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为了推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参加了讨论,提交论文七十余篇。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一、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前些年已进行了反复讨论,但这次会上它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从战争角度提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自然是一场农民战争。并把它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并列,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之一。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不论是从其斗争目标、斗争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了600多个城镇,并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纲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与清王朝对峙达11年的农民政权,从而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一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3.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一次事件。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因而,分析和梳理20世纪前半叶“义和团”观的历史脉络,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农民战争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并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为了对今天的农民有更真切的了解,他还对昨天和前天的农民进行了历史的考查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战争的论述,作为一个理  相似文献   

6.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規模的自发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这次革命运动是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这次运动的主力是农民,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运动虽然失敗了,但轟轟烈烈的农民反帝斗爭却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妄想,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爭精神,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反动野蛮的丑恶面目。义和团运动給我們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貴的經驗和教訓。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在史学界就有不同看法,现在也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今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以供进一步讨论与商榷。(一) 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经作过专门论述,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相似文献   

8.
<正>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所建政权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项公案。顾诚同志在《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引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此文)一文中说:“有的同志却根本否定历史上曾经有过农民政权,认为农民战争中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长期聚讼不已。1980年代以来,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的传统派的观点,受到了来自黎澍、李时岳等人的挑战。黎澍、李时岳学派的观点“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在辩论中占了上风。事实上,这两派各自的观点,都有与史实相抵触的地方。对中国近代史主线的探讨,应该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前提下,回到历史本身,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理论分析。已故邵循正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值得借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华国先生,长期从事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论证的亲历者,他的专著有《义和团史事考》(最新修订版名为《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和论文集《近代历史纵横谈》,在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中,一度出现否定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的模糊观点。笔者结合学习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关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仍然深感是正确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斯大林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剥削几乎同奴隶制度下的剥削一样残酷……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农民战争自发性和自觉性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最近又在《江汉学报》1962年第7期上读到了江浦同志的《试论陈涉吴广起义》。这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自觉性问题,读后获益不浅,感到:通过逐个地对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研究,或对某些农民战争的某些侧面的专题研究,能有助于弄清封建时代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总结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江浦同志文章的主要论点是:“秦末农民战争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阶级斗争。但在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同时也卷入了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试图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这次革命运动及其欲推行的改革,与其所谓的“求心之道”有何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开始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问题,迄今已讨论多年,褒贬意见悬殊甚远。近几年见于报刊的文章中,有两篇贬得更重一点:一篇是戎笙的《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吗?》(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四期),再一篇是王小强的《农民与反封建》(载同刊同年第十期)。王文涉及面较宽,这里只讨论其中有关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一切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和概念出发。我们现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问题,同样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不可无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农民战争发生在一个作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的大  相似文献   

14.
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遭遇帝国主义联军和清朝的血洗之后,革命形势博向低潮,又正是革命高涨的前夜。历史的进程,迫切地要求革命重新配备力量,即要求中国人民——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农民群众(当时中国工人价级尚未长成) ——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结束单纯的农民战争,过渡到正规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一月十四日至二十日,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期间,《东岳论丛》编辑部邀请部分与会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义和团运动史研究进行了座谈。现将应邀同志的发言记录摘要如下: 胡绳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负责人):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解放后比解放前进步还是很大的。解放前的著作,多把义和团叫做“拳乱”,”拳匪”,即使一些比较进步的著作,也把义和团运动说成是“拳祸”。胡绳同志所讲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高潮,其中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比较薄弱。原因很多,义和团运动本身复杂,资料也不多。今后怎样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呢?我觉得研究范围还应扩大。一八九八——一九○○年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虽在山东、河北,但涉及全国,因此应作为全国农民反帝斗争来研究。从全国范围看,问题会更清楚些。如中国近代史上的秘密社会,至今  相似文献   

16.
平均主义,是激烈的农民运动固有的思想形式,中外历史概莫能外。对欧洲农民运动中的平均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均有大量论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农民运动中的平均主义的作用,要作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它的评价“捧”之上天或者“打”入地狱都是片面的。董楚平同志在《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的《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一文,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文章认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任务就是推翻腐朽的旧王朝,建立开明的新王朝”,当农民革命进入高潮以后,平均主义“比封建主义为害更甚”,“人民群众宁受比较正常、相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让步政策的再评价、农民领袖的“蜕变”原因、士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扩大研究范围,选取新的角度方面,有所推进. 一、关于农民战争的破坏作用问题战争都不可避免带有破坏作用,农民战争也不例外.但是不是如《河殇》说的那样,中国农民战争只有“周期性毁灭”社会的作用?会议一致的意见是否定的.认为农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不能把它与地主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巨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在这次斗争进程中,李自成农民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战斗纲领,为寻求解决土地问题作了勇敢的尝试。 如何看待李自成的“均田”及其历史作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有的同志认为史书中所载李自成的“均田”,片言只语,不足为凭,即有其事,也不过是个口号,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有的则认为“均田”等土地政策的存在和实施是事实,它的革命意义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因而有必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仍然是农业社会,农民是这个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纵观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似乎走完了螺旋式上升的一圈:以农民革命始,亦以农民革命终。当然,后者是在现代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并非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重演,但农民仍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正因此,农民问题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结构与革命运动的钥匙。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政治派别都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造成农村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农民问题,并以农民为主力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与理论阐述,即展示了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轨迹,从其发展过程,我们亦可管窥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特征和原则,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主要由农民进行的群众性反帝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长河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究竟起了什么样的具体的反帝作用,却是应当重新思考和讨论的。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就有结论说,是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各侵略国的瓜分野心”①。六十年代,有结论说义和团群众。打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②七十年代,有结论说是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或者说是“挫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