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教育是教育界近年来提出的新观点。在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方面,很多学者只从活动课程的角度去研究,很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本文从确立学生主体性生成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选择有利于主体性生成的教学模式、提供新型的主体教育课程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以适应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观念与要求。对高校主体性体育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范牡丹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103-104
主体性教育是启发、发展、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立性、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揭示了主体性教育是现在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并论述了主体性教育对建构现代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2):105-107
素质教育是我国 2 1世纪基础教育的唯一选择 ,也是我国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体现、,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的渠道 ,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陈旭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9-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基础教育全方位的变革。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其改革的方方面面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7.
高等教育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教育在反思教育的进程中呼之欲出。它是教育的历史性选择,也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所在。鉴于主体性的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高等教育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提示和论证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 :更新传统体育教育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文章旨在为加速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完成体育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在解读者中作为课程利益的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是否彰显,能够直接影响到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文本的重构,是在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郭瑞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主体性的发挥不应该是单向度的,外向主体性和内向主体性作为主体性的两个向度,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前者强调向外扩张,容易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后者重视内在超越,容易造成生命发展的滞后、生活质量的降低以及社会的倒退.如果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就可以实现彼此制约、相互促进,进而有利于克服主体性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与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改进与探索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燕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2):40-40,43
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主体性教学的学生发展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学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主体性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它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现实选择。它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它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关心等。它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重构“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当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概念的认识有错位现象需要指出.基于主体教育中对学生主体性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困境,对学生主体性这一概念做出诠释,进而对人们从事主体性教育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即将来临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过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要强化学生一切必须服服帖帖,唯命是从,循规蹈矩的服从意识。所以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虚拟主体性:主体性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善侃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8-101
虚拟空间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虚拟主体性与现实主体性相比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允许“身体缺场”。这一重要区别引发了虚拟主体性的一系列新特征,诸如:主体智力的空前提高、主体自由度的空前提高、主体开放程度的空前提高。同时,虚拟主体性把主客交融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虚拟主体性也带来了主体性发展的新问题,如心身关系问题、道德责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及高风险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主体性理论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邢爱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1):14-16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课堂教学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周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57-5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互动教学方式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作用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王盘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4):167-168,173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根本。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不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的分析,并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培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Z1)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来获得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依然习惯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法,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传统的注入式模块内。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仍然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原理依然停留在理论上。因此,如何教学中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了在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造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