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圣旅:走向阿里文·图/成卫东藏,以其神秘、圣洁,吸引着无数向往高原的灵魂与生命。《民族画报》记者成卫东曾13次进藏,13次以身心在艰辛的跋涉和风霜中祭奠梦想,感受西藏。此行他以72天的时间走完了他梦中的最后一块土地———阿里,以朴实的语言和手中...  相似文献   

2.
面前的塔尔青主任,个子不高,但透着精干。较瘦的脸庞和黝黑的肤色显出他是一个典型的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汉子。脸上总是副笑眯眯的模样——以后几次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他,他也总是这副笑模样。跟他交谈起来,发现他不仅非常健谈,而且说一口流利的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我们...  相似文献   

3.
瘦削,文雅,自重。总是微微地笑着,微微弯着身躯。总是整整齐齐地穿着象征戒律的僧衣,一双细长如壁画中的佛眼里蕴含着一片安详——这就是尼玛次仁,我见过的最为自律、谦和的喇嘛之一。在这里,我要尊称他为喇嘛。虽然我习惯对他直呼其名,那是因为初识他时,我尚不懂得佛门礼仪。尽管我一直觉得,他犹如我的同胞手足一般,然而对僧侣的尊敬是必须的。正如对一名学者、对一名洁身自好之士、对一名深怀舍己为人之愿(佛教中称之为“菩提心”)的高尚之人的尊敬。尽管尼玛次仁从来就视自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僧人。有一次,歌手齐秦,这个用歌声打动过千…  相似文献   

4.
藏族同胞适应高原低氧机理之谜被揭开世居高原的藏族同胞为何能长期保持强壮的体魄、较低的高原病患病率?“青藏高原人体低氧适应”课题研究发现,生活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居藏族与其他移居民族人群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世居藏族人胸廓及肺发育良好,有较大的肺活量...  相似文献   

5.
崇尚真善美是藏民族的特质,大凡熟悉并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格桑为人真诚,即便是他当上了州长、州委书记或省民委主任都没有架子,他那略被高原的太阳晒黑了的脸庞总是挂着诚挚的笑容。因此,无论是他的上级还是下级都会称呼他那藏族中吉祥的名字“格桑”。他逢人也...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到云南丽江参加东巴文化节,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何耀华同志建议我顺便到中甸去看看。他告诉我,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同志是一位很优秀的藏族干部。抵达丽江的第二天,齐扎拉同志特意到丽江来接我们。我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也对神秘的茶马古道怀有一点好奇心,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迪庆高原,第一次访问了藏族居住区。在中甸虽然只逗留了两天,但朴实的藏民、瑰丽的山川,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齐扎拉同志对于发展藏区经济、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热切的企盼和深入的思考。我很少见到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诗歌美学的角度,浅论了恰白·次旦平措的诗歌意象的形成、种类、类型和特征;他把感觉与情思,隐匿在有着独特、新颖、具感性的意象背后,让它们在有机的组合中,含蓄地反映雪域高原的生活,以表现昂扬向上的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苍茫高原飘茶香 独特茶具风韵长──青海民院民研所民族民俗展品简介青海高原不产茶。然而,不论是过去,还是今日,苍茫高原到处却飘溢着茶的沁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与茶的关系尤其密切,凡事离不开茶:朝佛诵经,以茶作供品:婚丧嫁娶,用茶作礼品;客人临门要...  相似文献   

9.
明朝初年,接替朱元璋继承帝位的朱克,为巩固帝位,听从宠臣齐秦、黄子澄建言,逐步削弱分封在各地的10多个叔父的藩王权限。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借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驻守济南的山东布政使铁铉拼死抵抗燕军南下。朱棣夺取帝位后,将36岁的铁铉残酷杀害。后人敬佩铁铉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济南大明湖岸建铁公祠以表纪念,一些文人学士吟诗赞颂。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力量     
近日,笔者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尽人皆知,胡风先生从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曾经坐过相当长时间的冤狱。在孤独寂寞的牢里,他每天都要在放风时接触一下难得的自然景物。然而,这自然景物也是极其有限的──“抬头见到山,几乎是铁灰色的,连一棵绿树和青草都看不见。”突然,有一次在放风时,他无意之间在地上的砖缝里面发现了一棵小草,是一棵已经被太阳晒得蔫蔫的,有些发黄发干的小草。见到了这样一棵虽然很孱弱却还有着生命的小草,他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不已。于是,他想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小草临危的生命。究竟如何保住小草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自8岁进京至70岁圆寂,在宫廷任职60余年,经历了雍正、乾隆两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宗教、政治生涯中,不仅受命广译佛经,兴建寺院,在宗教、文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以佛教高僧的身份,奔波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参与解决许多民族、宗教问题,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鉴此,本文拟就清代国师章嘉若必多吉入藏主持认定八世达赖喇嘛的前后过程及其事迹作一评述。 章嘉国师在其一生中曾两度入藏。第一次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雍正帝之命偕同果亲王允礼,前往泰…  相似文献   

13.
《庐虹高原》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流传的彝族民间歌曲,是彝族著名歌手李永才根据他的家乡板底的出嫁歌旋律改编曲,由邵智贤配伴奏.《庐虹高原》以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抒发了彝族人民赞美家乡以及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情怀,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在当地广为流传.本文以声乐作品《庐虹高原》为研究对象,从《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自8岁进京至70岁圆寂,在宫廷任职60余年,经历了雍正、乾隆两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宗教、政治生涯中,不仅受命广译佛经,兴建寺院。在宗教、文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以佛教高僧的身份,奔波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参与解决许多民族、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藏:有了发展的新思路从雪域高原上传来的消息是令人鼓舞的,而《人民日报》的话更明确:在抓稳定的同时,西藏自治区在经济发展上有了自己的思路。党的十四大和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自治区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依靠藏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  相似文献   

16.
1991年,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期间,记者曾前往西藏采访。七年后,记者再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这块神奇而富有活力的土地,深深为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所震撼。记者为此专访了新近当选的西藏自治区主席列确。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已召开了四年,它对西藏具有里...  相似文献   

17.
驾机回收七颗卫星的人 人们比喻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时,常会说飞行员是国家用黄金堆起来的。一个降生在牛圈里的贫苦藏族农民子弟,不但以坚强的毅力驾驶着飞机上了蓝天,而且成为一名一级飞行员,成为为我国成功回收七颗卫星的人──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扎西泽仁。 43年前,在藏北甘孜高原一户贫农家的牛圈里,扎西泽仁降生了。贫困使他的6个哥哥未能长大便先后夭折。父母紧紧抱着幼小的扎西泽仁,祈祷他能长大成人,请来活佛给他取了名字──“扎西泽仁”,即“吉祥长寿”之意。但是,把他从苦难中解放出来,并使他幸福地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8.
班禅大师圆寂,法体与精神永存。有党和国家关怀,他将在雪城高原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19.
采花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这一天,在西北高原陇南山区博峪山寨居住的藏族人民,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当地已流传五百多年的“采花节”。据老人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博峪地方很穷,人民生活非常艰难。有一天,来了一个叫扎海的青年,他的智慧象泉水一样明清,品德象雪山一样崇高。他热情地教当地人开荒种地,还常常将观测到的气象变化预报给人们。在他的帮助下,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就派人请他到王宫里为国王效劳,但遭到了青年的拒绝。国王很恼  相似文献   

20.
“噢,慈祥的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记得还是在本年初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听藏族女歌手央金拉姆唱这道歌的。当时,这深情款款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旋律,加之歌手金石般的音色,使举座动容,沉浸其中。今年夏初,我有幸又踏上了那座神秘的雪域高原。在参加了宇妥藏药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