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胜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674-678
文艺意识形态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实践反作用主要是在一种审美语境中实现的。与那些非审美的理性意识形态以及物质变革等外在性实践模式相比,文艺意识形态实践主要体现为一种内在性的实践模式。它主要通过转化为情感意志等内在心理因素并就在这个领域产生出相应的情感心理效果来实现其实践目的。具体来说,其内在性规定表现为:实践对象的情感心理化;实践目的的人本化;实践方式的体验化;实践效果的感性化。 相似文献
2.
李胜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
文艺意识形态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一种以社会心理为中介的实践过程.这种实践的心理机制贯穿于审美意识形态活动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主体形式的心理动机;文本内容的心理叙事;艺术形式的心理含蕴;艺术接受的心理体验.这四个方面及其密切关系现实地建构了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独特审美过程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贺天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61-64
文艺本质视角的意识形态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完整准确的意义上来解读认识,用狭义意识形态或各种非意识形态来界定文艺的本质在学理和逻辑上都不具备科学性和深刻的说服力。“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从哲学高度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的时候都是对各种形式的意识的总概括,三者的内涵和外延是等同的,只是使用的角度不同,称呼上有了变化。文艺本质视角的意识形态是广义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4.
论文艺意识形态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好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1-7
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对文艺意识形态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出自两种情况:一是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二是学术认识上的错误与片面。把意识形态简单地等同于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是造成某些激进理论家错误地以艺术的审美性对抗与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一个原因,而文艺存在现象和文艺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多方面性,也是造成诸多以"片面的深刻"为理论呈现姿态的多种非意识形态文艺本质观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中应申明两个前提性认识:其一,迄今为止,人类仍是在意识形态的网络中展开自己的历史创造活动包括文艺活动;其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一个真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基础性、核心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胜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
在唯物史观的宏观构架下,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一般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关系过程。作为一种具有审美规定的意识形态形式,文艺具有一种特殊的实践性质,即审美实践性质。这种实践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个体化的实践对象;形象化的实践方式;情感化的实践效果。这三者共同建构了文艺意识形态的审美实践的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2):103-109
新时期以来,一些研究者对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的质疑与批评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在论争中恢复了主导地位,并在意识形态等基本概念的界定、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辩证关系、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审美意识形态论对文艺的本质作了系统深入的探究,较好地解决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冲突,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形式与内容、情感与理智、表现与再现、人性与阶级性等矛盾关系,但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融合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谭善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贬义和中性层面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他们虽然并不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是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上,强调文学的审美特性。相对而言,中国马克思文论把出发点放在另一极,即从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出发,论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距离,以此确立文学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8.
李胜清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3):35-40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构成及其变化是复杂的。它的意识形态结构体系是由一些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构成的。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关系就引起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变革。变革的实质是意识形态结构体系的根本性质以及性质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赵春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9-13
在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理性王国中 ,康德不仅在自然因果链条的无穷追溯中预设了先验自由的可然性 ,而且在自由因的批判中证明了实践自由的应然性 ,使理性主体的主体能动性经历了从摆脱他律到自我自律的过程 ,使其从先验自由的独立性和自发性发展为实践自由的自我规定的高度 ,但它们都属于先验意义上的理性自由 相似文献
10.
曾永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00-205
本文吸取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人类学的视角审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阐释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的含义及其对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 ,揭示意识形态“转向”和“物化”对于文艺的特殊意义 ,发掘原典学说中有关“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和“问题框架”等深层内涵 ,并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向其生态性意蕴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58-61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相似文献
12.
翟泰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14-17
文艺学属于观念形态,不能脱离物质性的东西对观念性的东西进行解释,同样地,不能孤立于"社会生产关系之外"研究文艺学,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必须立足于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董学文主编的<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紧紧抓住"观念的物质性"这一核心问题,以科学、严谨、发展的观点,大胆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今遇到的严峻挑战,并从中国的文艺学发展现状出发,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潮和学说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梳理和辨析,因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进行"综合创新",在我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杨士恒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59-6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有着丰富的完整内涵的复合结构。从其性质上看,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功能上看,既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上看,既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从方式上看,既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艺、通俗文艺和大众文艺是历史上曾经依次出现过的审美文化形态,它们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那个时代的独特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它们在本质内涵、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传播途径及作品功能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间文艺是来自下层集体创作的口传文艺;而通俗文艺是下层文人个人志趣的文化表达。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建设正在展开的我国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永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27-29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超验的角度研究道德的价值依据,进行道德形而上学的论证,作为前提,理性的批判成为必然。通过理性的批判,康德划定了理论理性的界限,在实践理性中寻求形而上学的支持,实践理性成为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杨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58-64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 ,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 ,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 ,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 ,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 ,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 ,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 ,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 ,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 ,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 ,后历经四个里程碑 ,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 ,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 ,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向卫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13-17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产生的“邓小平文艺理论”有异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毛泽东文艺思想” ,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地位、发展方向、指导方针、艺术典型、艺术风格、批评原则等作出了新的界定或理论更新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并已结出丰硕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