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场供大于求的今天,有不少求职者跨专业求职谋到了心仪的职位。下面介绍的就是几位求职者跨专业求职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对您的求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蒙摘文 《今日南国》2005,(23):66-67
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只是聪明的求职者会不断地修正错误走向成熟。然而在面试中有些错误却是一些相当聪明的求职者也难免会一犯再犯的,我们权称之为高级错误。  相似文献   

3.
采用SCL-90量表对苏州市99名高学历求职者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工作经验、学历背景及专业的求职者,其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年龄大的高职称求职者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饮食睡眠方面得分偏高;而农村求职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的求职者,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求职者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经济发展中等的北方地区的求职者。因此建议高学历求职者应当正视由于社会、家庭经济、户籍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应予以关注并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萧桦 《今日南国》2009,(3):10-10
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就业市场应聘,为何有人马到成功,有人却屡试不第?这里有个“第一印象”问题。据心理专家介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晕轮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进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就业先机。求职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都在大幅裁员.但绝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完全冻结了招聘的行为,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招聘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更为严格。正因如此.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了解了这些企业在招人时的思路和逻辑,无疑是在增加自己被录用的筹码,所以千万不要错过本文,听听HR和专家们从战略和战术上来解析当前招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肖洁 《成才与就业》2014,(13):62-63
相信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都会思索同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于是部分求职者会搜集不同类型的面试题库,通过反复记忆来应对面试中的各类问题。可是作为阅人无数的HR们(人力资源工作者)又怎会轻易地被这些“统一”的答案蒙住双眼?那么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为求职者提供面试费用澳大利亚为了吸引国外人才,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求职者提供面试的交通费用就是其中的一个创举。一般来说,用人单位看完求职者的简历或推荐信后,如果感到满意,用人单位会及时发出面试通知。如果求职者在外地,用人单位往往会主动打电话与求职者联系,通过交谈确定是否需要面试,如果确定需要面试,用人单位不仅会负责飞机票、出租车费等,还会派专人去机场接送,以减轻求职者的求职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澳大利亚吸引了大量的精英人才。美国:互荐人才成惯例在美国,企业之间互荐人才已成惯例。美国澳威尔公司是一个汽车零件销售公司。该公司与当地的新大陆快餐连锁店达成了互荐人才的合作协议,如果求职者不适合澳威尔公司的用工需要,却符合新大陆的招聘标准,澳威尔会将这些求职者推荐给新大陆。同样,前往新大陆的求职者也有被荐入澳威尔公司的机会。这种协作,为求职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企业节省了聘才成本。  相似文献   

8.
实践出真知     
笔者认为,解决企业招聘难、就业难问题,重要的是求职者要树立肯干、肯劳动的观念,社会要加强对求职者劳动光荣的教育。从求职者自身择业观来看,由于学校教育重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忽视了劳动教育,忽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造成许多求职者以为读书就是为了不要劳动,潜意识里形成不愿意从事艰苦劳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同求职者的接触,深刻地感觉到求职者越来越“精明”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日趋成熟的求职者的确有许多众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且正逐渐成为求职场上的时尚。  相似文献   

10.
稻香 《今日南国》2013,(7):35-35
一、将“个人简历”换成个人姓名 建议求职者将简历上方的“个人简历”四个字换成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招聘者在挑选求职者进入下一轮笔试或面试时,经常会遇到人数不够的情况。他们不可能再重新从上千份简历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求职者,他们一般只会凭第一遍看简历时的印象进行筛选。如果求职者的简历上最明显的位置上写的是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而非毫无用处的“个人简历”四个字的话,人力资源主管就能轻松地记住该求职者的姓名,并找到他的简历。  相似文献   

11.
3月开春,企业带着新一年的用工计划登陆人才市场,本应是一派供需两旺的好气象,但无奈求职者频频跌入“求职陷阱”。日前,根据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与智联招聘携手进行的3.15特别调查,3000余名在沪求职者中,竟有半数遭遇过“求职陷阱”,“中招”的主要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和毕业1~3年间的大学生,而“陷阱”多与劳动合同相关。  相似文献   

12.
In语     
淘职客"淘职"是指求职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对工作进行检索、对比和排名,最终找到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工作职位。今年年初,由于"用工荒"、通货膨胀等问题相继出现,不少求职者意识到以自己的能力有可能获得一些薪酬比较高的职位,于是便开始骑驴找马,网络名词"淘职"一度蹿红。调查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求职者求职的平均时间同比去年有所延长,这说明求职者的心态有所转变。从前,为了工作而找工作,叫求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求职者为了得到最理想的工作,所以去"淘职"。  相似文献   

13.
letian 《人力资本》2010,(2):52-53
通过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工具,招聘方能够比以往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个求职者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位从事服装设计的朋友告诉我,薄、露、透是现代时装的流行趋势。在人才市场,如果将简历比作求职者的外衣或者包装的话,笔者认为它同样需要薄、露、透。薄。简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简历做得好不好,关系到求职者能否取得面试的机会和求职的成败。一些没有经验的求职者总误认为简历越长越好。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初次求职者和再次求职者之间的对比,发现不同的求职群体,对应的雇主吸引力维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初次求职者的的雇主吸引力依次为:环境价值、名誉价值、发展价值、经济价值和心理价值。再次求职者的雇主吸引力则包括:社会价值、名誉价值、环境价值、发展价值和心理价值。这些发现启发我们,为提高雇主吸引力,对不同的应聘者群体要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和人力资源产品。  相似文献   

16.
孙炯 《成才与就业》2014,(13):58-59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常发现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不知该如何做准备工作,而且越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越是对此茫然不知。面试实质上是求职者与面试官的一个沟通过程,沟通内容自然不可能天马行空,而应是有针对性和局限性的,因此面试前的“功课”也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劳动力市场就业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求职者的受教育行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同求职者能力类型之间相差越小,高潜质求职者越倾向选择比完全信息均衡条件下更高的教育水平。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度教育的趋向。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增加专用性投资,实行培训生制度,改变求职方向等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怎样的求职者最受用人单位欢迎?不少人事经理表示,他们最想招聘到的是德才兼备的求职者。可这样的需求很难得到充分满足。而不少求职者也大叹苦经.在如今的职场上遇到求职碰壁的现象实在太平常了,怎样才能成为受企业青睐的求职者呢?笔者研究了一些职场碰壁现象,发现不少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归纳整理了以下6个方面,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金志  李铭 《社区》2004,(23):44-44
一是要提防用人单位只招不聘。有些用人单位随意将试用期延长,要么许以高薪,却将工作量超负荷设置;要么将一般工作冠以响亮的头衔,以吸引高学历的求职者。其结果大都是只招不聘,免费或低偿使用应招人。二是要提防黑中介。有的黑中介提供虚假的用人单位信息骗取中介费,然后一走了之;有的是将用人单位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求职者交了报名费之后,被告之还要交纳数额巨大的其他费用才能上班,令求职者无力承受而自愿退出,报名费则有去无回;还有的是用虚假的条件来欺骗求职者,等求职者到了单位才发现单位的实际条件与介绍严重不符,却已悔之晚矣。因此…  相似文献   

20.
英语篇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求职者的英文能力作为了聘用人才的标准之一,而英文简历作为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展现自身英文能力的第一道工具,自然受到了求职者的广泛重视。其实,英文简历所包含的内容、样式等与中文简历差不多。一般来说,英文简历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