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获得了广泛的承认,被规定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及多国宪法中。然而,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于住房权存在错误的认识,以至于否定住房权的司法保障,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住房权的实现。根据人权保护理论、权利一体化保护理论、权利救济理论,住房权的司法保障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具有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宪法中"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条款蕴含着我国不存在法定的官方语言,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该条款属于政策性条款,国家采取鼓励的手段,以达到推广普通话,便利经济、文化发展及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目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实践中对普通话作强制性要求的某些做法,有侵犯公民语言权、工作权等权利之嫌。因此,有必要对对普通话作强制性要求的做法确立违宪审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书林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20-23
因检察机关与侦察机关都承担着追诉职能,由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不可能对侦察行为形成有效监督与制约,而且检察机关本身也承担着一部分侦察职能,此时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合为一体,监督可能化为鸟有,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极易受到侵犯。为加强在批捕程序中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应将批捕权授予中立的法院行使。在这一终极改革目标实现之前,可以采取过渡措施弥补现行批捕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央港关系的矛盾在基本法世界中具有普遍性。作为一种宏观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事业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人们运用法治思维,在基本法实践过程中积极正确地对待央港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步加以推进。香港基本法第17条在处理中央立法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立法权的关系中具有枢纽地位。由于规范结构和立法原则上的深层规限,其第3款设置的中央立法审查发回权条款在启动理由和运行程序上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酝酿着中央立法审查权和香港特区司法审查权的潜在冲突可能。中央立法权与香港特区自治立法权的划分是一个难点问题。厘清发回权条款的规范疑义及其法律效果,明确中央立法审查权的主导地位,可将长期受到遮蔽的中央立法审查权与香港司法审查权之间的潜在冲突消解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维护公务员的人性尊严、保障公务员的权利是当代各国人事制度的共同趋势。公务员职务保障权救济制度实质上既是对公务员权益的保障,又是对公务员人事管理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文章着重在我国现实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社会背景下,探讨建立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就确立我国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提出立法建构的设想,指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塞拉利昂独立司法审查制度由对临时判决的司法审查、特殊矫正审查、司法撤销权、自主性司法审查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其各自的特点。塞拉利昂司法审查制度的核心是法院对法院判决的审查,其实质是法院对自身系统内部的纠错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3):97-101
司法审查机制是现代国家审前羁押制度的核心。它的目的在于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规定了相对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制衡原理的要求。但是,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的缺失,无疑是实践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滥捕、错捕、不适当长期羁押和超期羁押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基于侦查权力有权采取一系列直接涉及公民个人自由、财产乃至生命和健康权的强制措施。鉴于实现现代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目标的需要,在侦查阶段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是目前各国比较通行的做法。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赋予法院对侦查阶段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利。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证在我国建立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建立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翟桔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5):605-60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翟桔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5):605-60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人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维护了宪政结构,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永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34-37
TRIPS协议所确立的私权保护模式,使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缺乏反映和概括知识保护运作状态的特有范畴。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知识产权客体的抽象,提炼出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的知识权,才能担当和反映知识保护运作状态的理论使命,满足人权保障在知识保护领域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审查介入大学生学习权纠纷的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洪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4):84-88
大学生学习权的制度化保障,仰赖大学治理能力和自律水平的提升。不过,司法审查对于提升大学的自律能力大有裨益。司法对大学事务的审查强度,根据案件性质的差异,在审查标准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具体而言,学习相关权案件的审查强度是“严格审查标准”;学术性事项的审查强度是“合理性审查标准”;行政性事项的审查强度是“中度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权制衡理论和人权保障理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确立了逮捕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构建逮捕羁押司法审查模式的理论已经具备、条件业已成熟.根据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文章着重从司法审查的参与主体、逮捕要件的证明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4,(2):75-76
因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受到国家和人民的谴责和痛恨属于人们的正常反应,对此本无可非议,但是就因为其罪孽深重就要剥夺其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在法治文明的今天,在倡导人权的法治国家里未免觉得十分可笑。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而死刑犯尽管在刑事法律里有其特殊的身份,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具有一个公民的身份,还是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既然死刑犯还是一个人,那就享有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人权。死刑犯行前会见权作为一项人权,理应得到保护,是在倡导人权的法治社会里不能够加以忽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已进入高度老龄化阶段,关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权意义重大。作为体育权的一种,老年人体育权在外延、属性、子权利三个方面具有特殊性,其体系应当包括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权、体育竞技权、体育表演权、体育优待权、体育教育权、体育结社权、体育健康权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应积极作为,建立财政保障和老年人体育纠纷解决机制,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的体育权,完善老年人体育医疗建设,发展老年人体育产业,从而充分实现与保障老年人的体育权,构建和谐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云玲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4-67
庭前程序承担着为法庭审判准备审判对象和裁判依据的重要功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庭前程序新的内涵,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庭前程序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分析我国刑事庭前程序改革的内容,指出庭前程序在司法运行中所存在的弊端,建议引入预审法官制度以实现其在维护程序的公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和实现权力的划分和限制的价值,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司法实践需要的公正透明的庭前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学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93-96
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人成员权的性质,在民法学界颇有分歧,盖有物权下的权利说与物权下的权能说两种.本文在评析该两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并非物权,而是成员权,属于人身权的一种.并进而对民法典制定中对成员权的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罢工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一种国际立法惯例,在我国罢工还不是一种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劳动纠纷和罢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笔者认为,以前将罢工权归属于政治权利的观念是错误的,它的实质是经济权利;罢工权立法不仅能保障劳动者的正当利益,同时也能限制罢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罢工权立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反对立法的理由而是要攻克的难题。在我国相关法律中设立罢工权事实上已成为理论界与立法界面临的课题,迫切需要转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在场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3):118-120
大多数国家都确认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在场权。这对遏制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也应当确立这项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人权观念下,我国美好生活的人权证立需要跳出“义务论—目的论”二分的传统人权研究范式,反思实体主义研究倾向,回归人权作为人类解放之堡垒的批判精神。程序主义的交往权力概念为我国美好生活权的建构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程序主义视域中,美好生活权是人在生活世界背景下通过交往形成的共识性力量,具有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