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信贷作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07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结合地方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途径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企业、行业和地区间存有差异,对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归属于资本密集中间型行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绿色信贷助力制造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考察知识产权保护与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揭示知识产权保护如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微观作用机制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中国2008-2016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能否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并通过区分不同类型企业考察这种缓解作用的异质性.结果 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了企业研发投入,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作用机制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缓解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且这种缓解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1-2007年的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考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增长率,研发投入比重增长1%,可以导致企业产值增长大约3%,企业利润增长大约13%,显示出比较高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通过考察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当企业人力资本投入量增加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增长具有更高的效应,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可能通过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研发投入具有外溢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使得研发投入的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通畅是制约企业研发创新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研究如何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以缓解企业研发融资受到的约束,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17年中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信息不对称情境下企业内外部财务资源配置对研发投入决策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净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规模,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则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入规模,托宾Q值、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区分企业所有制和地域,进行了异质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启示是,企业需主动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以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创新的内在积极性,政府则要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5.
卢昂荻  花泽苏 《学术研究》2023,(2):87-96+178
采用多期DID等模型检验市场可达性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铁开通引致的市场可达性上升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相较于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可达性上升对位于中心城市的企业产品质量影响更为显著,即高质量出口产品聚集于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构造成本最小的伪高铁网络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仍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这一空间分布强化效应主要由非国有和高生产率企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和高竞争行业样本驱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由高铁开通引致的市场可达性提升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城市劳动力就业强化了城市间产品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海外人才大规模回流与中国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用2007—2020年沪深A股数字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海归”高管对我国数字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归”高管能够显著促进我国数字产业技术创新,同时,该作用具有异质性,会受到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海归”高管不仅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投入强度促进数字产业技术创新,而且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周边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海归”高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和数字技术使用程度的增加。研究结论从人力资本角度揭示了我国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为吸引海外人才而改善国内制度环境,进而促进我国数字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雷  盛天翔 《兰州学刊》2022,(11):142-160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研究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融资约束产生何种影响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理论以及世行2012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检验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路径。研究显示,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确实对缓解融资约束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以及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上,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将小微企业经营流水等软信息转化为硬信息(即信息显化效应),而且能够改善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即资源配置效应)。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参股和服务行业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缓解非国有参股、制造行业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边际效应更大,且融资约束缓解类型主要表现为自我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8.
菅青 《江淮论坛》2014,(5):38-43
现阶段,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是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实际补贴率与最佳补贴率差距有多少、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有多大。文章以2000年至2012年高技术行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和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我国现阶段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行业或各地区的实际补贴率均小于最佳值,应继续加大政府科技经费补贴;新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政府补贴越稳定越可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在各行业或各地区间的促进作用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0—2011年中国微观数据考察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越高,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提升效果在私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技术和高竞争行业企业中更强,且直接的、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服务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大。基于不同服务部门的实证研究发现,邮电通信、金融服务化能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交通运输、商务、批发零售服务化则无显著影响甚至会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2001—2011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明显;相反,受金融资源"嫌贫爱富"本性和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以及人力资本外溢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衡量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并基于欧拉方程对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行估计。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在稳健性检验中,对创新指标进行缩减调整,使用其他变量衡量企业融资约束,并剔除拥有补贴的企业样本,回归结果均支持基准回归结果。通过探讨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发现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创新效率,且会优化研发投资策略以提高创新回报。  相似文献   

12.
杜文强 《西部论坛》2022,32(1):97-110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升级,还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服务业需求、创造第三产业岗位等路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采用2006—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和存量密度的提高均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3.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不同产业比例结构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通过2001~2010年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分析资本和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惯性作用表现出动态效应,固定资产投入的实物资本和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主要由工业推动,东部发达地区投资研发的大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匮乏,国际竞争优势的升级、经济增长的持久性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容乐观。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的研发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中国1985—2004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国内自主研发的投入,但国外研发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度也不容忽视;三大国际技术扩散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每条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对不同层次自主创新的贡献度也显著不同;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降低了国内研发投入和FDI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贡献度,却提升了进口和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5.
张昕 《西部论坛》2021,31(5):15-33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最新构造的能够更加准确刻画公司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使用对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另一方面对管理层的平均薪酬则无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了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通过收益分享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降低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使用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在第二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内部薪酬初始差距较大、管理层权力较小的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技术使用给管理层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更多会以在职消费、股权激励等隐性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制和产品质量是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将导致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下降,该结果通过成本效应、生产率效应和出口价格效应传导,且这一特征在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国家未注入资金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出口到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产品以及出口消费品和中间品当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导致成本较高企业的退出,同时也通过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行为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企业出口质量,成本效应为正。但研发效率的提升同样也挤占了其他活动的成本导致企业生产率降低,正向的成本效应不足以抵消负向的生产率效应和出口价格效应,故最终观察到环境规制导致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碳交易试点政策来探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2)在碳配额方式采用部分有偿、碳交易价格较低的地区正向影响效果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相比于东部地区,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的中、西部地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果更显著;(3)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该环境规制满足"波特假说"的设定,能够激励企业研发创新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还有降低企业纳税压力或者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两条提升路径。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可以从加强传统企业设备升级、增加有偿碳配额方式、维持碳交易价格或者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等来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国际霸权稳定理论,利用2001~2020年新疆工业细分行业数据,理论推演、实证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产业发展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新疆产业政策带来的创新投入能否抵消贸易摩擦对新疆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新疆整体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小,但对纺织业等受打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程度较深,新一轮贸易摩擦通过限制新疆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或将影响新疆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潜力。在此背景下,新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稳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新疆产业创新投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西方贸易打压的程度,但其弱化程度偏低。面对新一轮中美贸易战,新疆产业创新投入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抵消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强化了间接效应的负向影响。新疆应以“适度战略”为支撑,突破思维局限,精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贸易摩擦对新疆产业发展的倒逼作用,推进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准自然实验,将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库进行匹配,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及双重差分(DID)法从微观层面对新兴市场海外供应链构建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海外供应链构建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该效应在私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零部件进口企业及内陆地区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而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是企业通过构建新兴市场海外供应链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传导机制。着眼于高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扩大新兴市场海外供应链布局,以此推动国内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间专业化分工、以“五通”为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从而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交流及产能合作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