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是留学美国的总裁。 2000年,留学美国做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面向中国推出莫尔奖学金项目,并且已经向6名中国学生提供了赴美奖学金。 对于申请者来说,莫尔奖学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完全是公益性的。 而王英作为莫尔奖学金的推出者,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上山下乡;在清华读书为国家领导人做翻译;以40岁的“高龄”,取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联合国妇女儿童部任职在国泰基金任副总裁,向中国介绍海外投资者;创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创办留学美国网站并设立莫尔奖学金。 不知当王英回首往事的时候,是否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已…  相似文献   

2.
海外留学族回归心态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外留学族回归率逐年递增。从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留学生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仅1998年就达到7400余人回国,而且在国外工作或取得永久居留许可后回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据最新资料表明,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加之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良好预期,在美国硅谷华人精英中有43%愿意在目前或将来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回国。回国创业已成为海外留学族一个普遍的心理潮流。中国大容量的“市场”是发展自身事业的最佳空间 每一个海外留学生其事业追求都包含着自…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2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大会上,美籍华人王晓东和其他70多位美国科学家一起,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一届院士。对科学家和工程学家来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最高荣誉。在此之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已有院士2391名(外国人有351名),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有 6名,香港1 名、台湾1名。王晓东成为其中的一员,似乎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他也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在具体的领域中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但这件事本身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20多万人赴美留学,王晓东是他们中间迄今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家权威调查机构对北京5所著名高校进行过一次有关留学的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有出国意向的学生竟然超过了70%!这一数据表明:一股留学热潮正在强烈冲击着我国的大学校园。那么,这股留学热潮的成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这股留学热潮?它又会对我国的人才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呢?走近现实:雏燕纷飞 远渡重洋据介绍,1999年北京大学共有790多名学生一毕业就直接出国留学;2000年,这一数字超过了800人;2001年达到950多,接近毕业生总数的30%。北京大学负责学生就业的人士估计,今年,学生出国人数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清华大学有…  相似文献   

5.
中美人才流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中国赴美国留学、移民人数迅速增加,仅2012年赴美留学人员就接近20万人,移民人数超过8万人,2012年中国申请美国1-526签证人数达到5000多人,通过人数将近5000人,是2011年的三倍之多。随着美国“十万留学生计划”的实施,未来几年内美国赴中国的留学生也将快速增加。2015年8月1日上午,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美首次国际人才流动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所围绕中美国际人才流动问题进行了首次深入对话和探讨。中美智库学者和相关专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以及自身经历,畅谈国际人才流动新趋势和应对政策等相关问题。本期杂志以“中美人才流动,实现共享互赢”为主题,摘选部分与会嘉宾论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澳洲1800万人口中,约有1/4的人口是在海外出生的。移民多来自西欧和北欧,其次是越南、中国、菲律宾等东亚、东南亚国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来自中国的移民(指在中国出生)约为8万人。华人最早是作为牧场工人被招募来的,在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中,华人最高峰时曾超过5万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联邦政府成立后,以法令的形式禁止华人移居澳洲,甚至入境。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在此情况下华人人数骤减,至1901年只余3万人左右。70年代初,惠特拉姆领导的工党政府废除了歧视性的白澳政策。华人移民逐…  相似文献   

7.
北美华人在科技领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早期移民的华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北美,尤其是硅谷的高科技行业大多已是技术骨干.他们的智力资源已成为美国近年经济繁荣的动力之一. 随着美国经济对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重,每年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地区会有近20万的国际技术雇员进入北美的公司.在这些人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华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他们是美国急需的专业人才,大多数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获得绿卡,并最终在北美定居.现在的新技术移民已不满足为人打工的状况,很多人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能够自己创业,实现真正的美国梦.随着风险投资机制的完善,技术创业的环境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华人可以有机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将理想变成现实.据统计,硅谷的新创公司中就有30%左右掌握在华人手中.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留学人员约30万(如加上以其他身份出国后在国外自行转为留学身份者应不少于40万),为建国前百余年留学人员总和的3倍。其中:国家公派近4万人,单位公派逾9万人,自费留学者约15万。如果将以其他身份出国后在国外自行转为留学身份的10万余人视为自费生,那么,当代留学人员的375%系公派,625%系自费;自费生约为公派生的两倍。■我国留学人员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即40万留学大军遍布于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广度是中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小集中是指其高度集中在美国、…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华人当中,正出现了所谓“第四代华人”,无论在职业,社会地位和企业经营方面,他们取代了老一代的华人,特别是在高科技的领域里,不少华人已崭露头角,自行创业,打响品牌,跌身于亿万富翁的行列。 香港岭南大学族群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部主任郑赤琰教授稍早时曾就海外华人的性格、奋斗精神以及创造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即华人与犹太人具有相同的状况:注重教育、懂得赚钱。 按照郑氏的理论,美国高新科技经济的大本营加州硅谷,在数年后便可看到华人强盛的经济力量。现在那里有7000多家公司,总产值高达500…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深圳市引进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超过3.8万人,其中三成回国人员选择创业。据悉,从2001年起深圳每年引进留学回国人员都超过1000人,近年来更是大幅增长,近3年每年增速40%。到目前为止,该市引进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超过3.8万人,留学回国人员企业超过1500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初,在“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世界各国留学的人员约32万,其中约11万人已经学成归国,上海已吸纳1.7万多名归国留学生,上海吸纳的留学生人数,约占中国学成归国留学生总数的1/6。归国留学生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有750家,许多人成为上海高新技术领域的“台柱”人物。目前在上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归国留学生有1920人,占上海获此津贴人数的1/4;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归国留学生有125人,占上海此项称号人数的1/3强;在上海地区任中科院院士、工…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07,(3):45-45
2006年12月19日,中国对外人才开发咨询公司(即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总经理易凡平和副总经理焦京虎会见了美国一IT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商务代表。双方就组织中国IT专业人员赴美国工作一事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在2007年4月1日前招聘21个职位.近百名IT专业人员赴美工作。这也是美国企业首次在中国招聘IT专业人员赴美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素以保守出名的英国人出人意料地聘请了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出任原来只有王室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的职务──英国名校诺丁汉大学第6任校长(Chancellor)。这一消息给中国各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一片惊喜喝彩声中,也有人心存狐疑。而杨福家本人呢?尽管在入选英国大学校长之前,曾经担任过6年的中国名校复旦大学的校长,但是他却一再坚持:“我决不相信我是中国最好的校长”。 那么,英国人为何选择杨福家呢? 从勒令退学的“捣蛋 鬼”到名牌大学的 优秀生 杨福家,1936年出生于上海。出生不久,…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有两个非常耀眼的外来人才群体,一个是犹太族人才群体, 另一个是旅美华人人才群体。所谓旅美华人,即旅美华人,是指在美国留学、居住和工作的华人的总称。包括历来旅美华人的后裔、大陆和台湾陆续旅美的华人。这个群体,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和智力水平,在科学、文化、实业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美国、中国大陆、台湾的科学、文化、政治、经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美国留学的50万外国人中,中国大陆以5.1万人居第一位,台湾以3.1万人占第五。 曾经有一个说法,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 纽约是美国的缩影,所以美国是天堂,也是地狱。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经受过10年文化和经济禁锢而始得心灵释放的中国人,将好奇的目光移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对于那些将未来寄托在大洋彼岸的国人来说,美国无疑是他们梦想中的天堂,这恐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赴美人数有增无减的原因。 但是,天堂固然是天堂,却并不是所有人的天堂。历尽艰辛才踏上美国上地的国人,身处的是地狱和天堂的十字…  相似文献   

16.
全美华人究竟有多少?2月10日,由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NCCA)和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推出的《2011年全美华人人口动态研究报告》,首次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数据。根据可获得的2009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来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不超过1万人,可是从这两年开始,每年来德国留学的人数都超过1万人。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德国呢?上大学免费、德语门槛不高、签证有优势、毕业后就业前景好是大家公认的因素。有特殊留学项目现在,我国有极少数的中介机构与德国的高校合作,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留学项目,其特殊性是:德国一些高校,经过学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的批准,允许它们招收一定名额的中国高中毕业生,作为实验项目到该校就读。为了支持这种特殊项目,学校所在地的州政府和州教育部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予以保证。如果德国高校取得了这样的特…  相似文献   

18.
一百二十年前,在我国留学生史上,曾有过一次专门选派少年出国留学的历史,这就是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由上海出发赴美国的一百二十名平均年龄为十二岁的少年留学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十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六岁.客闳一八四七年赴美留学,是我国第一位留美学生。一八六七年回国后,在三十多年里,他多次向政府积极提出组织汽轮公司、选派留学生、开矿山、设国家银行等建议。选派少年赴美就是他倡议实行的.当时清政府决定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德福城成立了以陈兰彬、容闳为正副主委的“中国幼童出洋肄业局”,同时在上海成立“幼童出…  相似文献   

19.
据教育部消息,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共有63.22万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2010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3.48万人。截至2010年底,中国以留学身份出国,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01,(9):59-59
一、项目背景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美国美中制造科学奖学金委员会合作设立“中美高级制造工程奖学金”项目(以下简称SAM项目),联合选拔优秀的中国硕士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和中国的博士生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本项目旨在加强中美两国制造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的中国青年学习先进的制造工程技术,提高这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水平。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得到美国“吴贤铭基金会”的主持。吴贤铭基金会与美国的16所大学共同组成“美中制造科学奖学金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及选拔委员会。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