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和老伴初到伦敦,儿子和媳妇上班后,我们因为语言问题难以外出。几天后,儿子教会我们一些简单的问候语,以便我们进出时碰上邻居能简单地打声招呼。我跟老伴不愿整天待在家里,便想漫步街头或去教堂附近散步。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圣保罗大教堂不远,每天散步都经过泰晤士河上的新千年桥。它是一座步行桥,我们通过它去不受汽车和城市噪声干扰的圣保罗大教堂。有时过桥后,我们并不急于去教堂,而是沿桥旁的石板阶梯而下,走在鹅卵石的街道上,看看两边那些巴洛克式和哥特式的  相似文献   

2.
陈亦权 《社区》2012,(9):60-60
约翰是我们学校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正在读中学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不忍涨”     
崔鹤同 《社区》2011,(9):58-58
前年,儿子结婚,我们贷款购置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就决定把儿子原来住的那一套房租出去,每月租金1000元。  相似文献   

4.
陈凤尤 《社区》2013,(31):54-54
自从家里买了电脑,儿子经常上网查资料。看他用功,我们从心里高兴。只要孩子一关门看书,我们连电视都不敢看,生怕影响他。可孩子这么努力,期中考试竟然三门不及格。老师说,高中学习难度加大,儿子上课老走神,让我们帮着孩子找一找成绩下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常常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家里没人时,她还不唠叨,单单我们下班回来,她才唠叨。”  相似文献   

6.
许永礼 《新少年》2011,(11):24-24
周末的一天,骄阳似火。我带儿子上街去买习题试卷。从书店出来,儿子嚷嚷着要吃手抓饼。于是,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步行街的一角,找到了一家食饮摊点。  相似文献   

7.
这个假期,我着手教4岁的儿子学习一百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法。口干舌燥的我试图把这些枯燥的数字灌到他小小的脑子里,最后我不得不投降了,因为儿子的兴趣只是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卡片丢得满屋飞,他还美其名日是纸飞机、花蝴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缩在沙发里,那颗望子成龙的心满是失望。  相似文献   

8.
张志松 《老友》2011,(10):41-41
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手下有10多名员工,可谓事业有成。 一个月前,儿子打来电话说请我和老伴去外地旅游,景点任我们选,他可以开车陪我们去。我想也不想就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和老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并且爱上了这里。  相似文献   

9.
赵文静 《老友》2012,(3):40-40
周末,儿子闹着要回爷爷奶奶家。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于是,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回了趟40里外的乡下老家。一进家门,儿子便大声嚷嚷:“奶奶,我们回来了!”我们进了第一道大门,只见婆婆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根木条,正在抽打着晒在场院内的被子。婆婆看到我们,爽朗地笑了:“哎哟!你们来了!快进屋快进屋.我说怎么左眼皮跳得欢呢!”  相似文献   

10.
没见过考虑     
儿子:“爸爸,我们老师连老虎都没见过。”  相似文献   

11.
人到老年,特别是夫妻俩病残后,相互照顾十分重要。我患半身不遂后遗症,老伴患有糖尿病、青光眼,双目失明,因而我们对“相依为命”有极其深刻的体会。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我和老伴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我每天坚持在室内步行两小时,每天上午到收发室取报纸,顺便买菜、买面条等。小儿子每星期二、五全天上课,有两顿饭我们老俩就自己做,我们扬长避短,配合默契,饭菜虽简单,但照样吃得有滋有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俩根据现实条件,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使自己活得更充实。首先我们关心国家大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  相似文献   

12.
尹远敏 《老友》2010,(5):30-31
编辑同志: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儿子准备结婚但没钱买房,我们二老就用节俭积蓄的全部存款在A市买了一套商品房给儿子,另购电器、家具及基本生活必需品,花了将近15万。房产证上是儿子的名字(因当初我们还未退休,在B市工作和居住)。当时我们和儿子说过:新房给他结婚居住,我们退休后也要一起来住。  相似文献   

13.
李敏 《百姓生活》2010,(1):34-34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有一个月饼盒,里面散放着一些细碎的字条。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和儿子一起整理它们。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我们母子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因为那些纸片都是儿子写的感谢条。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社区》2010,(34):53-53
哪儿景色好 爸爸带着小儿子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 爸爸说:“快看,山下的景色多好!” 儿子奇怪地问:“既然下面的景色好,我们为什么要花三个小时爬到上面来呢?”  相似文献   

15.
“上周我们到郊外去游玩,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有关植物和昆虫的知识。我们一下就全都记住了”90年代,先是求学英国,后定居加拿大,在西方教育的氛围里,不经意地我卷入了东西方教育的碰撞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使我开始反省自己。尤其是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得不深思。1993年,我们将儿子从北京接到英国。根据年龄他被插入小学四年级就读。此时,一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儿子顿时“失聪”啦。我知道不懂英语,是他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我十分焦急。我跑到市儿童图书馆借来好多图文并茂的儿童故事书和磁带让儿子放学后学习英语。几…  相似文献   

16.
王开岭 《社区》2012,(11):25-25
有位朋友。儿子六岁时搬了次家,十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7.
去年暑假期间,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儿子打来越洋电话,让我把小孙子送去插班读书。手续办得很顺,不久我们就成行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是个海滨城市,海洋性气候使得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即便盛夏也感觉不到酷暑难耐。儿子居住的社区很和谐,左邻右舍喜欢经常走动,关系很融洽。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的儿子肖某30多岁才娶上媳妇,这总算了了我们一桩心事。可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在婚后不久就因一起意外事故而不幸身亡,当时儿媳已有身孕。在分割儿子的遗产时,儿媳提出要为尚未出世的胎儿留出一定的财产份额,我们满心赞同。可是,儿媳在为胎儿争得一份财产后,却又将胎儿打掉了,准备再嫁。对儿媳的这种做法我们非常气愤,并要求重新分割为胎儿保留的那份遗产,可儿媳不同意,想自己全部独占。请问,为胎儿保留的这份遗产是否应当重新分割?退休干部施明祺施明祺同志:你所述的情况属于《继承法》中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寒假的一天,我带儿子到德克士快餐店吃汉堡。我们刚坐定,从门外急冲冲进来乡下打扮的父子俩,二人气喘如牛。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9):4-8
像往常一般,我们坐在前排靠中间的座位上,和舞台隔着四排座位,这们我们就能完美捕捉到儿子表演时所有的重点。当然,我因此也能拍到这场音乐会的理想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