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雁翼的十四行诗是他向世界诗歌宝库学习、拿来为己所用而又有所创新的一个范例。他对这种发源于西方的诗歌进行大胆改造,从内容风格、表现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为当代诗坛奉献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个人风格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2.
雁翼象一切优秀的作家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美,认识美,集中美,表现美。在他的《没有声音的歌》这部散文集中反映了人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反映了他对艺术创新的追求。雁翼虚心向老一辈作家学习,吸取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的长处,并把它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艳芳 《学术探索》2015,(2):127-130
坡是美国文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诗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既悲情又唯美的世界,游弋于坡的诗歌王国是一种美的体验与心灵的激荡。《乌鸦》《致海伦》与《安娜贝尔丽》为坡的代表作,这三首诗完美体现他的创作原则,受到广泛好评。本文探讨了坡诗歌的创作艺术,发现他的诗歌之美表现在主题、意境与音乐美,意蕴的丰富性则来自于大量的象征与神话意象。  相似文献   

4.
泰不华是元代中后期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诗人,他深受汉文化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汉文诗,这些诗歌重视用典,善于用典,表现出很强的汉文化因素。他的汉文诗折射出元代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吴波 《船山学刊》2010,(3):192-195
纪晓岚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他对诗评者论诗立场态度的要求、对诗歌本质特征以及诗人的创作个性、诗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来系统地总结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6.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鬼诗即鬼魂所作的诗歌。宋代文人士大夫喜欢听鬼故事,谈论鬼神,并由此大量创作、传播、书写、收集鬼诗。宋代鬼诗创作繁盛,这些诗歌以宋人笔记、小说、诗话为载体,由文人加工、润饰而成。宋代鬼诗在创作心态上表现出娱乐性、幽怨性、预卜性等特征。鬼诗在宋代之所以流行,与崇尚巫鬼的社会习气濡染、高压政治氛围下需借鬼以讽人、鬼能诗好诗成为宋代文人共识等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宁夏杂文创作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牛撇捺始终将自己的杂文创作视做在尽一份知识分子的责任。他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从事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大胆率真、富于激情;长于理性思辨;注重对历史进行积极而认真的反思;敢讲真话,取材上不自设禁区,立意上不自我束缚。而其创作亦存在忽略艺术性、形象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翻阅近年来各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可喜的创作倾向,这就是在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于艺术表现方法上不断创新的同时,在创作思想上,越来越多的诗歌作品,逐步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向人情美和革命人道主义方面的主题进行开掘和深化。象刘湛秋的组诗《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顾工的《人与人》、《今天和明天》、《心在跳》;李发模的《视线》;雁翼的《织……》;杨炼的《我以土地的名义》;徐刚的《摇篮曲》等等,都以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诗思,有力地喧示了这一创作主  相似文献   

10.
1903年前后,大量旨在宣扬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振聋发聩的诗篇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新诗坛,形成了一股浩荡的创作潮流。《江苏》杂志刊发了金天羽、陈去病、黄宗仰、柳亚子等大量诗歌,鼓吹革命排满、诋排专制、掊击列强、批判奴隶根性、倡言民主、赞美共和,是其最为集中的主题意向,构成了此期蓬勃发展的革命诗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革命诗潮也为蓬勃发展的诗界革命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构成了诗界革命运动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1.
张涛 《河北学刊》2003,23(3):131-135
赵翼在清代乾嘉诗坛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其独特性之一表现在其身份的二重性———诗人与史家合璧 ,赵翼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其史学思维与方法的影响 ,在诗歌内容与风格等方面皆有创新 ;其独特性之二表现在赵翼诗歌理论的创新主张上 ,把史学思维与方法作为其诗歌创新实践的运营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名之曰“兴趣”,把作为盛唐诗人审美感情之底蕴的进取情怀误解作胸怀境界的开拓 ,名之曰“气象”。将二者立为“诗之法”,体现了严羽审美文化取向中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龙丹 《云梦学刊》2007,28(3):142-144
“颈”作为身体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魏晋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表明,魏晋“颈”语义场共有7个成员:颈、项、领、胫、咽、喉、嗌,代表词为“颈”。这7个成员又可分为两个子义场:一为颈、领、项、胫;二为咽、喉、嗌。  相似文献   

14.
伊沙诗歌风趣幽默,闪动着解构思维的灵光,在捕捉生活之真的平庸、琐细、肮脏、丑陋中咀嚼出淡淡的诗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味特质。伊沙诗歌以审丑与渎神的方式站在审美的对立面展示人生、人性,对形而上神话幻象进行拆解,在清除文化、体制、神话等外在因素对个体造成的重重压抑和遮蔽之后,将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呈露出来,显示出俗世人生独立自在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诗歌理论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许筠诗歌批评涉及到了唐、宋、明诗以及朝鲜历代诗歌。他以唐诗性情本质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崇尚唐诗,轻视宋诗,肯定明诗。在对朝鲜历代诗歌的批评上,体现了他的民主、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严羽《沧浪诗话》出现后,几百年来对此书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止,可谓毁誉参半。不仅有对此书观点的不同意见,连他使用的"以禅喻诗"的方法也遭人批判。严羽之所以"以禅喻诗"来说明他的诗学理论,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诗学风气有很大关系。"以禅喻诗"只是他采用的一种方法与手段,目的是为了说明诗歌的主旨即是"吟咏情性",这重新开创了中国诗学理论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人李尚迪与道光时期诗人仪克中相识于1831年,两人有相同的学门背景和志趣爱好,通过诗歌与书画交流,两人建立了深厚友情,为中朝两国的文人交流叙写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8.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19.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