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社会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立足农村实际,从抓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党建六方面来构建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阐述了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聘财和嫁妆是中国古代婚姻中的一种礼和俗,至中古时期演变为婚姻重财.唐代婚姻重财经历了从前期重聘财到中后期重嫁妆的演变,这是唐代以士族的衰亡和官僚阶层的兴起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变革和以出嫁以后女子生活中父权地位下降、夫权地位的上升为特征的家族权力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程,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本文通过引用相关数据总结了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状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农民运用法律的方法和程度,分析了农民法律意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力度,培育农民现代法治理念;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公共财政没有全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的阳光如何普照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怎样享受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显性化.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和思考,本文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财政研究范式的设想,以期弥补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缺陷和公共财政对农村问题关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江西和其他中部各省农村居民人均科技投入对收入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生产性物化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包括构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科技普及推广体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体系、现代农业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农村科技支撑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从对新农村概念的阐释、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背景、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到探析农村“二人转”语言表演艺术的特点及“二人转”作为方言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普通话的重要关系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具体分析“二人转”的语言特点,揭示了方言所发挥的必要的言语交际作用、方言所反映的农村乡土人文气息、方言较普通话的不可替代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话与方言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促进新农村建设角度重新定义了农村物流概念,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论文阐明了城市物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的关系,构建了包括农村配送系统和农村集货系统的农村物流体系,提出了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婚约财产流转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约作为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与婚约密切相关的彩礼给付行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附以结婚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条件实际上是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为内容,在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但并未生效。彩礼所有权在结婚之前并未发生转移,故在双方未能结婚时,均应返还婚约财产。我国相关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应基于理论分析与现实状况,参考国外立法,进一步完善婚约财产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尤其需要关注农村文化建设。针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探讨出一条更适合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意见领袖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社会地位、优越的经济条件和阅历丰富、社会交往频繁、活动范围广阔的特点。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能起到政策的宣传者和解读者,新技术、新品种试用的先行者、引导者和示范者以及文化的引领者和造就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的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要依据在于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教育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提供制度性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生态公正问题日益凸显。苏州市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区,在创造实现生态公正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率先遭遇到了四个新问题,其原因在于非公经济的资本逻辑导致了公地的悲剧、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生态民主的缺失、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的弱化等。生态公正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采取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农业自然资源流转中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完善和切实贯彻生态民主、建立和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腐机制、加强生态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等举措加以推进。公正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