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反问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主要起否定和强调的作用。本研究在对汉语疑问句的语义、修辞和语用特点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以《红楼梦》中"哪里"反问句的英译为例,对汉语反问句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汉语反问句多数情况下被翻译为陈述句,在非会话语境中尤其显著;此外,由于反问句的强调修辞作用,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一些表达强调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最后,本研究对汉语反问句大多翻译成英语陈述句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英汉反问句在使用范围和功能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低调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低调在交际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低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它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的频繁使用说明它是构成人们的修辞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而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文化模型对认知和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用含糊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它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会影响语言的理解,而且有着积极的意义。从三个角度论述了语用含糊。首先,讨论了语用含糊的概念;其次,试就汉语文化下语用含糊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认为汉语交际中使用语用含糊的主要原因是面子问题、职业需要和禁忌;再次,从语言交际中的随意言谈和元语用的角度,分析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认为语用含糊主要通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和依赖语境两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顺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预设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逻辑学和语言学。文章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在汉语广告语篇中广告者选择使用语用预设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最后得出汉语广告语篇中广告者对语用预设的选择和使用是与交际双方尤其是广告受众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夸张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的频繁使用说明它是构成人们的修辞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而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文化模型对认知和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语言”是网络语言的先锋,具有有限形式无限信息、瞬时流动、载体电子化、使用主体双重化、生长快存活短等特征,从语言和语境上冲击了社会语用平衡。从语用学的视角,阐述了通过语用缓和对实施交际的言语进行语用收缩和扩充,可以实现微语言语用平衡。  相似文献   

7.
成功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汉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失误”是指由于语言运用的不得体而导致交际活动不能协调完满进行的现象。文章从“语用失误”的定义入手,以偏误分析理论为理论依据,描述了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进行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层面上的语用失误”和“社交层面上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自发性开放式话语补全测试收集到的语料为基础,探讨了汉语中语用缓和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比对不同类型的语用缓和策略,文章着力分析了汉语中语用缓和策略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表现出的语用格局特征,并就语用缓和策略同言语行为的共现匹配性特点解释了语用缓和策略的语用理据所在。结果发现:第一,不同语用缓和策略实现形式之间并不享有等同的使用几率,但却表现出以指事型为主,行事型和成事型为辅的宏观格局。第二,不同类型的语用缓和策略表现出各异的言语行为匹配倾向性,这一方面交代了语用缓和策略多样性的理据所在,同时也揭示了不同语用缓和策略在语用化进程中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用充实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现象,文章结合语言原型意义和信息处理,同时结合语境对语用充实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英汉歉语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歉语是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中西文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对于自己的过错做出道歉,给他人以“面子”,为自己争得“面子”,从而在言语交际中赢得有利地位,都需要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中歉语的类型及其差别。各个国家的语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歉语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英汉歉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语言性歉语和非语言性歉语、口头歉语和书面歉语、正式与非正式歉语等。英汉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用策略也有所不同。英语或者其他的非本族语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用需要和语用目的来准确地选择歉语策略,从而在言语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做到礼貌得体的交际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大致可分两类: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语用失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容易引起交流不畅。但是,目前错误分析理论仍被较多地运用于书面英语的研究中,并侧重语言错误,而针对语用失误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解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寻求减少这类错误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语用视角,用言语行为做理论基础,以英文电影等为语料,对修辞疑问句的非询问功能现象做了解读与分析。整理出修辞疑问句的语用界定、语用解读。  相似文献   

14.
枟左传枠共出现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89个 ,使用次数共 227例。名词的意义类型有军事、制度、器具、服饰、人伦、植物、方位等 11个大类。活用与本用在意义上的关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并在语用上满足了先秦文本表达的特殊需要。由此可见 ,在古汉语尤其是先秦汉语中 ,活用是一个常见而有特殊价值的言语现象 ,也是训诂学以及古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双关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例如:“A Can-nonball took off h is legs,so he laid down h is arm s.”(“炮弹打断了他的腿,所以他放下了武器”)在这句话中,采用同词异义或一词多义以为诙谐之用,这里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引起汉英习语翻译语用失误的原因来探讨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7.
非任意性是任意性的反题,主要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诸多层面。就语用而言,非任意性能对语言运用情况进行全新解释,具体表现为语用理据和语用象似。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实例分析了一些典型的言语行为事件,结果表明非任意性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任意的语用现象,并能取得以简驭繁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反意疑问句是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一种语言结构,它承载着某种特定的语用功能,即说话者对前面所述的事情要求确认。本文从句法上和与语用上探讨了反意疑问句的特征,及反意疑问句在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语法化特点。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化理论是阐释反意疑问句的最佳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想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来已久。人们经常使用委婉语是为了避免无意冒犯他人话语的出现和各种令人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是人们相互交流洽谈中语言使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委婉语的避讳功能、掩饰功能、礼貌功能、美化功能,并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现状,引用实例分析英语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体现的各种形式,以便了解和掌握英语委婉语语用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中的问句以设问为主。穷尽描写表明,《文心雕龙》设问辞格的形式标记有单用、连用、套用三种情形。《文心雕龙》中的设问辞格有其语用意义,独具共时表达功用和历时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