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作为明朝京师门户和辽东前线及后方基地的环渤海地区 ,明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关注 ,明朝中后期在全国经济繁荣的形势下 ,本地区的农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农业技术的推广 ,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为满足京城和辽东前线庞大的官僚队伍和军队的需要 ,经济作物也有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朝早期徽州宗族运用宗族威信和族规家法对民众的服饰、饮食、宗教信仰和处世态度等各方面进行严密控制,加之其与国家长期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力地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支持,使对民众的控制得以长期维持。然而,到晚清时期,由于兵燹的破坏、新思想的传入、外国资本主义的介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徽州宗族对民众的控制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这种破坏体现在徽州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建立的中外条约关系,改变了以天朝体制为核心的传统国体观。议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清朝君臣以"俯顺夷情"修正"慎持国体",调整天朝体制,昭示了国体观演化的复杂矛盾和多重指向。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清王朝进一步思考,将国家利权纳入到国体的范畴,并将国体置于中外条约关系之中。在贵州教案的交涉中,清朝君臣不得不作必要的调适,"以服远人而维大局",其思想观念再次偏离了天朝体制。同时,他们维护天朝体面的国体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舍弃传统的主动性。清朝君臣又接受了西方的外交仪礼,在跪拜问题上改变了"最关中国国体"的礼仪观念,最终确立了近代国家平等交往的原则。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的创巨痛深,从对外到对内,传统国体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近代国家为内核的新观念。国体这一概念内涵的演化,形象而又具体地揭示了近代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5.
6.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沿海富庶之区相继陷落 ,为了增加粮棉生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终将多年来高唱入云的“开发西北”的口号付诸实行 ,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 ,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积权措施。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与配合下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危机的局面 ,较快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加快了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农业近代化思路与实践□陈勇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门户洞开,同时因为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就被卷入到国际市场。随之而来,在鸦片战争前商品化即已达到相当水平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晚清的出口贸易中,主要的出口物资一直都是农产品,正说明了这... 相似文献
8.
论晚清山东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 ,晚清山东经济现代化艰难起步 ,主要表现在 :1 .机器工业从无到有 ,从而在封闭的农业社会里引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产生了变革传统社会的根本性的物质基础 ;2 .对外贸易引发了商品流通体系的转型 ,改变了山东原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3 .社会各界对振兴实业有了价值认同 ,工商阶层有了自我关怀意识 ,经济现代化有了制度性保障 ;4.各地兴办企业均含有堵塞漏卮、“稍分洋人之利”的初衷 ,抗敌御侮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的主线。上述内容使晚清山东经济跳出了原先长期低水平重复的怪圈 ,并以其自身蕴含的可持续发展因素而昭示了山东经济现代化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在中国新式事业各领域集聚了相当数量的外籍人才,他们以各级专门学校毕业者居多,且以实践经验丰富或管理能力较强见长;其国籍以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日本为主,多充当顾问、教练、工师、教习。他们在聘期内多能发挥技术指导、建言献策与培养华人的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新式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晚清时期浙江城市经济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浙江城市经济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开埠通商和口岸贸易的兴起,不仅使城市经济越来越多地卷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之中,而且对传统自然经济形成很大的冲击,引发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动;近代工业和金融业的产生和发展,则直接反映出城市经济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但这种近代转型远未完成,呈现出传统性、近代性和殖民性互相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洋务时期行政机构的变革洋务运动时期 ,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 ,清政府不得不对原来的行政机构进行一些调整和变革 ,以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先后设置了一批与新形势新情况密切相关的外事机构和军事机构上。下面择其要者 ,分别予以说明、介绍 ,以便于概览此时期行政机构变革的大略情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应付和办理夷务的专门机构于 1 86 1年设立。其官员编制仿照军机处办理 ,设有大臣和章京两级。内部组织由司务厅、清档房及英、法、俄、美、海防五股组成。设置总理衙门的初意是办理外交事务 ,但随着洋务新政的… 相似文献
12.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政期间 ,清政府推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 ,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 ,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方面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家在组织和发挥农业生产方面职能的进化 ,是国家对农业管理的开端 ,符合时代之需要 ,因而构成了中国农业经济近代化及农业经济制度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张小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31-35
清末"新政"时期,在统一舆论、开通风气的目标下,各省督抚兴办了不同类型的官报,并对官报的具体运作做了适应性的变通.地方政府兴办官报的主观目的虽有消极的一面,但官报的兴起在客观上有利于风气的开通和民智的开化,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形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精神纽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近代历史文化认同又有了时代内涵极其深刻的提升。此即早期维新派大力倡导的历史变革观和堆新志士掀起的近代思想启蒙潮流。王韬、郑观应等人对于世界潮流有深切的观察,同时反映了国内出现一批近代工业的发展需要,他们纷纷介绍“西政”、“西法”。要求中国实行变革。康有为发挥、改造传统的公羊三世进化观,并与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思想相结合。锻造了堆新变法的理论纲领,对抗陈腐僵化的封建思想体系,要求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了动员民众特别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巨大力量。谭嗣同、黄遵宪、严复批判封建专制,倡导进化学说;梁启超更大力输入西方民权思想和其他进步社会学说。在广泛的领域内从事近代思想启蒙,宣传了一整套在当时是先进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由此点燃起进步青年救国和革命的热情:对近代历史文化认同和社会进程产生了意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郑金彪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85-87
清末新政时期,为了发展农林实业,安徽官绅筹款创办了多处农事试验场。这些农事试验场开展了诸如改良各种农林作物的种植、试验和研究蚕桑种植技术、分析土质和试用肥料及农具等农事试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货币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晚清的币制问题。文章认为,晚清时期的货币制度沿续了明中叶以来的诱致性变迁,其特点是政府采取放任政策,由市场力量推动变革。诱致性创新是中外各国币制演进的必经阶段,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但货币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诱致性创新向强制性创新转变的必然性。由于“路径依赖”效应,清政府未能完成这一转变。政策失败的背后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8.
雷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5):103-104
晚清不平等条约留给国人以深刻印象。在上百条约里,诚然大部分都属不平等条约,但实事求是地分析签约时清政府的动机或签约背景,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中外条约里也存在部分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兼论清代女作家弹词的文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文学理论把弹词看做“旧小说”之一体 ,强调弹词的社会作用以及它与妇女的关系。“五四”以来俗文学家在弹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但在文体定位上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以及读者期待这三方面把清代女作家创作的弹词与弹词原始体 (或演唱体 )区分开来。女作家弹词是清代闺秀才女以韵文文体虚构想象故事的长篇叙事作品 ,可用“弹词小说”或“韵文体小说”指涉这一文类 ,应视为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特殊体裁。又因为它是中国惟一以女性为主体(具备创作文本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体 ,所以这类文本具备了小说史与女性文学的双重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文化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嬗变,由单一的"崇儒重道"向杂陈的"中体西用"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在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近代化,但其始终以"崇儒重道"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