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领导右江苏区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在领导土地革命过程中,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方针、政策,为右江苏区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百色起义非常重视宣传工作.邓小平领导下的红七军尊重本土文化习俗,正确处理好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公开宣传党的主张,赢得群众支持、拥护;创造性地把土地革命政策和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实施特殊的分耕政策,使土地革命得到群众拥护;宣传发动商户及群众捐赠款物,保证革命活动经费;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为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对现实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时期,右江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比较适合右江根据地的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革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右江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科学指导,以身作则,深入调研,坚持民族平等,培训干部,严格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土地革命经验。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他强调土地革命是目前革命的主要内容;先试点,再铺开,稳步推进土地革命工作;颁布土地法令和颁发土地使用证,为土地革命提供依据;尊重农民意愿,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土地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开创者.邓小平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地革命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其自身也成为邓小平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韦拔群是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先行者。他大力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活动,指导东兰及周边各县的土地革命,培训土地革命骨干,推动了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建立共耕社,创造了土地革命新模式。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丰富了土地革命法制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土地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本文试分析这一时期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重要性的认识 1927年5月,共产国际致中国共产党的信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没有土地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共“八七会议”提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土地革命"的研究涉及土地革命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党在各个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可能性问题及相关人物与"土地革命"的关系等领域。研究者根据档案资料对革命前土地占有状况、租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重新探讨了土地革命的合法性前提,并根据前苏联解体后的解密资料对"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转变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研究者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和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土地革命重新解读,拓展了研究视野,但在原始档案资料的整合利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并应着重这一领域的微观运作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民族纲领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前提和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始了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战略转变和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并加强军队建设和党的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回答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中国革命特色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地革命中,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吸取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领导和发动右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治理云南民族地区的过程中,通过团结民族上层、摸清民族地区的"区情"以及通过民主改革、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等,创造性地解决了云南民族地区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体系,使云南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小说题材内容比较广阔深邃 ,为民族社会人生画卷增添了新页 ;塑造了一批既具有不同民族性格、心理素质 ,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形象 ,丰富了民族文学人物画廊 ;创造性地运作传统叙述方式 ,叙述结构、观念和人称均有所革新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是进行土地革命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形式。没有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不可能实现。 作为历史的界碑,土地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的说,土地革命开始于第一次大革命,但更多的和比较流行的说法,则说土地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是从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创造性地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形成了许多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民族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我国现阶段民族的实际情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任务;制定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基本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唐建兵 《南都学坛》2011,31(6):110-112
民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民族发展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国情,以历史态度审视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用唯物主义探究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用辩证思维分析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各民族特点的民族发展路子,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17.
鲍罗廷与1927年的土地问题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1927年,国民革命处于危机之中,中国共产党党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国际代表、当时任国民党顾问的鲍罗廷,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从支持、实行土地革命转向放弃、反对土地革命,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井岗山、赣西南和闽西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集中集体的智慧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集中地解决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和土地所有权等三个重大问题。一、土地革命路线基础的奠定1928年10月,毛泽东总结井岗山根据地一年来土地斗争的经验,主持制定了《井岗山土地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接受实践检验,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长征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一般原则,且将其与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初步提出了一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方针和措施,从而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创造性地领导了20世纪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伟大实践,使各少数民族走上发展振兴、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创造了成功处理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