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的报酬是其绩效的函数。依据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公司制企业应以明确的代理契约来定义代理人的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对称关系,绩效评价是支付报酬的标准;因此,契约中除了应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应包括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励经营者朝着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方向努力工作。只有给予经营者足够的剩余索取权才能从根本上调和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控制代理问题。根据代理理论的要求,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考虑代理人所在企业的特点,我们对代理契约模型的核心内容———业绩考核、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进行了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营绩效是衡量经营者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营者任务的复杂性和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与企业的规模密切相关。文章应用乡镇企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乡镇企业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绩效、规模分别呈正相关和弱正相关关系,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出现了股东与现代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 ,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 ,这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其中报酬成为诸多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基于此 ,从报酬激励机制含义出发 ,阐述了尽快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激励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重构市场经济下国企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出现了股东与现代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这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其中报酬成为诸多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基于此,从报酬激励机制含义出发,阐述了尽快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构市场经济下国企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157家深、沪A股民营上市公司,分别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与股本扩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高管现金报酬、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现金报酬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即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激励作用;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不显著;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越大,公司高管的现金报酬越多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二项式回归证明了企业绩效与研发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式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到了企业的“最优”研发强度;第二部分以该“最优”研发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透明国际发布的CPI指数为解释变量,考察了经济体清廉程度与企业最优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治清廉度与企业最优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和研发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薪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的年薪与公司绩效及公司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笔者建议采用股票期权机制来激励经营者,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研究将企业间绩效产出差异归因于产业、战略与资源的差异,具有静态描述与结果分析的特点,企业无法据此从过程机理出发寻求改善绩效的方法。鉴于此,将组织的动态能力与领导力引入绩效产出差异的解释模型,试图归纳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总结了动态能力、领导力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以往单一关联关系研究的结论及其弊端,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为组织动态能力和领导力的角度解释过程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文献鲜有从银行业治理特性角度考察银行CEO报酬与绩效关系,大都忽视了银行业自身特性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文章研究从银行的外部监管、高负债比等方面,通过实证方法深入考察了银行CEO报酬与绩效间的关系。实证发现银行业的CEO货币报酬与绩效的关联敏感度要高于一般企业,且银行CEO报酬与相对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另外,结果显示银行业对股东权益的重视与一般企业无异,没有体现出因为高负债比而出现的差异。研究认为,相对一般企业拥有更为完善的治理结构的银行业,治理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互惠性偏好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几年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当中。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绩效的重要驱动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重庆民营企业为调查样本,研究了互惠性偏好、知识共享、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惠性偏好和知识共享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对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核心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文化建设、完善知识共享机制,进而提高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核心能力与企业并购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选取有过1~7年并购经历的主并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核心能力与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核心能力对企业并购整合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审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高绩效企业与低绩效企业进行了战略管理能力审计。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运用特有的战略管理能力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决定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源泉;第二,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与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第三,我国工业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能力不足,有很大的能力差距空间需要去弥补。最后提出了企业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保证。本文在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并给出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4.
企业IT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能力是解释企业IT投资与绩效关系的中间变量。从IT能力的定义、结构及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IT能力的定义范围过于宽泛;(2)需对中国企业IT能力的结构进行实证检验;(3)基于IT能力的企业绩效变量选择过于局限;(4)缺少从IT能力多要素整合角度的研究;(5)缺少IT能力各要素对企业绩效不同构面的影响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均表明 ,在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事实上 ,大量的IT投资如果没有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则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IT能力作为企业IT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个中间变量 ,从根本上解释了企业IT运用的成败本质 ,其框架和要素的提出 ,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实践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声誉模型,探讨了声誉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一定时期内,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让国有企业经营者手中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的运作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动态性对经营者持股和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理理论认为经营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并没有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全部得到证实。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验证环境动态性对公司经营者持股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的影响,来说明经营者持股和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在实证中没有被证实的原因。对于环境动态性的研究是未来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的贡献偏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的贡献偏小.  相似文献   

20.
治理问题是家族企业研究中的新课题,而家族所有权则是家族企业治理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文章以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对象,分析了家族所有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族控制上市公司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存在所有权向家族集中的趋势,但是家族所有权的介入对这些企业的绩效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的非线性关系分析表明家族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我国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家族所有权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平均家族持股比例接近企业绩效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