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音概述     
一、上古的普通音系和方音以及所谓“诸夏”内外的语音差别汉语史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现代汉语服务,就是要使我们通过历史的研究,知道古代汉语怎样发展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当然是来自近古和近代的汉语。但那是近因。光知道近因,还是不够的。汉语的历史很长,要一直追溯上去才能知道它的全貌,所以我们还要谈到中古和上古。讲到上古音,是不是很渺茫无法可谈呢?不,并不是很渺茫无法可谈。第一,我们现在的语音有一些仍然和上古一样,即是说,上古音还有一些仍然活在今人的口中。有些语音,一般说来现在虽然已经变得和古音不一样,但有些地区还多少保存着一点,而  相似文献   

2.
3.
上古音“晓匣”归“见溪群”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古音晓匣两紐(下称晓系)讀归见溪群紐(下称见系)。也就是說,在魏晋以前,后代(如《切韵》时代)属晓匣紐的字并不念为〔х〕〔γ〕(或〔h〕、〔h〕)的音,而是念  相似文献   

4.
魏鸿钧 《殷都学刊》2020,(1):105-109
上古歌部一、二等字由ai到a,影响所及,带动了两汉以下的链移音变:一是鱼部一、三等字"a音o化"同侯部字接触;二是侯部一等字进一步高化(o>u),转与幽部字相押;三是幽部一、二、四等字u元音前显裂化为复元音ou,再音变为au,并入宵部。由此"鱼歌""侯鱼""幽侯""幽宵"四组例外押韵,实反映出汉语史上第一次元音链移高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 自西汉开始,历八百年而变化甚微的上古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增多,一个个韵部都活跃了起来,它们各自的樊笼先后都被冲破。宵部自然不会例外。这个韵部从幽部吸收了一部分字,形成一个新的、更大的家族。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由幽部转到宵部的字称为幽部宵组字,把未转到宵部的幽部字称为幽部幽组字,把幽部宵组字和宵部合成的新韵部称为宵类。宵类相当于《切韵》或《广韵》的萧宵肴豪四韵之和,也即相当于等韵的效摄。本文的目的是要考察在通语中由宵部到宵类(效摄)的变化过程和宵类形成的时代。要想知道宵类的形成过程及其最后形成的时代,就必须弄清楚它在演变中各个时代的四种用韵比率。这四种比率是:一、幽部宵组字和幽部幽组字合用韵段所占的比率;二、幽部宵组字和宵部字合用韵段所占的比率;三、幽部宵组字独用韵段所占的比率;四、宵部字独用韵段所占的比率。为了说明的简便,后面常常分别地称这四种韵段为第一种韵段、第二种韵段、第三种韵段、第四种韵段。  相似文献   

6.
“人为万物之灵”,是地球上生命形态的顶峰。但是,人类系由类人猿发展而来,前身是哺乳动物。凡哺乳动物几乎都是胎生的(仅有极少数低级哺乳动物如鸭嘴兽等例外)。人类脱离了动物界,蕃衍后代,依然需要十月怀胎,分娩哺乳。这是习见的生活常识。可是,我国上古,偏偏盛传着人是“卵生”的神话。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7.
刘芹 《殷都学刊》2023,(4):110-114+153
通过对高诱“三书注”音注通假39例语音关系考察,发现上古声韵相同16例,上古声同韵不同7例,上古韵同声不同14例,声韵不同2例。上古声韵相同反映通假音同的语音基础。上古声同韵不同通假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上古韵同声不同通假表现了上古牙音与喉音匣母的密切关系,端章组来源同一,精庄组来源同一,明晓母存在语音关联。上古声韵不同通假声纽同发音部位,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古代典籍中的"言"字的用法,对先秦经典中的"言"字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它共有五个意义,与传统的研究有较大的不同。它既是一个虚词,又可以是实词。既是动词、名词,又是代词、连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尾,争论较大的是作为代词使用,而它本身是具有代词功用的。  相似文献   

9.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10.
《金史》卷一○三《细石烈桓端传》:“贞柏三年蒲鲜万奴取咸平、东京沈、澄诸州,及猛安谋克人亦多从之者。[四年]三月,万奴步骑九千侵婆速近境,桓端遣都统温迪罕怕哥辇击知之。四月,复掠上古城,遣都统兀颜钵辖拒战。”原文中的“三月”、“四月”与贞相三年下文连书则误,应是四年三月万奴“侵婆速近境”,四月“复掠上古城。”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把“复掠上古城”的古字改为“京”,并云:“惊’原作‘古’。按本书卷一二二《温迪罕老儿传》,‘蒲鲜万奴攻L京’。又卷一二八《给石烈德传》,‘蒲鲜万奴逼上京。’今据改”。此为…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什么叫长尾韵一般诗歌里所押的韵,都是一个音节,即一个韵字。有一种韵却很特别,它不是一个音节,而是两个音节,即由两个韵字构成。这种双音节的韵,就叫做“长尾韵”。长尾韵是由句子里的“句中韵”和句末的“独木桥韵”两种韵结合起来构成的。因此要  相似文献   

12.
"亦"是上古汉语并列复句中较为常见的关联标记,"亦"的使用在上古汉语早、中、晚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列复句中"亦"在语义上主要表类同,语法上具有关联功能。其在上古汉语并列复句中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为:表义的抽象化与并列关系的明晰化、标记类型与句式的多样化以及"亦"的构式化。  相似文献   

13.
唐为群 《学术研究》2000,(3):118-122
本文就“之”宇在古代汉语里用来凑足音节的衬音助词用法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清理,并加入己见。  相似文献   

14.
“改火礼”是始于上古,废于隋代的一项原始礼仪。其本义是在四季点燃新火,以庆祝新生,驱散病疫。然而象征着生命的火种在春、秋两季均受限制,成为季节性的禁忌,唯独夏季可以破例免受禁忌约束。“改火礼”禁与不禁的特征说明中国上古时代存在两大行事准则:一为顺天行事,二为顺时而动。“天象”和“时气”因其在远古时期具有指导人事的重大作用,因此成为古人的崇拜和研究对象。而这两大原则对起初礼仪的构建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古万千族群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先是发展了若干族群关系模式,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族群秩序格局(西周)。这一秩序格局以周人为统治族群,通过五等爵制表现血族等差与伦理情谊,以共祖于黄帝的祖先崇拜作为信仰基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血族统治的等差格局,是以统治权威与伦理情谊为基础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记叙晋、楚鄢陵之战时,写下了晋将吕锜做的一个奇特的“射月”之梦: “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  相似文献   

17.
<正> 上古是否有庄章二系和日以二母,这是音韵学上古声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上古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起点,起点有若干声母还弄不清楚,语音发展史从何谈起?本文就日母是否归泥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迭音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量材料阐明了迭音词产生、演变的过程。《诗经》中的词头、词尾实际上是当时歌曲的泛音衬字,许多迭音词也具有泛音作用。拟声法和绘景法对迭音词的大量产生起了积极作用。由迭音词进一步分化出双声、迭韵等形式的联绵字,这种分化与迭音词在语流音变下的变调以及声母、韵母的变化有关。迭音词词形过去有AA、AAB、ABB、AABB、ABAB 等形式,除AAB 式外,其余均在现代汉语里沿用。  相似文献   

19.
周成王剪桐为珪封弟叔虞于唐,是关于西周初年晋国始封的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几千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作为史实传播,或文章征引,或口耳授受,历久而不衰。“桐叶封弟”(或称“剪桐封弟”“削桐封弟”)的历史真象如何呢?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剪桐”字辨--析“桐叶封弟”传说的成因》(《晋阳学刊》1990年第4期)一文,开始揭破了这一迷团。  相似文献   

20.
谢书民 《学术探索》2012,(2):150-153
国内语言文字学界提出"意音文字"说的学者,由于常把汉字中的"字"与表音、意音文字中词的书写形式对等,所以常常混淆字符的内在构形类别与字符记录语言的功能类别,造成对"意音文字"类型理解与分类上的偏差;否定"意音文字"说的学者则把文字的字符类型错误地等同于文字的体系类型,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意音文字"类型的文字。实际上,文字的字符类型应该是文字表达语言的基本符号类型,"意音文字"应该是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文字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