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国留学人流如潮,有些学生出国移民了,于是有人说,再谈什么爱国是否有些牵强附会,“假做作”?我认为,对我们的学生是否爱国究竟怎么看,这要分三种情况,其一是没有出国的学生,他们在国内, 爱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其二是已经出国,但又回国的学生,显然,他们是经受住了出国的考验,爱国是没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美政”理想上;其次表现为与党人群小的坚决斗争;第三,表现为对故土、故都的依恋;第四,表现为重视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是密切结合的,这是他的历史局限。屈原爱国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又是他主观修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依恋理论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后由社会心理学家Hazan和Shaver将其运用于组织中,以研究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工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组织依恋。组织依恋是个体对所在组织的情感联结,表现为个体对组织的信赖感和归属感,以及个体要离开组织时对组织的留恋。员工对组织不同程度的依恋决定了组织依恋可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三种类型。我国情境中,领导风格、人际氛围、组织文化、组织投入和工作场所特征构成了组织依恋的五大影响因素,且上述五大影响因素对组织依恋类型具有相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个体在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可延续和影响到成人期,并且存在着代际传递的现象,父代的依恋模式与子代依恋模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依恋模式为个体提供了稳定的认知模式,个体对社会刺激的处理和反应方式会受到认知模式的影响:依恋模式对人际亲密关系的影响已得到研究的证实,人们倾向于建立符合自身依恋模式的人际关系: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不同依恋模式下人格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探讨,已成为人格研究中的一个新视点;依恋模式对个体心理适应性的影响得到了多个研究的支持,非安全依恋模式更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品牌依恋的概念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依恋(brand attachment)概念是心理学领域的依恋理论引入到营销学中产生的,属于较前沿的研究课题。文章对品牌依恋不同的概念结构进行探讨,介绍目前主要的关于品牌依恋的测量方法,为将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而深厚的情感联结.从演变的视角来看,依恋是婴儿对保护它的照料者的一种普遍偏爱. 1依恋剥夺的形式 "依恋剥夺"最主要的形式是"母亲剥夺".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刺激条件和面孔类型搭配呈现作为学习条件,用趋-避任务范式作为测试方式,选取53名在依恋回避维度得分偏高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依恋情感激活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依恋回避者对与依恋有关的情绪情感信息存在着普遍的回避动机;(2)在威胁性情境出现后如果总是能够接收到来自他人的积极回应,则可有助于依恋回避者安全依恋情感的激活。此发现表明,虽然是以回避为特征,但依恋回避者在适当的条件下也能够获得依恋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亲子依恋与人格特质分别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通过对11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亲子依恋与人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共同作用方式,重点分析了"大五"人格在亲子依恋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外向性在亲子依恋对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随着谨慎性和外向性水平的降低,亲子依恋对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影响增加;外向性对亲子依恋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当外向性水平低时,较高的亲子依恋预测更高水平的同一性延缓状态,当外向性水平高时,不管亲子依恋高低,大学生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同一性延缓状态。  相似文献   

9.
依恋是婴幼儿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程度的好坏,依恋在儿童未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依恋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同伴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依恋行为 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性情绪的反映,即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婴、幼儿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其联系密切的人。根据依恋的性质,可将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的、回避的和反抗的。后两类可合称为不安全依恋。 依恋行为虽然来源于儿童早期的情绪生活,但它是儿童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儿童这种宝贵的早期经验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恋这种儿童早期情绪的体验,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深刻地作用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成人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障碍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建立SAD的成人依恋心理表征模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成人依恋先占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4.48倍,而拒绝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4.76倍,恐惧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66.67倍。成人依恋类型是SAD发病的核心因素,就像一个桥梁,其他因子是围绕着成人依恋不同的类型表现而起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农民工城市依恋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来自全国24省份农民工的368份有效样本做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城市依恋水平处于中等,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自我价值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性农民工的城市依恋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农民工;高学历农民工的城市依恋水平显著高于低学历农民工;城市依恋、生活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两两显著相关。这表明性别和文化水平是农民工城市依恋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城市依恋与生活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依恋的研究最初是从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开始的,后来依恋的研究拓展到了成人领域。本文从成人依恋与儿童依恋的差别,在Batholomew提出的依恋两维度-四类型模型基础上,介绍了成人依恋的主要评估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亲子依恋和人际距离知觉对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100名幼儿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会影响幼儿的分配行为,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会比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更倾向于公平分配;在人际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安全型亲子依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人际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特别是母亲应该有意识地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成人依恋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2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发现男性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回避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依恋焦虑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性别在依恋焦虑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更易受其依恋焦虑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以河南省农村普通中学的184名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198名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173名非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著;(2)在依恋系统内部,农村留守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质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父亲、朋友和照顾者(只针对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而对父亲、朋友和照顾者间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著;(3)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及其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  相似文献   

18.
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恋是两个人之间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以回顾四种传统的依恋理论为起点,着重介绍了依恋在研究方法上的推进,从神经生理、人格等新视角解释依恋,及其依恋的跨文化研究、依恋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新近成果。  相似文献   

19.
浪漫依恋也称婚恋依恋,是指伴侣间的一种情感联结.依恋模式的稳定性至今仍存在争议.在消极情境下依恋系统会被激活,同时引起相应的情绪,使伴侣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变化.跨文化研究显示,部分文化可能不适合用两种维度或四种类型进行划分,这当中涉及测量工具的等值问题.中国化的浪漫依恋研究须考虑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伴侣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夫妻相敬如宾等传统儒家观点有可能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我们强调研究方法需更符合中国化,同时对未来浪漫依恋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成人依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重要方式,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会影响到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以及人格功能和人格特质的形成。目前成人依恋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成人依恋的个体差异和成人依恋的检测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