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很多中外学者都把它简单的归结到中国为了保障唯一一条外援线——滇缅公路的畅通。事实上,隐藏在这个直接原因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关系,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和政策对中国是否出兵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无论从其先欧后亚的战略、提高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还是从保护其在亚太的利益出发,都选择了支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立场。于是,在美国的影响和支持下,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最终成行。  相似文献   

2.
试述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二十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建的,1942年2月16日应英方的请求而挥师入缅对日作战。至到同年8月,远征军虽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创造了中国军队扬威异国的记录.但由于中英战略目标的差异、指挥系统的紊乱、战地服务机构不健全、英缅军和远征军第6军作战不利、远征军对缅甸地理、气候缺乏了解以及远征军未能得到缅甸人民的支持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了远征军初期作战在总体上的全面溃败。  相似文献   

4.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虽以撤退告结束,却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以其优势兵力迅速席卷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12月中旬,日本为了切断援蒋路线,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便开始大举人侵缅甸。为了协助英国保卫缅甸,确保援华路线的畅通,蒋介石派遣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结果以中英联军的失败和缅甸的陷落而告结束。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本文试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作初步探讨。一、军队集结迟缓,路误战机战争开始时,从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看,当时国民党政府动员入缅的兵力为3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总兵力达10万余人。另外还有英国掌握的…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是与日本法西斯军队作战的主要国家。在那十分艰苦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而且还曾经在同盟国家的邀请下,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同盟国军队并肩作战,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遗憾的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在许多场合下,中国远征军的功绩,也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为此,本文拟就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出兵缅甸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是日本南进的必然结果。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有力支持了国内抗战,提高了中国军队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同时,它支援盟国在亚太地区军事行动,为东南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做出贡献,并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地区,为盟军反攻日本创造条件。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等战绩,让世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失利有诸多原因,大多数学者归结为政治原因和军事原因,且认为政治因素大于军事因素。本文进一步分析认为:不能解决好入缅抗战与缅甸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关系也是造成失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42年至 1945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客观分析了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4 2年至 194 5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全面了解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有利于客观分析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远征军,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先后组编的两支远征部队,共20多万人它入缅与盟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军。从1942年春组建到1945年1月,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上,英勇作战,大量歼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  相似文献   

14.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一场中缅联合打击盘踞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的特殊战争,是新中国支援友好邻邦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跨境作战,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作战服从了国家利益大局,破解了当时的政治外交难题,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力。双方不仅协同聚剿残余之敌,也为我军积累了作战经验,特别是为当今发展良好的中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注重拓展"合作共赢、睦邻友好"的中缅关系,防范强敌介入;社会民族矛盾尖锐,诱发战事因素增大;注重化解作战矛盾,作战指导有机统一;大力求解作战难题,积极推进实战化训练;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共商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互利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民国教育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中,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无法绕开的一部重要作品。叶圣陶正是通过《倪焕之》对民国政治、民国教育以及在此历史大潮裹挟下的个人命运进行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展现了历史蜕变的艰难历程。在《倪焕之》这部小说中,叶圣陶在民国教育视阈下对女性困惑和代际冲突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不仅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文学魅力,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一个基本范式。无意于成为作家的叶圣陶,却开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中国文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存在,其内在的缘由值得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从东汉和帝到三国魏明帝时期的汉魏之际,在我们历史上是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士人文学书写的主题也得到了新的开拓,文献整理成为士人创作所书写的一项主要内容,标志着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文献整理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种题材类型获得了确立。这不仅表现在士人的文献整理成为士人文学书写的对象获得了独立,出现了大量以书写士人文献整理为主的文学作品和以文献整理文学书写著称的作家,而且士人把文献整理作为自己文学书写对象的主体意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步入自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当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浴血奋战的时候,当国内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反共实力而消极抗日的时候,在缅甸有一支中国的远征军正协同英军共同抗日。那便是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五月的缅甸战役,即是滇缅大会战的第一阶段。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一九四二年三月上旬攻占缅甸仰光,然后分兵向缅中和缅北进攻。在仰光危急时,国民党政府以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先后开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其本质是推进人的精神、心灵的净化,更是对人的自身道德的提升,因而文学史的情爱、性爱、欲望书写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我们有必要通过现当代文学史中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家作品的历史辨析,以及其反映出的整体文学史问题的反思,期盼由情爱、性爱的生命体悟而深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部考察,警惕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削弱,真正理解身体写作的存在本体论意义。本期选发的这一组笔谈,也许观点不一,但目的在于就此引发更多的学者,对这类直接关乎人的存在自身的创作和理论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书写从第一个十年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间里 ,包括个性主义在内的生命人性的书写没有充分展开 ,人性书写的独立传统也没有形成 ,因为人性书写的独立传统同时包含历史人性和生命人性 ,文革后初期集体主义精神和历史的故事控制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从现代派文学和寻根文学开始 ,文学人性书写的独立空间才有了重新出现的可能 ,先锋历史小说和私人化小说对生命人性书写的张扬显得异常触目  相似文献   

20.
叶刚 《今日南国》2014,(8):19-19
缅甸作战建立战友情谊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会晤。在此次会面中,两国元首计划组建一支新的地面部队,配合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执行长距离渗透攻击任务,这一计划被称为“圆桌武士”。随后,美军于1943年底组建了一支2900人的临时别动队——第5307混合支队,作为“圆桌武士”计划的执行部队开进了缅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