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观,就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处理也不一样.这种情况,反映到民族问题上也是一样,不同的阶级都按照自己的阶级观点、阶级利益来观察、分析民族问题,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因此,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民族观.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民族观,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民族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着不同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2.
青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民族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个讲座结束的时候,我想和青年朋友们谈谈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的问题。什么是民族观呢?简单地说,民族观就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民族观与他的阶级地位、社会经历和政治观点有密切的联系。每个阶级都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来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一句话,一个阶级的民族观表现为这个阶级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由此看来,不同的阶级及其不同  相似文献   

3.
政策点答     
贵州省织金县政协陈志珍同志来信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什么?答: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正如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所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既有汉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也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历史上各王朝都包括着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元朝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王朝,蒙古族是统治  相似文献   

5.
民族观,是一个阶级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关于民族及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立场。它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既不是从人类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永久存在下去,而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和探讨清代满蒙两个民族的关系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满族统治者自始至终把对蒙古族的政策,置于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实施中是较为成功的。由是之故,使得蒙古封建主势力成为清政权的一个稳定因素,甚至可以说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当然也有过矛盾斗争,本文不予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 以满族封建上层为主体建立的清王朝,是中国悠久历史上许多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新兴王朝。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关系到王朝命运的根本问题。满蒙汉“联盟”关系,是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在处理民族系关中为笼络蒙古族封建王公和汉族地主阶级而奉行不替的宗旨。早在“后金”统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民族工作思路与贯彻和完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十年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五十年来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最主要方面 ,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 ,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铲除了民族和阶级压迫剥削制度 ,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1949年制订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9.
论藏族的一妻多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解放前藏族地区存在的一妻多夫这个历史问题,历来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许多藏族史学者认为,从公元七世纪前后,藏族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为民族(部族阶段的民族共同体)。九世纪,吐蕃奴隶制政权在奴隶和属民们不断起义的打击下瓦解。十至十三世纪间,藏族地区分割为互不统属的各部落,社会经济逐渐向封建社会转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祖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朝,都统一了全国。此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没有统一全国,他们统治的范围或大或小,存在的时间或长或短,所占的地区或在内地或在边疆。这些政权在历史上也都是属于中国境内的政权,是我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试以我国北方某些民族为主要例子,就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祖国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谈谈极为粗浅的看法,不当与错误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四等人制是元代统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地域差别和社会政治四个方面分析了四等人制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是四等人制形成的历史根源;民族心理差别.也是影响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差别的存在,是元代四等人制形成的一个客观现实条件;而汉人世侯李璮的叛乱,是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差别对待的一个直接原因,总之,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分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统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宁夏成为众多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机,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西北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不同程度控制宁夏地区,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宁夏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移民兴屯、统治者的自我革新和政治改革、经济文化往来,民族交融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为民族融合促使“夷夏之别”民族观念改变、民族融合推动宁夏政治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13.
杨正文  李建峰 《民族学刊》2019,10(6):32-38, 120-121
服饰的政治性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包括服饰变革在内的“移风易俗”,是在“教化”传统语境下帝制时代统治者时常采用的国家治理举措。但另一方面,官服或宫廷的服制要素却延绵承传数千年成为一种“国统”,且成为政权合法性,权力等级化、秩序化、伦理化的表征。明清两朝的官服、宫廷服制不因朝代继替,也不因统治者民族身份不同而发生后朝对前朝的全面反动,足以说明统治者对“国统”在政权合法性方面的重视。正是有这样的朝代变革与国统承传,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核心元素才得以延绵传承千年不断,且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壮族历史悠久,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一。这样一个民族,其社会思想史料无疑是很丰富的。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壮族的许多优秀人才被扼杀了,民族经济、文化受到阻碍和破坏。为了振兴壮民族,多少年来,无数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从属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总问题的一部分,只能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各民族间已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落后造成的少数民族还不能充分享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平等权利的现象仍然存在。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仍然是处理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主题。各民族间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矛盾着的方面,但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上,并不因为经济高度发展,民族问题就随之消失;也不因社会制度的变革,民族问题就随之很快解决。民族的生存比之阶级、国家的生存期都长,当人类社会还没有分化出阶级,也还没有产生国家以前,民族就产生了。即使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民族也还会在一定时期里存在。总之,只要民族还存在,民族问题就必然会存在。由于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联系,井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民族问题比较敏感、复杂,若处理不得当,往往会引起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解  相似文献   

17.
杨华双 《民族学刊》2011,2(5):42-47,93-94
北朝是以鲜卑民族为主的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承前启后,尤其对封建法制之经典——《唐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民族的儒家文明被鲜卑族吸收后成为北朝立法的指导思想,少数民族务实求变的风格又赋予汉民族法制建设积极拓展的动力。从北朝到唐朝的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各民族法文化的交流融汇共同造就了中华法系文明。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党的民族理论在青海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建立,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干部培养和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清朝民族立法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清朝本身就是由满族上层建立的政权,它对以往少数民族的处境和要求体会很深。早在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对漠南和漠北蒙古的施政过程中,就认识到了民族立法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立法经验。定鼎北京后,清政府逐步控制了中国四边所有少数民族,为了对少数民族进行长期有效的统治,保证边疆地区  相似文献   

20.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但又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族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上述特点,能够和民族相比的人们共同体大概是只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以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问题越来越成为众人所瞩目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民族问题往往与阶级、国家、宗教等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制约作用。这一点,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