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历前期,王门后学以无为本,倡导现成良知,心学开始走向禅学;万历中期,心学遇到了危机和挑战,思想界围绕"无善无恶"展开了两次大辩论;万历后期,顾宪成、高攀龙推崇朱学,以宗经为基础,弘扬儒家经世精神.从万历年间王学与朱学的交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晚明社会思潮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顾宪成是明末东林学派的主要创建者。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撰述的《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赞扬他和高攀龙创建的东林学派是“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编》、《证性论》、《桑梓录》等著述,被后人编为《顾端文公遗书》。顾宪成年轻时,初学于张淇门下,后又从师于薛应旗。薛应旗从师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从师承上说,顾宪成是王门三传弟子,但因其师张淇和薛应旗已由王学转向朱学,故而顾宪成的理学倾向,亦宗程朱而斥王学末流。  相似文献   

3.
晚明以降,党社一体化成为政治和文学领域内一个特殊的现象.究其根柢乃在于学术领域内,王学左派摒弃传统的五伦关系秩序,尤重群己关系中朋友论的阐释;继至东林学派,发展为联类友朋、究明学术、治世救时的天下观.文人社团争相效仿,形成前所未有的党社交叉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晚明思想在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经历着来自内外的冲撞从而裂变。嵇文甫先生的《晚明思想史论》堪称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从佛学、西学、王学三个角度对《晚明思想史论》作一个简洁的梳理,即整个晚明的思想史就是一部王学的演变史,对王学及其后学的研究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期,骈文复苏,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王学鼓荡下的尚情思潮、抗俗崇雅的艺术追求、六朝文派的流衍与八股文的通行。在艺术上,晚明骈文作了不少创新,一是将文体扩展至年谱、清言,其次是表达更为自由,三是风格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骈文在晚明时期的复苏,极大地维护了文学的审美属性,意味着对已瓦解的美文传统的重建;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晚明时期骈文的复苏,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有识之士希望在意识形态领域重建与弘扬士大夫雅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风靡一时的晚明浪漫思潮中,李贽堪称搴?前驱的主将,他的出身、环境和经历使之有可能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新的时代脉搏,站在新旧思想交战的最前沿.李贽在四十岁时开始研究王学,以为“唯阳明之学乃真夫子”,继之又结识了王畿和罗汝芳,并拜王艮的儿子王襞为师,转而服膺泰州学派.不过他主要是从王守仁“满街  相似文献   

7.
<正> 明代神宗万历年间,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创建了东林学派。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赞扬他们是“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 东林学派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十五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危机发展的结果,是在农民起义和新兴市民反封建斗争的震荡中产生的。明代后期,朝政日益腐败。以皇帝、宦官、贵戚和权臣为代表的封建上层统治集团极端昏庸腐朽。他们穷奢极欲,疯狂掠夺和兼并土地。仅一小撮皇室、权贵就以官田的名义垄断了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江南富庶地区被地主霸占的土地一般均在三分之二以上,加之田赋税收的苛重剥削,迫使广大农民沦为无地佃农。以吴中地区为例,农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日知录》卷十)。在朝内,阉党(宦官)把持朝政,厂卫(特务)横行,矿监税使分布全国,官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地区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三家之村,鸡犬悉尽;五都之市,丝粟皆  相似文献   

8.
在晚明人文思潮的影响下,泰州王门学派的革新者李贽等人对传统儒家的名教偶像给予新的诠释,提出自由开放的思想理念。这虽为传统儒学所不容,但这种追求人格独立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进步合拍,并与批判摹古文风的公安三袁相呼应,担负起了冲击传统儒学和反对拟古文风的历史责任。嘉靖以后的几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中,公安派追求思辨的“内省”和“领悟”,受泰州诸儒影响很大;汤显祖等临川派人士等也推尊李贽。在学术上,泰州学者的传承有“一代高似一代”的豪侠气概,他们以王心斋为鼻祖,但门人多宗龙溪之现成良知说,泰州之学渐至走入疏狂之境。晚明“禅儒相杂”,禅学与王学互激互荡,这与泰州学派的影响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王学又称阳明学,在海外(包括日本、欧美),它是一个常论不衰的热门课题,但是在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学却久遭冷遇。近年来,这种情况渐有改观,出现了一些颇有份量的王学论著。杨国荣同志的《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以下简弥《通论》)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通论》是把王学作为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代思潮来加以研究的,而不是仅仅限于王阳明一人的思想。这是《通论》区别于其他王学论著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从王学取代正统理学而崛起于明中叶以来,它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乃至近代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晚明社会意识的演进,到明清之际思想的震荡,再到近代新旧观念的嬗变,王  相似文献   

10.
南禅左派,比照着晚明王阳明心学系统“王学左派”提出,也即禅宗史家宗密所谓禅宗三宗中的“泯灭无寄宗”。它不是一个区域性的派别,而是跨区域、跨派别的席卷中、晚唐禅宗各派的时代思潮,其引人注目的典型特征是虚无和颠狂。  相似文献   

11.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随着封建社会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与程朱陆王相对立的进步的实学思潮,这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这一实学思潮,如同其它客观事物一样,随着明清社会的变迁,大体上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和衰颓的过程。一从明正德至明万历年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时期. 从明正德年间起,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明王朝开始由盛世转向衰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一)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赋税、徭  相似文献   

12.
晚明东林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东林人士士人和官员合一的身份,讲学而议政的治学风格,既有着传统上的文化和精神资源,也反映着晚明时代的新气象,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治学、为政和救世之间的追求和立场选择.  相似文献   

13.
谈及晚明学风时,古今不少学者都这样认为:第一,晚明学风空疏。时人“空谈心性”、“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以致“学风荒陋”、“空疏顽固”。“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第二,晚明学风空疏的原因是王学及其后学所致。“王氏之徒,废实学,崇空疏,蔑规模,恣狂荡,以无善无恶尽心意知之用,而趋入于无忌惮之域”。“晚明是一个心宗盛行的时代,无论王学或禅学,都直指本心,以不读书著名。”“由于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学盛行,士大夫以崇尚空谈性理相标榜,轻视一切经世致用之学”。第三,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是惩王学及其后学的流弊而兴,“明清实学则是对理学末流空疏之弊否定的产物。”上述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仔细思索,不妥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思潮角度考察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流变相始终 ;在晚清纷呈迭现的社会思潮中 ,均可看到桐城派的身影。桐城派在晚清各期的主要代表往往也是当时社会新思潮的代表或积极参与者 ,如经世致用思潮中的姚莹 ,洋务思潮中的曾国藩、黎庶昌 ,早期变法维新思潮中的郭嵩焘、薛福成 ,维新变法思潮中的吴汝纶。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桐城派既有迎合清王朝的一面 ,也有适应社会思潮发展、与世俱进的一面 ,不能因桐城派最终落后于时代而予以全面否定 ,更不能因此把桐城派视为文学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晚明思想史的主潮是经世致用,这在学术界已是不争的共识。然而,关于晚明经世思潮兴起的背景,学者们却有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大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理学反动说。这一派的观点以梁启超为代表,强调晚明理学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空疏、腐化是导致明末社会“天崩地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当时的学者相率“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二是社会经济变迁说。这一派的观点以候外庐为代表,强调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对思想所造成的冲击。三是内在理路说,这一派的观点以余英时为代表,强调国义理派别之争要求“取证经书”,从而由“等德性”…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哲学的二重性,既促生了对宋明理学主流的破坏力量,也伏下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解构机因.到王学左派确立之时,便进而形成反理学思潮.明代文学主流中的唐宋派、前后七子以至公安派、竟陵派.皆与王学左派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的成员甚至就是王学左派中的重要人物.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带有近代化色彩的文学新思潮,特别是戏曲、小说的大发展,实际上正是王学左派以及反理学思潮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朱王之争”无疑是晚清多元学术思潮中的一条主线。以往学界多聚焦于晚清朱子学阵营对此问题的回应和关切,而对势单力薄的王学阵营的立场少有关注。这就难以整全地呈现晚清“朱王之争”的理论图景,故以晚清王学护法杨亶骅为切入点来弥合这一缺陷就显得尤为可行和必要。杨亶骅沿袭“依经立言”的学术传统,围绕“朱王之争”的焦点《大学》文本,积极介入和回应这一时代思潮,以“拒斥朱子改本”、“分三纲领者失之”和“八条目只是一事”为学术诉求,显豁出逆主流思潮“尊朱斥王”的“伸王抑朱”的学术特质,着了晚清重振阳明心学的先鞭。这不仅为阳明心学在清末民国的再度登场起到倡导和赓续之功,也以王学融摄朱子学的独特形式为朱、王会通提供新的方案,成为全面构筑晚清“朱王之争”理论图景和学术谱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清初江西三大学派歧同述略□胡迎建明清之际,思想界多对明中叶盛行的心学持批判态度。继而兴起的是实学思潮,以顾炎武为代表,提出“经世致用”说。另一种思潮则是企图中兴理学,以挽救世道人心。这时期,江西亦出现三大学派,称为“江右三山”,即宁都易堂九子、南丰程...  相似文献   

19.
刘蕺山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蕺山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崔大华明代理学有两个展现其新的理论思潮的基本走向:一是在朱学笼罩下由理本论向气本论的转移;一是明代中叶以后在王学风靡和流弊滋甚的情况下,心学本体论的重建。刘蕺山的理学思想正处在这两个走向的交会点上,也是在这两个走向的终点上。...  相似文献   

20.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最终选择了将高雅与世俗相融合,在世俗中超越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