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影响人口过程的各种社会因素中,人口政策可以说是最直接、明显的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人口政策与相应时代的经济关系紧密相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服务于该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但是,人口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要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是否和社会人口发展趋势相一致。本文试以明代为例,欲从朱明政权以极其严厉地控制、掌握人口的政策,反而落得人口大量逃移的现象入手,分析产生这一政策与效果适得其反的原因所在,并由此对明代社会经济概况作一个侧面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时,总会首先考虑到社会经济水平,认为社会经济水平制约人口增长。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除了社会经济水平影响人口生产,还有传统观念、信仰、习俗、时代风尚等等因素,这些复杂的因素可归为文化意识一类,本文想以二战后西方的人口变动为  相似文献   

3.
沅水流域的人口在明代发生了巨大变迁。明初,在卫所驻军、移民垦荒等因素作用下,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虽有部分人口外迁,但总人口规模逐渐恢复。明中叶后,河谷平原的土地开发与商品流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外地人口的迁入,促进了流域人口的继续增长。受地理环境的不同制约,流域内部各地的人口变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政策     
国家直接调节和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法令和措施的总和。人口政策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人口政策是指直接调节人口再生产和迁移活动的法令,其目的在于影响人口诸变数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广义的人口政策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旨在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措施。有些社会政策,其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尽管客观上对生育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属于人口政策范围。具体说来,人口政策包括:(1)有关调节生育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2)有关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疆跨越式的发展,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就业等因素使少数民族人口和生育观有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推动少数民族人口生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新疆少数民族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只有坚持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的文化素质培育,加快新疆城市化建设,才能实现新疆人口、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1.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研究2.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变迁研究4.城市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6.健康中国的战略与实践研究7.后计划生育时代新人口问题及其社会政策研究8.中国当代婚姻家庭变迁研究9.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智能时代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劳动就业是指劳动者与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相结合,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的社会劳动,劳动者据此取得劳动收入或报酬。简言之,劳动就业就是劳动者取得现实的社会职业。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劳动就业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人口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搞清人口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对于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人口的多寡增减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衡量一个时代的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经济是否发展的尺度。隋朝国祚虽短,但它前结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开唐代繁荣昌盛之世,其人口发展在历史中也曾达到一个高峰时期。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内人口配置的不同,反映着不同地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在男耕女织的自然条件下,这一规律表现的就更为突出。在隋朝时期,黄河流域仍然是人口最多、人口较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当时全国共有190州郡,1,252个县,8629904户,而黄河流域就有624个县,6127504户,占全国总户数的71.00%;十万户以上的大郡全国共有三十四个,而黄河流域就有三十一郡,大都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说明在隋朝黄河中下游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区。这种状况在经历了隋末战争以后,开始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背后内涵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生育政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虽然没有因果关系,但不同地区关于生育数量的不同规定间接地影响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未来生育政策作出选择,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的进步,加之十分有效的人口控制,人口本身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新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人口问题的伦理思考,即:人口伦理的产生是新时期现实人口问题的客观需要;是传统人口道德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人口政策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趋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新的状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预测我国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结构变动趋势,以人口大省河南省作为案例研究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利用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数据,应用的研究方法是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人口出生率受到负担少年系数和政府财政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四个方面支出的影响,其中负担少年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印度人口控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  李宝玉 《南都学坛》2003,23(6):117-122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都经历了曲折历程。两国人口控制都以国家调控为主,家庭计划为辅;都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杠杆来控制人口,充分发挥传媒作用;都加强宣传教育,将人口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决策。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两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效果影响不同。中国的人口控制基本成功,而印度则不太成功。只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艳 《淮海文汇》2011,(6):34-35
“人口均衡性社会”的提出使得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我们的人口问题,而计生政策又是仅仅从人口数量方面来调控人口,这二者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而二者之间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口结构失衡、性别比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重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重庆市各辖区人口性别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对人们进行观念引导、法律规范、政策扶持,改变这些地方落后的经济现状,进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 ,必须予以充分关注。面对 2 1世纪 ,人口给经济发展将带来新的挑战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银色浪潮的冲击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流动人口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等。对此 ,必须深刻认识人口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并重 ,依托社区搞好计划生育与安老养老工作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人口科研 ,坚持积极的适度人口政策 ,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人口控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生育政策不是人口增长状况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口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从生育政策到人口增长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人口控制政策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从经济学家关于危机和反危机的理论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而持续低迷的人口增长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福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一个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仅为16.41%,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4.90%,且少年儿童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均呈现出继续下降和上升的态势。这一人口年龄结构及发展态势将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后续劳动力资源不足,经济活动人口短缺、经济活动人口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地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调整我国人口政策、延迟退休年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利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结构失衡、性别比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重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重庆市各辖区人口性别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对人们进行观念引导、法律规范、政策扶持,改变这些地方落后的经济现状,进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现状严重超社会经济负荷,这给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使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人口的发展也很不适应,控制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