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马克思称作“一种社会的动物”的人,其活动一开始就与社会紧密相连,其一切行为影响到群体、社会。群体、社会的一些活动又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社会依赖社会生产而存在。在进行社会生产中,离不开组织管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管理是社会生产所引起的,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也不断相应的有所发展。作为用以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存在的管理学科,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实验一些方面。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狭义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时,曾多次分析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他们指出: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科学化,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精神生产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性。 什么是精神生产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也就是“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生产批判伦理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生产及其道德形态的批判、审思中出场的,彰显了马克思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生产现象及其伦理意识本然形态的探索,对其实然形态的解构和对其应然形态的建构,进而集结成三大伦理形态:在意识现象形态方面,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出了实践的空间生产意识形态批判伦理;在经济现象形态方面,通过批判空间生产中资本运作过程,提出了商品批判伦理;在社会现象形态方面,通过批判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创立了唯物的社会空间批判伦理.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生产批判伦理在当代再次出场,并进而形成了三种出场样态:空间生产过程批判、景观生产机制批判、消费—符号生产模式批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社会生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范畴,它所反映的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下列四个系统:人质生产、物质生产、社全交往、社会管理。这个体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完整性、能动性、人为性、开放性。这些特征有助于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战略原则:创造最佳社会协调、创造最佳环境协调、人质生产优先发展。这些原则与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契合,未来的中国社会必令世人不禁神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两种生产”。(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第一版序言)既然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生产,客观存在反映在古代人的头脑里,就必然产生古代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韩非子《五蠹篇》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持、自我生存能力的自维生系统。社会系统的稳态机制,主要是两条复制循环链:一条是物质生产活动、人口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即人类活动本身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一般性;另一条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口生产活动方式和精神生产活动方式即人类活动特定方式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特殊性。这两条复制循环链的自催化作用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份珍贵遗产,继承和发掘这一遗产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社会精神生产的基本涵义关于社会精神生产的基本涵义,有的同志认为,所谓社会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这种理解是否确切呢?能否把社会精神生产和意识生产等同起来呢?我们认为是不能的。科学的社会精神生产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以唯物史观为依据而提出的。他们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  相似文献   

8.
生产国际化是指下列过程: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在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越出民族国家的疆界,在国际范围内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即国际的社会生产总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所以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界限,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有以下三个基本经济特征:一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二是按劳分配;三是有计划生产将代替生产无政府状态。恩格斯说:“无产阶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力量的激发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推动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稳定的外在秩序和充足内在动力。所谓稳定的外在秩序,是指能保证生产力正常发展的生产关系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所谓充足的内在动力,是指生产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一、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再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效的 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再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不仅反映了資本主义生产的特点,而且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別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效的。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曾經說过:“馬克思的再生产理論的这些基本原理,类如关于社会生产之分为生产資料的生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通常的理念和话语中 ,社会生产是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然而 ,当我们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 ,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思考与审视社会生产问题 ,就会清楚看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和过时性 ,它应当被合理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观念所取代。这个新观念就是 :人类社会生产是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生存环境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协调统一。简言之 ,它是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环境生产四位一体的完整体系。物质生产 ,是人类衣、食、住、行、用等生…  相似文献   

15.
经济过程是最基本的社会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社会过程中的经济过程,把人类经济活动摆在决定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地位,并始终把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过程的总体来考察。在他们的著述中,不仅社会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流通过程等想法随处可见,而且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宣称:“我们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早在写于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各种经济过程构成统一体、总体、整体即系统的有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深刻揭示和认识它们之间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种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从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社会属性来理解的。我们知道: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则是反映人们在物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化的生产体系,都有一个按照客观上要求的比例在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社会劳动,在不同利益集团或个人之间分配社会剩余产品的问题。马克思说:“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第368页)就是说任何社会都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机制和手段,分配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协调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什么是“生产社会化” 在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生产社会化”的:“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上册,第429页)《辞海》中对“生产社会化”的解释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由社会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第1731页)由此可见,生产社会化一般被理解为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9.
自马克思逝世以来,人类已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个世纪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两大革命引起:一是科学技术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由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革命不仅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了生产的社会化、自动化,而且在生产方式方面引起了一场极为深刻的管理革命。由于物质生产日益自动化,生产劳动已分为两大职能:一种职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直接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操纵机器、生产工具的职能;一种是以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曾得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结论“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即要求社会占有产权.”笔者对此观点进行过认真反复研究,有些不同的看法,现将自己的认识阐述于后并就教于学术界同仁.按照教科书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上的:第一,各个企业的生产是以许多人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这种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产品都社会化了.第二,整个社会生产已经联成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不仅一个个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密切的分工,而且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构成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社会生产整体.任何一个企业和部门,如果离开了别的企业部门的协作,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第三,企业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生产.表现为:各个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形成世界市场.这样,每个企业、部门的生产就不仅为了某一地区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以至整个世界市场的需要.笔者认为,生产社会化的第一点,第三点表现并不见得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