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包含了诗人在自然中孤独徜徉的审美体验,也包含了他对于孤独乡村人的审美透视。诗人以一种审美的视角,体味孤独的自然与人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崇高和美丽,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超越孤独的美学境界。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是其对于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性带来破坏性影响的一种回应。他期求通过一种审美教育,重塑人们的审美敏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启发我们对待人生的孤独应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批评家们普遍将英国18世纪定义为一个"情感的时代",考察18世纪晚期情感的书写流传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关系,尤其是将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作生涯和18世纪末期女性通俗写作放到一起讨论,可以开启一个从近代文本文化形成重新看待书写、阅读、情感和性别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华兹华斯的《见威廉姆斯小姐为伤痛故事啜泣而作之十四行诗》(1787)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表现情感,把丰富的口语性、听觉性、视觉性以及书写和阅读行为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18世纪末期近代文学生成的政治经济学图景。性别化了的情感书写是18世纪晚期英国近代文本文化形成的必要部分,从中能够看到文本化与阅读、观看和书写等媒介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情感在这些关系里的消费如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情感的符号,情感的荷载物,成为浪漫主义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浪漫主义意象根据来源和功用可分为直接对应型、抽象综合型和主观表意型。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意象以直接对应型为主,其中鸟的意象及其所传达的内涵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华兹华斯诗歌中鸟的意象不但没有起到延伸和强化情感的作用,反而使情感更加理性和内省。这不但表明了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和创作观,也体现出华兹华斯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一些批评者对华兹华斯的个人主义倾向持贬斥的态度.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强调想象和感情,其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均表现出对个人的关注,与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人主义有着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华兹华斯以诗人的身份,从诗的宗旨等诸角度诠释了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诗人在工业化革命时期对个人主体性的关注.理解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实践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理解华兹华斯甚至整个浪漫主义诗歌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的情感论是其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观点"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给人的印象是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结果,然而,华兹华斯又说诗人具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言外之意就是诗歌是诗人回忆的结果。前后说法似乎有所矛盾。如果从现象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诗人的回忆也是情感不断积聚的过程,这正像情感现象学所说的,在任何可能的世界图像的形成过程中,该图像的各要素的内涵、结构和联系取决于爱和旨趣行动的建构、方向和联系。像现象学一样,华兹华斯也是在爱的"问询"中,让世界不断"吐露"自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情感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投射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克里利认为,情感是诗歌举足轻重的元素。在英语诗歌史上,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派诗人,和以洛维尔为代表的自白派诗人,都强调情感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比较克里利与华兹华斯、洛维尔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发现,克里利不像华兹华斯那样在沉思中回忆后再主观地抒发情感,而是即兴自然地流露情感;克里利也不像洛维尔那样,用修辞语言粗放直白地表达情感,而是利用语言本身的节奏、声音、构词法等特质,准确而细腻地表达情感。克里利与华兹华斯、洛维尔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反映了投射派、浪漫派、自白派诗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抒情诗《丁登寺旁》是著名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代表作。在这首长诗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自然震慑着他的身体和灵魂。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语言及情感的角度来赏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诗人恬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提到华兹华斯时,总是把他与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诗人联系起来,但往往会忽视促使华兹华斯成为浪漫主义先驱诗人背后的重要因素,即他是如何从一个必然性论的信仰者转变成为一个必然性论的背叛者的。法国革命的基本理念使华兹华斯成为必然性论者,但法国革命当中的一些非理性的、充满暴力的骚乱现象又使华兹华斯最终放弃了必然性的信念,从而真正走进了与世无争的大自然。华兹华斯的这段思想历程在《序曲》里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9.
论华兹华斯抒情诗歌的内在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与其诗歌中的情感张力和话语张力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诗人以高度的审美主体意识去表现诗歌的情感张力,以张弛有度的不同叙述视角凸显诗歌语言的话语张力.本文结合华兹华斯的具体作品,论述了诗人情感张力和话语张力在诗歌中的表现方式及其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诗歌的"反懂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诗歌的传播困境,但仅从文本角度的"反懂性"分析传播困境并不全面。从传播过程的主要要素或环节细致分析先锋诗歌传播困境的形成有以下因素:诗人高扬"个人写作",从主体上无意识地拒绝了诗歌传播;"反懂性"的诗歌写作和阅读追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诗歌的传播困境;对读者和反馈信息的立场和态度,使诗人从主体上有意识地拒绝了诗歌传播。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当他的本真生存哲学碰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水仙》,毫无疑问会燃起剧烈的火花。华兹华斯的《水仙》用清新、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浪漫主义诗性生存最深刻的情感,在存在哲学的关照下将本真生存的分裂性和救赎性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杜鹃花》二诗为例,比较分析了华兹华斯与爱默生自然观中的哲学背景,认为华兹华斯的“三位一体”自然观主要缘于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其本人消极的人生态度,而爱默生的双重自然观则缘于德国哲学思想和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诗歌中孤独的各种表现,演绎着其独特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的本性,催生着美与快乐,还是人们重返自然的重要环节。因此,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14.
从修辞角度看,语篇是统一性、连贯性和强调性的有机统一。语篇的修辞性与古典修辞学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品格诉求紧密相关。语篇的修辞性体现在修辞活动的选词、句式、组段谋篇等三个层面。从认知思维角度看,语篇的结构特征与人的修辞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依照比较诗学的原则,侧重从比较诗学思想的相异性更切合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价值为出发点,探讨华兹华斯与方玉润在阐释"诗言情"理念方面的异同。两者对诗性精神的关注,在审美情感的体验方面和诗化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交集,在诗学观方面有了互相对话的可能性。探讨华兹华斯与方玉润诗学观中对诗为情化的探索、情话诗说的理论的传达,尽管身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境遇不同,但他们倡导的诗性精神与诗为情化的审美体验,为比较诗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女性小说家对于个人化写作的独特理解来自于她们对女性处境的深切体会.新女性小说并非全都是私语化的,但私语化却是新女性小说最具代表性的话语方式,而且为新女性小说家普遍认同.新女性小说家的私语化就建立在"以血作墨"的深度体验的基础上,这一体验是通过反复叙说"孤独""逃离"等主题性话语传达出来的.换言之,将自己置身于"孤独""逃离""边缘"的状态是推动女性写作走向私语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华兹华斯的<孤单刈禾女>和<咏水仙>两首诗入手,对诗人怀古忧今的情怀以及作品中大自然净化心灵的主题进行了发掘,进而分析了诗人堕落与拯救思想的渊源,肯定了其自然观的哲学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的个人诗集《诗,两卷》并没有给他带来《抒情歌谣集》般的光环,却让他遭受到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批评大潮,这当中以弗朗西斯·杰弗利为首。他虽然在自然观、政治观和文学观上与华兹华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审美观上两人却相去甚远。由于他的尖刻嘲讽,直接导致了华兹华斯诗人声誉的长期低迷。但他在评论《诗,两卷》时,只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抒情诗进行批评,这样片面地去评论华兹华斯是不客观的,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华兹华斯在《诗,两卷》中所要表达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奥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11-14,19
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中,许多都有涉及到具体的地名,其中有的属于写实性地名,代表的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符号,有的则属于写意性地名,这些地名不单纯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而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诗歌意象.考察陶渊明作品中写意性地名意象的文化含义,对还原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形象和勾勒完整的诗人心路历程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