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Stachelberg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对其兼容技术的授权动机问题。并且得到了主导厂商在纵向兼容决策中最优厂商数量的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当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不能阻挡跟随厂商的市场进入时,主导厂商对其技术的兼容性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拥有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将向跟随厂商开放技术标准,采取兼容性策略;相反地,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主导厂商将独享技术,采取不兼容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商品税与产品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纵向产品差异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双寡头市场结构的产业中,产品税收和网络外部性对产品纵向差异化的影响.考虑政府对所有产品实行统一税率的情形,政府首先制定税率;然后,企业选择其产品质量;最后,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和税收将使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偏离社会最优质量差异,小量税收将提高社会福利,并随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为基础模型,比较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寡头垄断企业产品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变化会对古诺博弈参与者与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参与者的创新决策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构造一个纵向产品差异化的两阶段模型(先决定产品质量再决定产量) ,研究了当产 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其规模收益特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度、利润、产品价格和需求 等因素的影响. 然后对产品的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表明,当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产品的质量(不论是高质量还是低质 量) 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情形;而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高质量要远大于 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的质量;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市场需求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 的市场需求,这与产品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下企业兼容性选择与用户锁定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两阶段的Hotelling双头竞争模型,本文将网络外部性与产品兼容性视为导致用户锁定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网络外部性以及兼容性所产生的转移成本对消费者的锁定效应,以及网络外部性与兼容性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纵向兼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研究了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企业是否有实行纵向兼并的动机。研究表明,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市场中,企业更有动机去实施纵向兼并一体化战略,并指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品市场中,无论对厂商和消费者,纵向兼并后的市场结构的均衡效率都要优于非一体化的寡头市场结构的均衡效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外部性、产品差异化与企业技术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在位厂商对其技术的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强,专有技术厂商将开放技术,引入竞争性厂商,从而获得比独享技术更高的利润;反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弱,专有技术厂商将独享技术,从而成为行业垄断者。  相似文献   

9.
网络外部性与产品垄断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垄断厂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如何分阶段提供产品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网络外部性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预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利润.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分垄断厂商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两种情形来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动态价策略.研究表明,若垄断厂商在不同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则第一时段的价格要高于第二时段价格的贴现值;若垄断厂商在第二阶段提供差异产品,则产品的价格会比没有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和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下,基于网络外部性建立了标的企业兼并模式选择模型,分析了被兼并的标的企业以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为选择的对策均衡.结论表明,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不受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而在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网络外部性的强度会影响到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最后,在福利分析的基础上也表明了政府与标的企业在兼并模式选择上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应用防降价均衡方法,讨论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的兼容策略.结果表明,在双头垄断市场环境中,对于异质消费者,面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差别化产品,厂商和社会的理性决策都应当是采取兼容策略,在兼容市场中,相对于不兼容市场来说,价格升高,厂商的利润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减少,社会福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网络外部性、采购商策略与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条形码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些采购商正在宣传和推广RFID技术.以扩大应用该技术的供应商群体.但是由于成本、网络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采用RFID技术的供应商并不多.供应商是否采用RFID技术的决策成为影响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两阶段模型中分析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分析面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采用成本情况时,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行为.还将分析采购企业的命令式以及补贴式两种策略对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外部性下不对称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期权博弈的文献大都假定企业是同质的和企业创新产品之间具有负的外部性,本文研究正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成本不对称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问题.首先,导出企业投资收益函数和投资临界值,接着对存在的2种均衡,即序列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均衡的结果依赖于成本不对称程度和网络外部性的共同作用.最后,结合案例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网络外部性同顾客选择与产品差异化理论结合,通过构建扩展的豪泰林模型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绩效与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研究主要表明:当某种网络产品成为主流化产品时,将比非主流化产表现出更强的网络外部性,并且价格和厂商利润均高于非主流化产品。最后,本文对网络企业如何实施主流化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寡头竞争的市场环境里,相互竞争的企业通常会与竞争对手建立连接,从而影响他们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方式。本文我们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建立连接的激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形态。在博弈的第一期,具有纵向差异化的企业决定是否与其竞争对手建立连接;企业观察到连接结果后在第二期进行价格竞争。本文的分析显示均衡网络结构与连接效应、连接成本和消费者偏好有关,均衡网络可能仅是一个企业与其它所有企业建立连接的星型网络结构,也可能是没有任何企业建立连接的空网络结构。本文还分析了均衡网络和社会有效网络之间的关系,发现均衡网络和社会有效网络并不总是一致的,从社会计划者的角度看,企业建立连接可能存在激励不足,因此公共政策应该鼓励企业建立连接。  相似文献   

16.
根据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以及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的制造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利用逆向归纳法获得了Stackelberg均衡,并证明了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对供应链成员收益存在正向影响。其次,利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制造商实施绿色制造策略的条件。然后,对信息不对称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对绿色产品网络外部性的估计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的信息共享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有利。最后,将模型拓展到混合制造策略下,并通过数值方法,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企业绿色制造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外部性下的企业R&D竞争与合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网络外部性函数引入D'Aspremont C和Jacquemin A(1988)的模型中,研究双寡头企业的R&D活动.每个企业首先确定自己的R&D投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在R&D阶段有合作和竞争两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下讨论了网络外部性对企业R&D投入、最优溢出、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增强会导致企业R&D投入和企业R&D合作利润的增加,且企业的R&D行为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Emerging “prevention‐based” approaches to chemical regulation seek to minimize the use of toxic chemicals by mandating or directly incentivizing the adoption of viable safer alternative chemicals or processes. California and Maine are beginning to implement such programs, requiring manufacturers of consumer products containing certain chemicals of concern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potential safer alternativ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REACH program imposes similar obligations on manufacturers of certain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Effective prevention‐based regulation requires regulatory alternatives analysis (RAA), a methodology for compar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gulated chemical or process and its alternatives across a range of relevant criteria. RAA ha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dimensions.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alternatives analysis is an aspect of product design; that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private industry designs the goods it sells. Accordingly, an RAA method should reflect the attributes of well‐crafted product design tools used by businesses. But RAA adds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to the mix of concerns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product designer. Moreover, as part of a prevention‐based regulatory regime, it implicates important public values such as legitimacy, equity, public engag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Thus, an RAA should reflect both private standards and public values, and be evaluated against them. This article adopts that perspective, identifying an integrated set of design principles for RAA, and illust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ose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