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陈刚 《南都学坛》2008,28(1):F0003-F0003
近几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借助于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所做的各种探讨,将学科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其中,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张新科教授新近问世的论著<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汉代文学>便是这类成果中颇富于个性、很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启示意义的重要著作,总体上看,这部论著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新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从形式批评的角度细读文本成为一种倾向,改变了以往仅仅关注作家、时代、思想等外部研究的格局,学术研究开始关注意象、隐喻、象征、文体、叙事等文学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是2002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2004年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书是继<劳伦斯研究>和<克里斯特瓦>之后,原湘潭大学教授、现湖南女子大学校长、研究生导师罗婷教授、博士的第三部学术著作.这是十多年来她在女性主义文学和欧美文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学术成果的一次总结,是在这两大领域取得的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6.
胡明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作家与流派研究,集中于中国古典文学,从魏晋到明清,有相当广阔的视野,而不止于某一断代之文学。第二是文学的宏观考察,包括文学基本理论,重要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这一部分融通古今,但更多以当代文学作为切人点与着眼点。第三是文学与文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通常倾向于在一种全球化的比较视野中展开上海文学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偏好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日本学者在将中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时,其学术主体意识源于将日本视作近代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中介",但这种主体意识却未必形成了确定的文化价值立场;同时日本学者擅长的"知人论世"的实证研究也更多追求的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事实性的"历史".以日本汉学为镜鉴和启示,中国文学研究应追求本土价值取向和世界性视野的有机结合,缔造一种开放而有坚守、包容而有传承的本土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8.
裴兴荣的《金代科举与文学》一书基于对金代科举与文学关系的全面考述,呈现了女真进士制度的创建过程,有助于深入认识金代学术文化的形成背景。该书对金代进士地理分布的统计也揭示了金末文风改革的历史动因。作者对金代科举考题与科场事件的分析客观、透彻,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呈现了金代文人求实与尚文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唐代文学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唐三百余年诗风文运,在其盛衰起落的每一个阶段,均有大批的研究成果跟进。事实上,唐代文学研究总体上的热闹和繁荣,与某些局部研究的冷落是相始终的。而某些被冷落的局部,就其文学实绩及在整个文学史流程中的意义而言,又实在不应该遭到冷落,唐末五代文学便属这类情况。因而,李定广博士《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刘杰 《东方论坛》2011,(5):76-80
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主题学产生不久便和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以来主题学应用于中国叙事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主题学的引入,在研究角度、研究视域等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主题学对中国叙事文学在文献整理和文化分析等方面都产生了方法论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比较虽属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古代的泛文学观念、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以及文学和艺术的密切关联,为跨学科比较提供了宽广的用武之地,故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现象。倘能结合古代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对该方法加以变通灵活应用,相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学的整体特性和对具体文学现象作更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泛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法的更新,有助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获得新的发现,推进学术发展。系统研究我国和国际民间文学研究中怎样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历史的地理方法以及文化人类学方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法集中在三个方面 :古典诗歌、古典诗论和古代经典。他对古典诗歌采用集释、参证、分析、考证的方法 ;对诗论采用考辨的方法 ,重实证 ;对经典则从“变”与论辩、社会文化、比较论说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三者都紧扣古典文学的本土和时代特征 ,求真求好 ,在慎思明辨中 ,形成自我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一些重要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源于学术界对中国思想史的早期书写方式进行了反思,并对思想史的研究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的过程也是思想史研究方法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的过程,它们共同为书写出优秀的思想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成为主要的话语资源之一,与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西方主题的中国语境化、文学批评的自我封闭以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回归有关。"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它突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它开拓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惯性视域,强化了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伸展性;它淡化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观念,把非经典、非精英文化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当然,"文化研究"也还存在着如何转化、如何批判和如何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宗教人类学是人类学产生之初就已出现的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早期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主要局限于未开化民族的原始宗教。而在二战前后,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发生了两种转向:一种是由研究未开化民族的原始宗教逐渐转向研究非西方社会的文明国家的宗教;另一种是向西方本土社会的回归,即开始研究西方本土社会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试图对先锋文学的文学精神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给出新的解析,认为先锋文学借助形式的革新将理想的文学精神呈现出来,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领悟,又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并将二者融于一炉;不管先锋文学的形式革命多么强烈,都难以掩盖其应有的文学精神的指向,虽然先锋作家作为创作群体已经消失,但先锋文学的实验和探索在新生代那里得到了传承,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境界与人文精神品位的内在契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哲学境界是以理论反思的方式对人的精神追求的理论表达 ,体现了人的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哲学境界的精神品位同人文精神的内在规定是统一的。人对自身的“全面”旨在确立人文精神的崇高品位。哲学境界的理论功能就是把握人文精神的所内蕴的生活的整体性、终极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尧斯所创立的接受美学已经问世近半个世纪,它的魅力和影响遍及全世界。本文力求在分析尧斯接受美学理论的哲学来源、心理机制的基础上重新剖析期待视野的巨大功用,从期待视野的角度来审视文学的流变,并对期待视野的未尽之处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