是通过低度情感能量的唤起、短期情感到长期情感能量的转换以及高度情感互动与青年农民工身份符号的再投资来完成其城市身份认同,进而达到社会融合,而现实是多数青年农民工在社会互动中无法获得高度的情感能量,致使身份认同失败.笔者分别从个人、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三方面提出措施来加强青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情感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社会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1,(24):8
10月28日,"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该项目是中国、联合国和西班牙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多边合作项目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开展对青年农民工的政策研究、知识培训与法律政策宣传等能力建设活动,促进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护。2009年,"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浙江杭州市、湖南长沙市开福区为试点城市(区),采用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探索、试点  相似文献   

9.
以实证方法对当代青年农民工的婚姻现状进行全面考察,结果显示:青年农民工的婚姻呈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点,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他们的婚姻问题凸现,影响其家庭稳定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解决青年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正确引导,消除城乡二元体制。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走向了沿海城市,成为沿海地区城市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兼具有民族关系问题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双重性,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农民工问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走向沿海城市的新疆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企业订单增加,用工需求增大,但此时出现了返乡农民工不再选择回到原来的城市、原来的岗位,使得大部分城市又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通过对盐城市盐都区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此次"民工荒"下未返城民工就业去向,旨在为有关部门辩证看待"民工慌"与"民工荒"问题,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诘难青年农民工及其培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农民工由于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缺乏及权益屡遭侵害而得不到有效维护等,使得其遭遇公民意识的诘难,即存在着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要求不尽一致的诸多公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不足,权益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高.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形成,就难有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实现.为此,探讨影响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培养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户籍由农村转为城市,在他们转户之后生活质量、组织公平感及社会支持是否发生了变化,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400 名转户和未转户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转户后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居于中等水平,但其生活质量、组织公平感及社会支持都比未转户的青年农民工差。男性转户青年农民工的心理领域生活质量比女性高,“30~44岁”组心理领域生活质量比“16~29岁”组高,“无子女”组社会领域生活质量比“有子女”组高;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对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没有影响。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组织公平感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组织公平感在社会支持对转户青年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影响他们的组织公平感进而影响生活质量。要提高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就要呼吁社会和相关单位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加他们的组织公平感。  相似文献   

14.
“抽象农民工”的总体化思维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揭示青年农民工处境形成的具体机制。资本(市场)和工人行动(反抗)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场所、劳动过程中得到清晰展现。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相关部门应在青年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和工作场景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精神,从政策层面加强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使青年农民工受到更多的尊重,从而进一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5.
女性青年农民工流入城市后,在城市适应的过程中面临四个层次的问题,即工作适应问题、生活适应问题、社会交往适应问题以及文化和心理适应问题。文章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对女性青年农民工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介入,提出了相应的介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六城市1 465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对青年农民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现状与面临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将融入区分为三个维度:职业与经济支持、社区相关活动参与与组织支持、居民群体的支持和排斥降低.调查发现青年农民工职业与经济收入难以有效保证其生活与发展,社区活动中组织支持缺失,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相当的社会隔离与排斥.推进青年农民工真正融人城市,需要超越经济与职业层面的支持,推动社区作为农民工融人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农民工群体中,青年农民工占绝对主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从小长在农村,学习也在农村,然而在其社会化的最重要阶段——青年时期,他们却处在城市。城市生活体验对青年农民工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论文以深圳“姚圩街”为缩影,在对青年农民工的调查基础上,从基本概念界定出发,对新时期青年农民工生育价值观的现状作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加强青年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外来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的观察和调查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往往居住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城郊村或者城中村,他们对住房的要求不高,对薪资待遇普遍不满,工作辛苦且不稳定,生活压力大;这一群体社会参与程度低,社会支持网络狭窄,遇到困难时仍主要求助于由家庭、亲友构成的非正式支持系统;由于被城市生活边缘化,青年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模糊,并且相对剥夺感强烈。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和城乡二元体制的隔离、社会保障的缺位、城市社会的结构性排斥以及青年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以数字能力、数字意识和数字道德为表征的数字素养影响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假设模型。基于南京、武汉、昆明三地308份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检验数字素养对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分制自我评价下,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得分为2.98分,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能力、数字意识和数字道德均对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26、0.420和0.335。据此,从青年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三个不同主体提出了增强青年农民工数字素养、提升就业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青年农民工更容易陷入失业困境。返乡后,青年农民工在工作、收入和生活方面遭遇大的困境。通过对典型地区调查数据分析,通过使用描述和配对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返乡前后青年农民工收入状况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的比较。在比较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关注返乡青年农民工收入大幅降低、促进其就业和创业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