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种族、阶级与性别等压迫性的社会结构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畸变以及黑人自我的异化,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又表现为母子之间、两性之间及社区民众之间关系的扭曲与变异,自我之爱、他人之爱及超越之爱是消弭人性异化,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实现黑人民族复兴的三把利器。  相似文献   

2.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作品探索了文明的内核和外表,展示了人性的黑暗、复杂和悖谬.作者试图透过各种表象去感受每个人对尊严的要求,从而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合理界定人性的内容及其与道德现象的关系,是理解并鉴别以往人性善恶理论的基础,也是科学阐释人性与善恶关系的前提。人性有固有属性与关系属性之分。人的固有属性是人同他人、他物无关而独自具有的属性;人的关系属性则是人同他人、社会发生特定关系时所产生的属性。人性的道德善恶是一定社会主体依据特定道德目的对属于道德现象的人性内容所作出的描述、判断与评价。脱离三个必备基本要素———道德主体、道德现象、道德目的中的任何一者,都不能得出人性是善是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自现象学练习开始,列维纳斯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自我,走出“我思”.在他看来,在自我内部虽可窥见他人,但这并非彻底的“异质性”他人.通过对艺术“异域感”的描述,列维纳斯发现了走向“他者”的可能.他从“异质性”中看到了“他人”,也看到了未来和自由.对列维纳斯来说,爱是朝向他者、朝向邻人的普泛化“爱欲”,它保护他人、保护相异性,“爱”和“欲望”暗示了超越自我和走向他者的可能性.追根溯源,从“直觉”(感觉)出发,列维纳斯发现“异质性”,并最终释放了无限的、绝对的他者.列维纳斯认为,只有“他者”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未来;他从形而上学中呼唤伦理关系,呼唤无限他者的无限性,呼唤与他人的非暴力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浅析王尔德<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颖巧构思及其独特的表叙手法.作者用童话的方式,向社会呼唤省悟,呼唤良知,呼唤人类最需要的诚挚的爱.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史与思想史发展证明:人性是比社会性、阶级性更本质的东西。学术界破解人与人性之谜的研究,由来已久,争议颇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人为本,人与人性问题凸显,呼唤学术界对此问题做出符合时代的阐释。发挥学术引领人与人性问题的作用,唤醒人性在朝着改良,回归的道路上,彰显人性的光辉。人与人性的研究不但具有学术意义,也具有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蒙小说从宗教意识、人性的善恶和传统的人文精神切入,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因果报应及人性恶──的根柢,呼唤真正的人性回归和人的生命理想与情怀。  相似文献   

9.
法治人性化是现代法治进程的必然趋势。现代法治之途必是以人中心.以人性为依据。以现实人的幸福生活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它要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这是法的本质规定和人性的呼唤。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需要。转变的关键在于给予公权力与私权利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著名小说,通过主人公马洛从英国到非洲寻找传奇人物库尔兹的历程,展示了人性的本我、自我、两面性和差异性,并潜在地表达了对健康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在《二十一世纪大学教学的趋势》一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人文科学再度受到重视”。”①这一观点的提出,充分反映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素质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一、人文素质足人的本位素质所谓人文素质,(青年必读书手册》主编方洲先生将其简要地概括为三点。第一、了解人性,理解人,懂得了解他人的需要。第二、。C理健康,人格健全。第三、有较强的实践能力。②由此看来,人文素质既是一种综合能力,又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人性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在人的各种…  相似文献   

12.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1,21(4):65-67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讨人性与宗教、道德习俗关系的作品,它讴歌了个性解放之于宗教的狭隘意识及道德习俗偏见的胜利,呼唤顺应人性正向追求的健康的宗教与道德体系的建立;同时,它也是一部反映妇女不幸的哀歌和女性追求解放的颂歌。这一切主要由海丝特·普瑞思反抗的人生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荀子认为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生存的需要,决定了人一事当前总是容易为自己打算,为自己谋利,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所以人性是“恶的”,这比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天赋的”道德、“天赋的善性”的观点更符合实际,更有价值;荀子的“性恶论”为我们深入论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艰难性、长期性、系统性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德性的价值有多种表现,其对人、社会、国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个人权利与自由,需要提倡德性,宏扬人性的善与爱.但同时,德性的功能是有限度的.德性作用不是无边际的,是有针对性的;德性作用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需要长期教化的;德性需要整体合作,单个德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片面夸大而崇拜德性作用或贬抑而拒斥德性作用都是因为对德性价值或功能缺乏正确理解与把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性理论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人生命体,在满足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了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逐渐走向人,获得人的属性。因此,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人的类特性的总和,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动物性,走向不断丰富、完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毕淑敏洞察人性幽微的散文,体现作者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精神层面:始终坚持用文学去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与呼唤;敢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问题,对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予以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大胆解剖人性中的弱点,为疗治精神痼疾提供良方。她的散文在意蕴上体现了鲜明的批判意识和炽烈的人文关怀,对重塑民族灵魂、提振民族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对人性人道的存在状态及其走向的关注,是对人性、人道的应有、理想状态的追求,对普遍意义上的真善美的捍卫.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文学有自身的特点,人文精神并非中国文学的基座.清代体现人文精神的诗歌星散于各人的诗集中,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清诗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期望世风真淳以保持人性的纯粹、追求人格独立和人的尊严、捍卫真善、呼唤良心、对妇女基本人权的关注、关心民生疾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19.
对人性真理的思考是贯穿波特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揭示波特作品中的人性阴暗面是本文的核心。选取波特几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无知的人对邪恶的推动,模糊的父母之爱等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挖掘出波特对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也为现代人正确理解人性弱点从而改善人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这里对人的定位显然不是局限于人的生物属性,而是以超越的道德属性为根据。那么以人为本就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它的提出更是在针砭时下物欲横流、人性迷失之弊病,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对价值彰显、人性回归的一种鞭策和呼唤。如何为人撑起道德理性的天空以确保人性的光辉?如何为以人为本在哲学层面上找出价值论依据?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