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朱永新 《决策》2008,(8):66-66
也正如他们的教育理想是让教育适应孩子的个性,而不是让孩子适应统一的教育,他们的“非标”衬衣改变了传统的衬衣标准,不要求人的身体适应衬衣,而是让衬衣来适应每个人的不同尺寸,让每个人都能穿上舍身的衬衣,让每个人的尺寸都成为衬衣的标准,还服装以个性。  相似文献   

2.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认真读书,长大成才,孩子早恋,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就谈虎色变,感到无比紧张,担心孩子成绩下滑,不少家长和老师觉得无所是从,如果强制反对,只能适得其反,也在孩子叛逆的心里,留下道道伤痕,甚至为他们的人生留下遗憾,笔者认为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必须因人而异,客观地看待孩子早恋这个问题,采取一些人性化的的教育策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自信而阳光的生活在集体中,给早恋孩子阳光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分离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在初入幼儿园时都要面对,困扰着很多家庭。以西安石油大学幼儿园为例,从几个措施入手,分析了如何帮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入园生活。措施包括:尽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早些调节孩子的生活规律,坚决培养孩子上幼儿园的习惯,家长要给孩子信任感,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家长要信任理解老师。  相似文献   

4.
教育必须要解决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信这个问题。教育说到底,就是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一定有潜在的优点,老师一定要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具有激励价值,教师应给学生多制造表现优点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成功的感觉。本文试从用鼓励性评语让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让学生找到学习充满乐趣的感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信四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暑假,当我阅读完王巨成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这本书,我的心被彻底震撼了,心里充满感慨。
  马进,他曾是一个多么聪明活泼、多么善良可爱的孩子啊,因为郭老师对学生过分的严厉,过分地看重考试分数,让他从天使变成了一个人人“敬而远之”的学生!郭老师的做法让我们叹息,更让我们唏嘘不已。说实话,马进的悲剧本可避免,可现实的残酷却让人不得不反省啊!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以柔克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让老师们最头痛的的不是抓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老师们都这样叹道: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了!教育是一门艺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多点耐心,爱心,关心。其实教育也需要"人文关怀",教师有时候也要放下长辈的架子站到孩子的位置,听他们说一说,谈谈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必须要解决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信这个问题.教育说到底,就是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一定有潜在的优点,老师一定要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具有激励价值,教师应给学生多制造表现优点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成功的感觉.本文试从"用鼓励性评语让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让学生找到学习充满乐趣的感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信"四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陈 《科学咨询》2009,(24):37-37
许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难道真的是现在的学生都变得没有人情味,都不懂道理了吗?不是!时代是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所以我们教育者的思考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法国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性别的教育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个体的人格发展。家庭和学校是个体最初接触的社会团体,家庭成员和学校老师对个体早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家庭性别教育几乎都是无意识中进行,家长对此很少有自觉的意识,更缺乏科学的指导。学校老师更是缺少相关培训和授课经验。如何在孩子性别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成人都能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引导孩子认识性别的差异和价值,培养新的合乎时代要求的儿童,这样为他们健康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自己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以来,对班级工作的一些认知。作为几十个孩子的班主任,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不是将孩子们培养成高质量的考生,而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高素质的学生,是能够承接社会主义大业的时代接班人。小学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在受教育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甚至是影响其终身修为的那么一个导师。班主任就要以平和自然的心态,以教育之道给每一个孩子希望。孩子开心的生活,班主任自己才会真心开心。希望他们身体、身心健康;希望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开心,老师爱他们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拥有爱和真心付出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1.
许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难道真的是现在的学生都变得没有人情味,都不懂道理了吗?不是!时代是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所以我们教育者的思考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法国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儿的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暑假,当我阅读完王巨成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这本书,我的心被彻底震撼了,心里充满感慨。马进,他曾是一个多么聪明活泼、多么善良可爱的孩子啊,因为郭老师对学生过分的严厉,过分地看重考试分数,让他从天使变成了一个人人"敬而远之"的学生!郭老师的做法让我们叹息,更让我们唏嘘不已。说实话,马进的悲剧本可避免,可现实的残酷却让人不得不反省啊!一、走心法开学了,由于工作需要,刚送走了毕业班的我没有按学校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包括罪犯,更何况我们的差生。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差的,我们老师应该了解差生形成的原因,从而说服自己去理解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爱护他们。  相似文献   

14.
“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15.
领袖的诞生     
薛涌 《领导文萃》2009,(17):42-44
女儿在美国上学.从来没听说有什么班干部。第一年上学前班,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即孩子们列队进教室时把门打开,等全班进去后再关上;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非常威风。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想当领队,不想当把门人。不过,这些角色,从来是每个人轮流。绝对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要给大家服务,对别人都应该尽责任。这大概也是培养集体精神的第一步吧。  相似文献   

16.
善教知爱生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我认为一个善施教化的老师首先应该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和用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与每个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各类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份耐心,一份用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都是对后进生莫大的鼓励,多为后进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他们是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成人,以自己的德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道德修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谢中丽 《科学咨询》2005,(24):36-37
我和同事们经常谈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低段的语文课上,常常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很多的孩子都会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少了,感到很失望.老师也会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头痛,因为一是怕这样下去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怕家长成天因为这样的事情,要求老师做这做那的.可是到了中段之后,课堂上举手的孩子渐渐少了.到了高段,课堂上老师只要一提问,全班孩子就象被霜打了似的,耷拉着脑袋,生怕被老师叫到.而老师为了不唱独角戏,只好象点将一样,随意叫几个人来配合配合.而被点中的孩子也是极其不乐意.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都只有摇头叹气.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业潦草,是特别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事,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成绩,家长撕孩子的本子,老师三令五申地讲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的诸多好处,甚至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重作,似乎都无济于事.家长拿孩子无可奈何,老师也觉得毫无所措.其实,学生作业潦草,根源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下面我对学生作业潦草谈五个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一个快乐轻松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去生活,去学习.一个心中充满爱与美的人,他回报给社会的也必将是真善美.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孩子的快乐成长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目的是衷心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