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玫  阎大卫 《求是学刊》2002,29(2):86-89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与宝玉的爱情并非纯精神的 ,也包含着色欲那一面 ,并且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她对贾府和宝玉未来的关注 ,她的一首恶诗《杏帘在望》是最好的注脚 ,这一切恰恰是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贺中 《青岛画报》2011,(11):88-91
提起哈雷,便想起早些年港片里的情景:夜晚街头,一群身着黑色皮衣皮裤皮靴皮手套的男人,十几辆威风凛凛的摩托车,裸露的金属闪着冷酷的光芒,发动机发出如雄狮低吼般的轰鸣声,排气管剧烈震动、涌出发烫的热气……那个时候就想,哈雷之于现代男人大约便像汗血宝马之  相似文献   

3.
论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的悲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茜 《唐都学刊》2003,19(2):8-11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 ,通过宫女与士子这种特定身份的婚恋 ,揭示了这种独特题材“红叶题诗”的文化内涵 :唐五代宫女的独特性与命运悲剧、晚唐五代士子对盛世的热望与现实的苦痛、婚姻的宿命观 ,显示了内在的矛盾冲突与整体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4.
酷店酷吃     
  相似文献   

5.
10年前,我穿着褪了色自行打磨的破牛仔裤,执着地不穿袜子,穿着匡威篮球鞋,夏天神游在四方路、龙山宾馆、银都花园。教堂的钟声常让我惊醒过来,其实我一直是生活在青岛,而不是欧陆某个小镇。这些老的时尚据点今天看都有些落寞,所有那时开店的年轻人都在老去,那批最具消费能力的玩家也都飘洋过海留学至今未回。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看客”现象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报刊上:先是安珂与歹徒搏斗,在围观者麻木的神情下离开人世;然后是年仅十八岁的售票员陆忠与歹徒搏斗被刺成重伤,尽管当时正值上班高峰,但围观者无一劝阻和捉拿凶犯,英雄也因抢救不及而死;《人民日报》1988年1月5日载:三名扒窃犯在公共汽车上行窃被事主发现,竟恼羞成怒,当众行凶,旁观者百余人无动于衷;还有成都少女落水,众人围观无人救助,甚至有人开口要起价来,终致少女活活淹死;重庆五名女孩落水,在众多看客围  相似文献   

7.
酷品     
  相似文献   

8.
酷品     
《半岛新生活》2004,(17):35
Louis Vuitton与来自雅典的灵感,杜蕾斯的美好生活,Chanel—Allure Homme Sport男性运动香水,伪装的杂物盒,亲爱的贝太,可爱的厨房。  相似文献   

9.
酷品     
《半岛新生活》2004,(15):35
  相似文献   

10.
吴用 《社会》1990,(10)
在一个群体中产生内耗,原因是很复杂的,总而括之,有宏观和微观、社会和个体两方面因素。体制、法则、资源等等固然对“内耗”产生负有相当大的责任,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积淀、人的综合素质和内耗生生不息也是大有关联的。依我所见,平均主义意识、妒嫉、畸形的精神需求等等是许多人不自觉卷入内耗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1.
案主资料林芳今年正在读大学三年级了,最近打算在一家公司实习。林芳觉得,如果要走入社会,她过于自卑的心理有可能会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因为,她是从贵州一个小山区考到上海高校的,她跟上海本地学生比起来,家庭条件差距实在太大。为此,她感到格外自卑和茫然。  相似文献   

12.
明人万时华云:“今之君子知《诗》之为经,而不知《诗》之为诗,一蔽也。”①李泽厚和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虽然把握了《诗》之为诗的视角,但他们把中国古代美学的起点或定于孔子,或定于老子,均未对《诗经》所涵盖的审美心理作系统的阐论,这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一大缺憾。其实,任何理论的起点既不可能是不可穷尽的无限,也不可能是十分精确的有限,它只能是一个无限与有限相统一的动态过程。不揭示《诗经》的审美心理,就不可能真实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起点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诗经》作为我国最…  相似文献   

13.
章睿齐 《社会工作》2008,(11):47-48
林芳今年正在读大学三年级了,最近打算在一家公司实习。林芳觉得,如果要走入社会,她过于自卑的心理有可能会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因为,她是从贵州一个小山区考到上海高校的,她跟上海本地学生比起来,家庭条件差距实在太大。为此,她感到格外自卑和茫然。  相似文献   

14.
王格 《社会》1988,(11)
在改革开放这个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整体的、个体的、表层的、深层的观念和行为都在发生着空前的巨变,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心理现象不断涌现,由此汇成了一道道眩目的“社会光环”,一排排灼人的“社会热浪”,这其中有经商热,海南热、大学生求职热,也有研究生退学热、出国热,还有本文要分析的“第二职业热”。所谓“第二职业热”。是指人们在谋生的职业(第一职业及其劳动组织)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有报酬的其它职业劳动或不是为第一职业劳动组织贡献的相同职业劳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职业热”,产生于中国当今这个传统与  相似文献   

15.
16.
时尚耍酷     
李莎 《青岛画报》2007,(6):52-55
近年来刮起跨界演出的风潮,使得许多设计师将服装美学延伸到个人生活用品,多姿多彩的饰品成为时尚与潮流的最佳表现形式,于是彰显个性的它们在时尚的热浪中倾巢而出,将主人的个性和品位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新酷碟     
  相似文献   

18.
酷碟榜中榜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中国人对世事以及文学故事,最终都企盼会有圆满结局的“大团圆”式社会心理与审美心理,这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早熟”的历史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意识重视人生与事物的最后道德价值判定,却忽略事情的经过或者具体进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扬史而抑文,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历史意识,压抑了中国人想像性的文学叙事情趣与能力。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品种“晚熟”、情节和过程描写相对薄弱,并且大都偏爱文学故事结尾“圆满”的心理渊源。本文概括了“大团圆”心理模式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0.
“心理气氛”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仅能认识它、研究它,还能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最近许多青年人都爱穿牛仔裤,有些人穿着这种裤子,确实显得格外精神、洒脱,但也有一部分人的体型不适宜穿牛仔裤,却也爱去买上一条,结果穿上它反而不雅观。不妨对这部分人做一个微型社会调查,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穿牛仔裤?”其中一定有人回答:“因为别人都在穿嘛!”这句话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