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晓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35-37,42
土族婚礼歌展示了土族独特的婚礼习俗,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且内容广泛,结构明快,音乐悠扬,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宗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李志尧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7(2):96-98
土族传统民歌 ,表现了比较早期的民族艺术趣味和风格。其语言通俗 ,比喻形象 ,曲调多以衬词、衬句而取名 ,演唱高亢嘹亮 ,悠扬悦耳 ,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土族传统民歌具有丰富的内容 ,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民间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深刻地反映了土族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3.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的大通、互助、民和、同仁四县,以及甘肃省的天祝县。受不同地域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异民族文化的影响,土族文化显性表征之一的服饰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张静轩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56-58
撒拉族民歌的调式结构是多样的,但其强调属音到主音,或下属音到主音的调式功能关系,不仅使调式和调性的布局很有逻辑性,而且极具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民间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四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4-119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忠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25-31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7.
蔡秀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3):94-97
“勃”是流行在青海互助等地的一种原始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土族富有敬畏和崇拜意识的世俗节日,展示了土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姚马村的“勃”为例,对土族民间宗教的民俗功能进行探索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土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以歌传情的习俗,热烈美好的爱情也同时孕育了意蕴深厚的情歌。“库咕笳”作为土族特有的传统情歌,也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艺术风格和有别于“花儿”的特征,对土族人民至善至美的爱情追求进行了讴歌。此文将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文忠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49-52
长期以来,土族民间信仰中存在“不洁”和“洁净”观念。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洁净观念中人与恶灵的关系、“不洁”和“洁净”的二元对立履相互转化仪式,并对其心理根源和社会功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族民间祭祀圈与信仰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崇荣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6-29
文章以民和三川土族村落中的部分神祗为切入点,试图用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来解释和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与土族村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51-153
本文利用青海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对土族、撒拉族学生2000—2005年身体素质状况的动态观察,分析两个民族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国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1,(4):117-122
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因此,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的语音音位系统,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楚竹书《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二条释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二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5):560-565
《孔子诗论》对《国风》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注重《国风》观风俗知民情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 ,也注重其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邦风其纳物也” ,是从知识性角度 ,评价《国风》的内容丰富。“大敛材”一语 ,就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另一种说法 !“《诗》其犹平门” ,亦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之比喻修辞方式相同。就文意与字形而论 ,“戋民”句中“从谷从兔”之字 ,当隶定为“舒”字。所谓“诗其犹平门 ,与贱民而舒之” ,是从《国风》的抒情性着眼的。《国风》是匹夫匹妇发泄情感 ,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 ;因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泄导人情、缓释幽愤的社会作用。当然 ,在孔子的观念中 ,这种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 ,是从属于疏导民情、化解社会矛盾的政治功能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土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19-28,42
本文针对土族族源讨论中的诸多问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族理论、民族名称、方法论等六个方面对阴山达达—蒙古说进行反驳,认为不论从史实考证还是从民族学理论来说,该说都不能成立,由此反证吐谷浑说之正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土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28-39
本文针对土族族源讨论中的诸多问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族理论、民族名称、方法论等六个方面对阴山达达—蒙古说进行反驳,认为不论从史实考证还是从民族学理论来说,该说都不能成立,由此反证吐谷浑说之正确。 相似文献
16.
王一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1):10-13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撒叶尔嗬”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广西贺州客家民歌的音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育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27-30
广西贺州客家民歌不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色也非常鲜明。贺州客家民歌调式属于羽、徵类色彩,旋律多呈大二度、小三度级进和同度进行,构成了小波浪型的旋律线条,长波动音和倚音、滑音等装饰音给本已曲折委婉优美的旋律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前紧后松的乐句节奏型模式、节拍节奏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加上歌曲速度的中速、稍慢速占多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贺州客家民歌深沉委婉、优美抒情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8.
邓双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90-94
音乐审美过程主要是一个感知、体验过程而不是理性思辨过程。在音乐美学研究中不应强调简单、抽象的知识灌输和再现性内容的阐释,而应该认识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在体验中建立音乐欣赏能力。康德论述审美判断的三个特质有助于我们认识音乐审美体验的特性,它们是:个人在主观中完成、纯粹性和普遍性。孟子“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感受音乐美的能力,这一认识对于作为整体的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性。从马克思的艺术活动为对象生产主体、音乐感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等学说,我们得到启示:应注重在音乐的感性体验中建构、发展人的主体性,而增强对音乐美的体验能力、感知能力,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发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