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莎翁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对于深化剧作主题、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戏剧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文学典律及其影响为出发,从哲学或然率的角度,解析和诠释了英国籍捷克当代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探讨了该剧与英国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生殖性与承继性变异的关系,并从死亡姿态、死亡方式及其三段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若森与吉尔德之死>的方方面面,认为汤姆·斯托帕德的现代悲喜剧杰作<若森与吉尔德之死>是对莎士比亚古典悲剧<哈姆雷特>这一卓越想象艺术之作的戏剧性转换与荒诞性反思,并留下了从存在主义哲学范畴内进一步探讨戏剧死亡主题的历史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尖嗓子的配偶>与<哈姆雷特>和<瑞普·凡·温免尔>的戏拟关系,证实巴巴拉·贝恩顿作为澳大利亚妇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的反叛及其作品表现的与伍尔夫视角类似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4.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其戏剧作品现仅存四种:<化人游>、<赤松游>、<西湖扇>和<表忠记>,均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戏剧作品能够反映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政治态度及对其身世的感慨.反映了一位封建士子在历史剧变时期的复杂心态.文章从文本与立意、曲辞与风格、题材与思想、表演与舞台等方面来探讨其戏尉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孟京辉戏剧创作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先锋性,在我国当代戏剧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地位.他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导演意识、表演文本、舞台表演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其小剧场戏剧表演艺术特色表现为:即兴表演和集体创作的表演文本,使传统文化各种元素成为导演意志的素材;戏剧表演和舞台时空的自由,使戏剧增强了抽象性和普遍性;运用假定性、戏仿、讲述、拼贴等手段,拓展了戏剧的表演天地,强化了表现效果.孟京辉一直以实验的姿态活跃在小剧场戏剧舞台上,颠覆了写实戏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手段,<思凡>、<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一系列代表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多次被改编为影视片,这些<画皮>影视片之间及其与原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导演的创作观念、大众的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紫禁城是中国皇权意志在建筑上的完美体现.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的生活.影片中,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导演对于溥仪、对于紫禁城的理解,无论是皇宫还是皇权都不再神圣,毫无威严感可言.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与百科知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风俗、信仰等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戏剧翻译中,语用预设显在地制约着观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在<上帝的宠儿>、<茶馆>中,译者在戏剧独白和戏剧对白的翻译中创造、移植或突显语用预设,以保障戏剧语言内交流与外交流的通畅,从而使观众(读者)获得欣赏文学作品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与<沉沦>主人公"他"心理上都经历着焦虑的内在冲突;伴有忧郁的气质;都有着复仇的决心与行动,最终都走向了无可避免的悲剧.他们焦虑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曹禺戏剧总是和雷声联系在一起.从沉雷闷雨到炸雷暴雨,雷在头顶的天空炸响,在人们的心头行走,拂之不去.<雷雨>有雷,<原野>如雷,<日出>亦为经历内心雷雨后的日出,几乎所有曹禺戏剧中的人心呐喊都轰然如雷.曹禺戏剧以隆隆的雷声轰动了中国的话剧舞台而经久不息,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令国人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年底,一部由沈好放导演,以新疆建设兵团为背景,描绘伟大母爱的<戈壁母亲>以超过6%的收视率创下了央视黄金档去年开播剧目的收视率纪录,这是沈好放导演继<任长霞>之后的又一部年度最佳收视率的主旋律电视剧.纵观近年来沈好放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拍的电视剧不论什么题材,不论什么时代,总能获得观众的垂青.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笔者对这位神奇的导演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五大名剧论>是董每戡在舞台戏剧观念指导下的剧论实践,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董每戡的剧论成就.董每戡的<五大名剧论>既是对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补充,又是对其<笠翁曲话论释>的具体实践.<五大名剧论>在董每戡的戏剧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戏剧叙事学课题组诸君要拿我和张芳合作编剧、张平导演的豫剧<蚂蜂庄的姑爷>来"解剖麻雀",使我们获得了从一个新的角度回望、审视这台现代戏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Ⅸ恋爱的犀牛》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廖一梅最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1999年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是中国剧坛的话题之作.自首演之后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描述1949年之后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书可谓不少,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分别有王新民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97)、傅谨的<新中国戏剧史>(2002)以及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2008)等;  相似文献   

16.
曹禺<日出>深受小仲马<茶花女>影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关系设置、核心情节等方面都可一一印证.初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大都是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模仿起步,应还这些作品一个真实地位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是指新生代导演以广大的西部地区作为故事发生背景所拍摄的影片.自1995年章明的<巫山云雨>始至今,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已经有三四十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新生代导演的成长经历,新生代导演所面对的社会语境以及中国西部的电影创作传统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及其代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的独特创造入手来分析死亡角色在墓园一场的表演;最后,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探讨死亡在《哈姆雷特》剧场表演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整个批评界一直以来都注意到哈姆雷特的抑郁,而忽略了他的另一面——躁狂。哈姆雷特不断奔涌的思绪、无尽扩充的意识、对王后和奥菲利娅的暴力都是他躁狂的表现。哈姆雷特的躁狂与抑郁相混合,在这种状态下,他对生存与死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哈姆雷特的躁郁症作为一种疯癫状态,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享有终极的地位,具有审美和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