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南宗族性村落因为传统的宗族观念和宗族认同还比较强烈,老年人作为传统的纽带和象征仍然受到普遍的尊重,社会地位、威望较高,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相对充裕。但同时,宗族内部的生死观念、信仰、理念及与此相关的村落伦理却又排斥部分老年人,致使他们处于村落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卑微、孤楚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村落家族文化复兴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落家族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复兴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政治发展与乡村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乡村,在凝聚民心和保持社区稳定等方面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推进乡村政治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村落家族文化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外华人宗族的变化和发展,探讨了海外华人宗族文化的实质与特征。认为海外华人宗族文化是华夏宗族文化的外延和演变,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开放、兼容、更新的自我发展能力,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据此对海外华人宗族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与历史使命作了展望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中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文化是传统中国农村主导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国家行政力量的弱化和宗族自身功能性作用的重新张扬,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原因。这种复兴对乡村选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影响村民投票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选举过程和后续性影响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的公共管理行为。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权力影响,建设先进文化,是降低宗族文化消极影响并最终促进其蜕变与消亡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到欧洲去,有机会在奥地利乘游艇泛舟多瑙河。船缓缓地在水上滑行,船上的音响奏起了优美的乐曲,呵!《蓝色的多瑙河》。河水闪着波光,两岸青青的田野,簇簇的树林。远处的农庄里有高耸的教堂尖顶,游客们都陶醉在这画意的景色和诗情的音乐里,傍岸游览了著名的度英斯坦古镇。1 6世纪的古堡,1 8世纪的老房子、老街道,野地里开着绚丽的鲜花,给人一种古老、神秘、幽雅的感受。导游小姐用充满激情和自豪的语气,夸耀着她们的多瑙河、她们的田野和她们的古屋和古镇。我心里马上涌现了楠溪江,就很想告诉同行的外国朋友,可以到我们中国浙江楠溪江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宗族组织快速复兴,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宗族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宗族的发展,会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的障碍,但是这无助于解释宗族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后依然方兴未艾的问题。抛开传统研究视角,探讨宗族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逐步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正式控制是从村级收缩到乡镇一级.村实行村民自治,导致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减弱,近乎消失殆尽的宗族组织在农村社会复兴。其对村庄权威、村民自治、乡村治安秩序以及乡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秩序都得到较好的调解与整合功能,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存在着负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宗族可谓是几经兴衰。20世纪以来,宗族在历经了批判与打击、摧毁、消匿以及复兴几个阶段后,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乡村整合功用。长久以来,作为一种乡村非正式权力形式,宗族都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弄清其复兴的来龙去脉,理性分析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实现宗族势力和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对接,尽量实现"软着陆",从而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9.
因“迁海复界” ,引发了惠、潮、嘉客家人一批批陆续移入深圳。在客家人的第四次移迁大潮中 ,深圳客家人传统村落得以出现 ,这是客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后第一次向外播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宗族政治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 ,对其进行改造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当前而言 ,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坚持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以及各级政治组织结构 ,加强法规建设 ;批判继承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传统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复兴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各国对东亚价值观的重新树立信心,使过去被压抑、潜在的东亚各种文化都重新抬头,并有了新的发展。汉字过去似乎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淘汰不可的文字,现在看来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我们从汉字在韩、日的复兴历程,能看出汉字正在恢复其过去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铜鼓文化是壮族人民主要的传统文化形态.铜鼓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是壮族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风貌的映射,是民族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化传统不可能因突发的政治和化事件而发生根本的裂变,化意识同传统政治发展一样,概念,口号和艺术形式的变迁包裹着具有数千年政治化传承的内核;以新的语话体系表达民族国家传统的政治化意识,是明衰落和帝制国家解体时期知识分子政治化行为的共有现象,比较歌德与郭沫若在东西方两大帝国走向没落背景下相似的政治化活动,可以隐约地发现知识分子的化艺术活动与其民族国家政治传统之间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人们对特定政治背景下的分子政治化活动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海洋文化及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视角解读“文化”的含义,海洋文化有祈求、合作和先进的特点。海洋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文化将引导和鼓舞我们的民族拓展新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海洋实践提升到文化自觉的水准,并使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新振奋起来,达到现代的水平,在和世界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骑楼建筑实乃中国社会进步转型的一道纪念性、划时代历史景观,是岭南城市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一张突出的靓丽名片。面临当代被大肆拆毁的生存危机,呼吁城市遗产保护的主体——全体社会民众宜充分履行科学民主法治的权利,实现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对等互动和单向度的渗透,文化忧患意识便是基于这种不平衡的渗透而引发的忧虑、深思和警醒。亨廷顿之所以在"文明冲突"论中将中国文化看作是非西方文化中可能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冲突的主要对象,是以对中国文化独异特质的认可为前提的。而文化殖民的结果是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下降,唯西方思想文化是从,从这个意义上看,提升汉语文化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物质、能源、信息的角度阐述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的观点 ,并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其次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角度比较了人文伦理文化主导的文化与科技理性主导的文化的区别 ,并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化的优点 :整体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自律、自我修养以及创新精神 ;最后 ,从当代科技向东方思维方式回归的趋势中 ,得出了以信息和知识为主的信息文化将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复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语言复兴运动(language revitalization)是一种在族群集团意识觉醒背景下开展的以复活、扩大少数人使用的语言为目标的语言实践运动。由于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教育和禁止使用琉球语、实行佩挂“方言牌”的惩罚制度、强制推广标准日语以及美军异化统治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王国时期曾广为使用的琉球语(冲绳语)现已面临濒危处境。琉球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分为最初岛人的反抗和学者的呼吁、中期岛人文化意识和语言意识的觉醒与复苏、至20世纪90年代复兴运动全面展开几个阶段。琉球语的复兴运动及琉球语能否得到继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冲绳人对于冲绳县和日本国之间关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往往仅仅接受“现代性”的标准下的一部分“抽象”的传统,而对“具体”的许多传统的表征加以批判和否定,简单地以“移风易俗”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的具体生活形态加以抛弃,使传统文化有一种“空洞化”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传统“空洞化”的处境,加强我们的人文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