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2月春节后,明溪县肉脯干行业协会会长从明溪县工商局捧回"明溪肉脯干"集体商标注册证书,万分激动地对全体会员说:"明溪肉脯干"这只"金凤凰",终于从山沟沟里展翅高飞啦.  相似文献   

2.
采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实则也是哲学思想来研究李退溪的诗作,同时又利用李退溪诗作和儒家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海德格尔的哲学,由二者的双向互释来理解李退溪诗作中的士的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乃是儒家的"生生"、"天地之心"。李退溪以其自觉的归隐实现了本真的存在状态,他的诗作表明,他把握了这个"生生",从而通达了"存在",获得一种与物同体的快乐。这种快乐也包含兼济天下的情怀。由通达存在,士获得了一种影响世人的存在的力量;而海德格尔的通达存在则谈不上是一种快乐,甚至是一种枯寂。  相似文献   

3.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是所谓的"主理学者",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继承退溪的观点。他撰有《栗谷李氏论四端七情辨》。李玄逸的辩驳文字,当中显现三重混淆:首先,他并未意识到,朱子以其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性理学架构来诠释孟子的"四端"说,其实偏离了孟子的基本观点。其次,他未意识到,在理气论及"四端七情"方面,李退溪的观点已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反倒是李栗谷更忠于朱子的观点。最后,他也未意识到,当李退溪的观点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时,李退溪反而比李栗谷更接近孟子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圣学十图>是李退溪(名混,1501-1570)68岁的作品,被视为完整表现其儒学思想的力作,也可说是其晚年定论.学者对此一作品十分重视,然研究重点多置于"圣学"内涵的探讨.文章从"图"的角度审视退溪作图说理所蕴藏的诗性智慧与形象思维,尝试以维科(Vico,1668-1744)、黑格尔(Hegel.1770-1831)、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加达默尔(Gadamer,1900-2003)的理论为参照系,探索退溪作图的意义."图"对退溪的圣学而言,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本质性的.就存有论的层面言,道本无形象,却寓于形象,道与形的关系值得深究;就工夫论的层面言,退溪所谓"因图致思"、"体玩警省于日用之际,心目之间",正是培养护持"敬"的重要工夫,故图与工夫论息息相关.退溪留下2000多首诗,其中有700首写于人生最后的十年,这十年同时也是其学问臻于成熟的时期,他更在68岁留下具备其思想完整体系的<圣学十图>.退溪在其思想成熟之期,如此富于诗情画意,不无深意,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群晖 《社区》2011,(20):4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爱护他们是我的责任。"王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王老就是王宝田,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今年已经84岁的他,离休后,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离休后,他积极参与虎溪社区计  相似文献   

6.
正怀溪秋日探幽深,劲草泉声一路侵。山野黄花知又是,不穷穹岭赞当今。水口诗谣美到天,隍祠徐姓记华年。红枫夹道连山县,农舍缠绵瓦上烟。在平阳县的西南角,有一个村庄叫水口村,属于怀溪乡,这里曾经以一道美肴"怀溪番鸭"知名于温州,而这次省旅游局与省农办评选村级AAA景区,水口村入围了。但入围原因不是"怀溪番鸭",是因为他们村拥有一条古道三条溪的资源,是他们村的两委班子带头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本村的环境,让本来就有的资源显山露水,出了成果。  相似文献   

7.
端砚收藏     
里辉 《山西老年》2008,(10):30-30
端砚,即端溪砚。古代文人赞曰:"文房四宝砚为首,四大名砚端占魁"。端溪砚产自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端溪水一带。其问世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自它问世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韩国理学家李栗谷以"气发理乘"反对李退溪"理发气随",其实在理发、气发的问题上,栗谷的真正思想却与退溪的立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并不都构成矛盾。在本体的层面栗谷认可"理发而气随之",在作用的层面他赞成"气发而理乘之"。所以在两人表面矛盾的概念和命题形式下(栗谷批评理发气随),实质上的思想却有一致的地方;而两人命题一致的形式下(栗谷赞成气发理乘),却含有对气发的不同理解。因此,退溪、栗谷思想的异同不能简单根据主张气发或理发的说法来判定,需要根据其文本作细致的思想分析。  相似文献   

9.
元结于大历二年营居浯溪,先后刻六铭一颂于石。其作并非如欧阳修所云是"汲汲于后世之名",而是体现了元结追求"上古之纯仁至德",匡时救俗的创作目的,抒发了归隐浯溪、陶然忘机的喜悦,营造了一个"于世忘情"、净化人心的隐逸世界,也再现了独立自足的精神世界,揭示这些铭文的内涵对深入理解元结其人其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带溪清水     
正我年少时在千年古镇腾蛟度过,记忆中最难忘的是那里有条穿镇而过的小溪,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到哪里,眼前常会浮现出那缓缓流淌的一溪清水。小溪名字很好听,叫带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鳌江的支流,位于温州平阳县境内,经腾蛟镇流入鳌江。带溪很特别,一溪清水是由东向西流的,当地盛传着一个说法:如一方土地有"水流西",就会有好风水,必出奇人。确实,带溪两岸书香绵延不断,出了谢侠逊、苏步青、周瑞金、白正国、陈学钏、吴冲锋等名人,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如溪水般朴素传说,彰显了当地人对古镇溪水粼粼的自豪情愫。  相似文献   

11.
吴申氏为屈氏之别,出于屈巫臣,春秋时期世系为:屈巫臣→屈狐庸;延陵氏、堂溪氏皆为公叔祖类之孙、古公亶父次子、太伯句吴之弟仲雍后裔,延陵氏出于去齐之孙、寿梦乘季子公子札,春秋时期世系为:去齐→寿梦乘→公子札;堂溪氏出于寿梦乘之孙、夷末句余次子公子夫概,春秋时期世系为:寿梦乘→夷末句余→公子夫概。可见,申氏之族为吴公室异姓贵族,延陵氏、堂溪氏二族皆属吴公族。按《左传》义例,延陵氏之族可称之为"寿梦族",堂溪氏之族可称之为"夷末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屈狐庸、公子札、公子夫概,屈狐庸属吴异姓贵族作家群体,公子札、公子夫概二子可称之为吴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珊溪水库:一场与"蓝藻"的争夺战2010年6月底,家住文成县的吴老伯像往常一样,早饭后叼着一根旱烟沿着珊溪水库岸边散着步。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这水库里的水有点不同往常,好像是蓝藻什么的,他回家后就将情况告诉了在珊溪水利管理部门的儿子。随后,管理部门调查发现蓝藻异常增殖,发生时间早且速度快,仅在数日内,就从一小块演变为大范围发生,直接威胁温州市区及周边县市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古代沅水五溪地区,近世以为广大到整个沅水中、上游,并将今上游之巫水、渠水视为古五溪之中的雄溪、■溪。据《后汉书》、《水经注》及方志等资料考证,古五溪地域恐只限于沅水中游西部一带:雄溪、■溪应是今沅陵境内的大晏溪和明溪。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吴门桥街道盘溪第二社区"幸福联盟"与辖区17家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幸福联盟"诚信协议,其主要内容是:17家便民生活服务网点继续挂"幸  相似文献   

15.
商世兰  陈棉花 《社区》2011,(5):29-30
厦门市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内有驻军多、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多的特点,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直在寻求如何利用辖区"几多"特点,更好地为民服务的办法。几经探索,社区采取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项利民工程"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1048个乡镇级以上地名,总共使用汉字2220字次.使用了595个不同汉字.超过一半的所用汉字用在了地名末尾.这些地名尾字多数是通名汉字.使用次数最多的5个汉字分别是"龙、溪、石、家、山".重庆地名用字有如下特点:尚"龙",与"龙乡"龙文化;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地貌特点;"桥"字地名与"桥都"文明;姓氏地名多,是"插占为业"移民政策的结果;通名变专名,现代地名命名方式之一;异体字.  相似文献   

17.
就朱子学的传承而言,薛文清重新确立了儒家之道统。他在继承朱子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复性"。此"复性"意味着回复人的本然之性,同时意味着天道与性为合一、"率性"以达到人道和天道合一,以显示道体之流行。李退溪对朱子学的传承特色可见于《朱子书节要》。他编辑此书时,始终坚持道德义理在日用间自然流行出来的原则。李退溪从工夫论的意义上重新解释了道体之流行。道体流行实际上从人的修养工夫中自然发现流行。从东亚儒学思想史看,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可以说是朱子学继续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建溪水电站是"大跃进"时期全国开工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移民和淹没耕地数量之大,在水电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其仓促上马有着深刻的原因:1958年工业"大跃进",福建省和江南地区用电紧张,中央又适时推出"水主火辅"的水电开发策略,成为建溪水电站开工的主要原因;受"左"的影响,人们试图通过大型电站的建造,彻底征服闽江,根治水患;福建省拥有过硬的水电技术和人才力量,为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提供可能性;受浮夸风的影响,福建省委误判粮食生产过关,耕地淹没损失就显得轻微;"一五"计划完成后,国家对台军事力量增强,解除了建造大型水电站国防方面的担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溪荪、西伯利亚鸢尾和金脉鸢尾的花粉及其它器官的形态特征,研究讨论了溪荪的分类地位。认为溪荪是西伯利亚鸢尾亚系中的一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20.
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及"五溪"流域土家族地区世代传承的"摆手"活动集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于一炉,又融诗、歌舞、"戏"于一体,含宗教文化、稻作文化于其内,是我国南方亘古以来"蛮夷"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