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晋门阀政治引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格局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激发了不少庶族寒门之士用诗歌寄予他们的苦闷,主要表现为两种风格:一种是怀才不遇的高唱不平,大声疾呼;另一种则是隐退俗世,乖离现实的绝望吟唱。两种诗歌创作风格都是基于对当时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西汉开国集团代表人物的政治人格具有明显的平民化特征,这是因为西汉开国君臣多出身平民.其政治人格平民化的意义在于:政权立国甚“正”,社会认同性高,自建立之初便具备了高度的合法性基础.这使得国家经过数代君主努力之后,便出现了盛世,国家得以长治久安;开国名君名臣成为中国后世的榜样.西晋开国集团代表人物的政治人格具有明显的卑劣化特征,这是因为西晋开国君臣多出身于政治道德低下的新旧贵族,立国不正,社会认同性低,自建立之初便缺少高度的合法性基础.其政治人格卑劣化的恶果在于:一是政权认同性不高;二是缺少开国气象,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使得西晋政权从国家根基上缺少了巩固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被鸩杀后,在权臣孙秀的操控下,泰山羊氏羊玄之之女羊献容继立为晋惠帝皇后。在羊皇后12年的皇后生涯中,她不过是一个傀儡,非但未能享受皇后的殊荣,反而屡遭羞辱,甚至多次命悬一线;作为渴望关爱的妻子,她不过是徒有名分的玩偶,非但未能享受夫妻之爱,却总在恐惧不安中苟且偷生。西晋亡后,她被匈奴人刘曜俘获,并再次被立为皇后。这一时期,她尽享殊荣,对爱情和权力的渴望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纵观羊献容的一生,她出身名门、五废六立、一身二后,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数百位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人生勾画出古代社会上层妇女的又一种命运轨迹,并再次证明了在父权制文化下,女性在根本上就是依附(从属)于男性的,她们最终只能是男性的派生物。  相似文献   

4.
西晋时期,特进、光禄大夫、侍中、散骑常侍等作为加官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中特进、光禄大夫作为加官可以提高官员的地位,往往是官员升迁中的重要步骤,而侍中、散骑常侍作为加官一般是对官员的格外优宠,作为加官时,侍中优于散骑常侍,在官员官职变迁时,加官亦随本官的迁转而由散骑常侍变为侍中。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的最后情节中,王仁、贾环等人合谋将巧姐聘嫁于外藩王爷。藩王查知底里系世代勋戚之后,坚令回绝。此举既使故事有大起大落的跌宕韵致,又塑造了藩王品高德邵的美好形象,寄寓了作者对少数民族官员的殷殷深意  相似文献   

6.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局的动荡,从桓帝永寿年间以后到献帝年间,是中国人口数量不断急剧下降时期;三国中、前期(公元220-262年)是中国人口数量由减少到趋于稳定时期;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三国中、前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有1900多万,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时的中国人口数量约有2400多万,西晋时期(公元310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数量约有3700多万。  相似文献   

7.
藩王护卫军是明代漕运卫所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纳入到漕运体系中。承担漕运任务的徐州左卫、东昌卫、任城卫、豹韬左卫和龙虎左卫等与藩王护卫军关系密切,所涉及的藩王府包括楚王府、蜀王府和鲁王府。鲁藩护卫军在调为漕运卫所运军过程中,与楚藩和蜀藩护卫军,呈现出了不同的模式与统辖关系,既体现了漕运卫所与藩王护卫的复杂关系及漕运卫所的特质,又反映了明代皇帝对藩王的态度与政治策略动向。同时,将藩王护卫军改调漕运卫所和同城分立卫所是明王朝裁撤藩王护卫军后的两种安置方式,亦是削藩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晋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时间较短,仅数十年,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这一时期的宴飨诗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晋时期宴飨诗的发展流变与其社会思潮、阶层文化、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11,(4):69-72,101
西晋乐府诗的功用性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功用性增强,一方面娱乐功用性增强。其中,郊庙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创作数量增多,并成为当时主要的音乐类型,这类诗歌的创作者主要有傅玄、张华等几位朝廷重臣。西晋乐府诗的主要部分是配合雅乐和舞曲的政治赞美歌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日常娱乐观赏。  相似文献   

10.
11.
《崇让论》是魏晋更替之际吏部郎刘寔为即将出现的司马氏王朝设计的整顿吏治、调谐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理想方案。司马昭灭蜀后,改朝换代在即,朝中一些司马昭的心腹高官纷纷上书为其出谋划策,提出诸多治国理政构想。《崇让论》从认定官员选拨标准和官吏晋升方式入手,探讨统治集团内不同阶层合理流动的途径,以期使司马氏政权充满活力。刘寔在其中提出了政治人物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和新生统治政权应该建立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士绅集团是影响晚清政治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文化及政治势力,其文化权力来源于科举制度下他们掌控儒家思想解释权的独特地位。晚清主要政治运动及其结果都可以从士绅争取文化权力的斗争中得到解释,如太平天国反孔的文化立场遭到了士绅的激烈抵制是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晚清的自我改革运动由于侵犯了士绅的文化权力而遭到失败;近代乡村由于士绅势力的没落而导致乡村文化素质的普遍降低等。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引领了汉初的过秦思潮,继而取代法家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其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汉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但也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和神化的诸多不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摄政时期采取的整饬吏治、蠲除三饷、免驿站加派、整顿赋役制度等措施,对清除明末积弊、廓清前朝陋习、巩固满清政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奠定清朝的基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晋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长期以来,西晋文学史研究多停留在散点和个别一流作家的研究上,总体研究虽然没有停止但相对薄弱。本文从这种研究现状出发,力图通过对南北朝至今历代文学史名家对于西晋文学总体研究成就的追述和对比评析,来勾勒西晋文学总体研究的概况,并提出西晋文学总体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阐述了自己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期望通过这些梳理和论述,能引起文学史界对于西晋文学总体研究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官员敢言之风盛行,在传统"五谏"说的基础上,明代官员主要采取婉言讽谏、敢言直谏、犯颜强谏的方式进谏.其中,官员在婉言讽谏时,又往往借灾异、古训、先贤、祖制、史官以及自劾不职等方式进行.明代官员的进谏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进谏理论.与前代相比,群体性的直谏、强谏成为明代官员进谏的显著特点.明代虽谏无专官,由言官掌言责,但进谏的官员不限于言官,层面广泛,进谏风气浓厚,且传统的进谏戒律多被打破.明代官员的进谏模式及其特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明代文官集团的成长.以及士大夫为维持士人政治所进行的抗争和努力.但进谏官员多下场悲惨,反映了士大夫政治在膨胀皇权的挤压下日薄西山的态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明代官员在进谏方面的努力,可视为中国古代士人政治的挽歌.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时代是伦理政治格局形成时期 ,也是朝廷内外事功纷扰的年代。从汉武帝时边疆战争、敛财政策等事功举措及儒臣群体的规谏批评之史实入手 ,分析了伦理标榜下的事功政治与儒家伦理制衡之间的紧张和冲突 ,循此深入揭示了西汉中叶伦理政治模式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8.
明代士人好议时政之风对时事小说的文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作者在序言中表现出来的创作动机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小说体例“事系章疏”,夹叙夹议,近似“杂记体”;章节末尾自作回评,融合了创作与评点。在好议时政之风的影响下,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出现了迥异于其它章回小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夜对,指的是宋代君主在夜间于宫城中,召见某些文臣,与自己讨论各方面事务的活动.夜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君臣交流场合,君臣双方都利用夜对来实现自己的意图.透过夜对,我们可以对宋代皇权政治形成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西晋士人中间,普遍存在着以隐逸为高的思想,但他们大多看中的是一种心神的超然无累,而不是想要真正栖遁山泽。西晋诗人们的思想感情则处于仕与隐的矛盾冲突中,在他们的诗歌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官宦生活的眷恋,一方面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本文对西晋诗人的这种思想心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