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2.
人本论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趋向之一,是发展出了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潮。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学说,但从思维方式方面看,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比如承认世界本原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以人为世界之本;以非理性为人之本;主张以非理性的方法来促进人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意识等。这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的人本论思维方式。粗看起来,人本论思维方式似乎是对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和断裂,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其以变形方式的承接和转换。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不仅有其非常现实的基础和时代性根…  相似文献   

3.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正> 凡是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过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的人都不会否认,动物特别是高等灵长类动物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此,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但是对于动物的思维与人类思维的缘源关系,以及动物思维究竟是怎样过渡到人类思维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然而,要弄清人类思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又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地研究。本文试图从动物智力的发展状况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这两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一下动物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逻辑和思维     
在传统逻辑中,逻辑一般被定义为研究思维的科学。在现代逻辑中,逻辑一般被定义为研究推理的科学。这两种定义是不同的,这里不仅涉及逻辑研究的对象及逻辑这门科学的性质,而且涉及逻辑和思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分析这两个定义出发,探讨逻辑研究的对象,并且说明逻辑和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思维方式的大转变,即:从“本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从革命党的思维方式向执政党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两次大转变,给予我们点突出启示:第一、必须认真学习马3克思主义哲学,把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正贯彻到底;第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三、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关于辩证思维基本规律问题,国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志认为不能把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思维的规律,辩证思维应有自己的规律;有些同志则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思维的规律,二者是相同的。这是两种偏向。其实,两个系列规律应该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但这是存在着差异的一致,因而在表现上是不同的,只有承认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同时又结合辩证思维过程的特点,找出其表现不同之处,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本文赞同章沛先生关于对立同一思维律是辩证思维的核心规律的意见,拟对这一规律的实质与表现加以阐述,希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辩证逻辑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内研究经济学史的主流观点认为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看成是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消长、替代的历史。本文认为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两大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即自发型自由主义和理性型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动态演变过程,它呈现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趋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大思潮占有不同的地位。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两大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根源于“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分歧和争论。两大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分歧事实上要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认识有两个起点,着重论述了认识的第二个起点即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这是思维的辨证过程。文章揭示了在这一辨证过程中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在根据,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重视发挥思维的想象,抓住事物。现象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马海 《北方论丛》2013,(1):49-53
科学思潮是中国现代诗歌思维方式转换的时代因素.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诗思由重直觉性向情与理相结合转变,由倾“虚”向倾“实”转变,由偏于“字”思维向偏于“句”思维转变.探究科学思潮对新诗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诗歌的理解,因为科学思潮对诗歌的影响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汉语诗歌又面临着科学的再一次冲击.现代科技对诗歌创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历史语境中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密切关系的分析,不仅能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探究到新诗在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洞察到这种变化对新诗形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当下诗歌的流变及其形式选择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思维模式是主体意识中的知识空间和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知识空间和思维方式是思维模式的两大要素;另一层是两大要素问的关系及思维模式转换的必然性。思维模式转换表现在思维的历史是社会思维中心模式的转换史和共时性思维模式转换构成特定思维过程等两方面,思维模式转换划分为随机型、模糊型、必然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讨论求解思维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求解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和具体思维模式。认为,从基本思维模式的角度看,求解思维就是人们面对问题的目标和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和条件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去推演出实现目标的手段这样一种过程。从具体思维模式的角度看,根据人们对经验运用的不同情况,可以把求解思维的思维模式划分为匹配型、类比型和综合型三种;根据人们对于搜索和选择这两种思维操作的不同结合方式,可以把求解思维的思维模式区分为搜索主导型和选择主导型两种。  相似文献   

13.
多元思维论     
王南 《学术研究》2007,23(11):30-33
多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材料;概念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方式。本文用实例对此提出辩议,认为人类的思维材料与思维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由此建立起一种多元思维论的新构想,认为人类的最佳思维是多种思维兼用并举,互相反馈,各施其能,以全息思维来把握外部世界的全息内容;主张要突破单一思维论的狭隘局限,大力发展多元思维,以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抽象力、高度想象力和无穷创造精神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将使我们走向新的哲学境界,从创新思维的视角而言,哲学境界是一种历史境界,是一种时代境界,是一种理性境界。哲学境界的升华需要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创新思维,需要在两个领域的创新中发展哲学。创新思维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境界,因为创新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即理性形态、经验形态及非理性形态都是哲学意义上的创新,从而使创新思维在三种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的思维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直觉认识与模糊思维在思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这两种思维是人类思维整体的有机环节,应当在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机制的运动中去作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这两种思维的各自特点,认识其存在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并探讨出一定的规律来。 一 一般而言,人类思维可分为逻辑的与非逻辑的两种思维形式。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人的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主观能力的多样性,思维形式也应当是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中确认,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深深地植根于基督教论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资产阶级的古典哲学形成了两个传统——人本主义传统和理性主义传统,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乃是这两个传统在现时代的表现和继续。民主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氛围下形成的,它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中的这两个传统都有内在联系。本文只就民主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的联系作一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邬焜 《学术界》2002,(2):60-91
本文讨论了古代哲学和经典物理学以实体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与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客观实在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区别 ,并按照古代哲学和经典科学所坚持的物质、能量二分法的原则对物质思维、能量思维和信息思维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阐释。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古代哲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科学的多重维度上探讨了人类物质思维、能量思维、信息思维发展的历史进程 ,通过这些探讨具体描绘出了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三次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略论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随人们实践的改变而改变。网络化思维是网络时代的实践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网络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大系统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系统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根本 ;开放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灵魂 ;创造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关键所在。网络化思维推动了网络化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纵剖·横断:毛泽东与邓小平思维特色李思民思维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应该有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之别。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思维简称为“纵剖”与“横断”。以此去观照毛泽东与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的思维取向,是颇耐人寻味的。如果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①,那么毛泽...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维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作者的观点是: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可派生出和可表现为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运动;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就是脑透过表层的遮隔察知深层状态、透过时空距离的阻隔察知远区状态;以及其他.如果用定义的形式简约地表达思维的本质,思维就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这和流行已久的另一个思维定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发生争鸣;本文分析、对比了这两个定义认为,应把"思维是脑对对象深层远区的穿透性反映"作为思维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