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维吾尔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本文探讨了汉语借词存在的原因、借词的分类,借词产生的条件、表现形式以及汉语词汇转入维吾尔语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借词作为多语言相互接触的现象和结果,在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两种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时,一种语言必然会从另一种语言引进外来文化因素以及词汇。由于引进过程中语言和文化需求的不同,我们通过对引进和输出汉语文化借词统计、归类、分析和对比,对汉语文化借词在引进和输出的词语差异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中出现了很多汉语音译借词,且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本文首先对于什么是音译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音译的原则,包括汉语人名、地名翻译的规约性,音义的联想和结合以及译名的规范性等三个原则。最后分析了汉语音译借词的成因,指出了三种成因方式:全音译借词,半音半义借词和音译加注释借词。提出了音译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了深入开展音译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亚男 《现代交际》2013,(10):49-50
近年来,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现象成为了语言学家及社会学家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对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异的内在规律,为前人研究提供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外来语是指从外国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也叫借词。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和日语也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本文将对中日外来语的吸收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其分为音译和意译两大类。汉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以意译为主,而日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则以音译为主。此外,本文还从文字特性、民族心理特性对导致中日外来语吸收方式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丽媛 《现代妇女》2014,(1):168-168,172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日语的大量词汇被汉语借用。大量日语借用词融入汉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并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两国交流日渐频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日语的借词。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汉语新词词典中的日语借用词的整理与分析,借而探讨这一时期日语借用词的借用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关,从词汇的互借可以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同时这一过程一直在持续着。英语文化对汉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影响之大,并非汉语对其影响可以比拟。而其中借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并且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其作用将会日渐强大,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与多民族文化的接触长期、全面而深入。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定要反映在语言上,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层面中。每一次文化交流大潮过后,都会在交流各方的语言中沉淀下一层交流的印证——借词。在阿拉伯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沉积下了大量的借词。本丈专门讨论阿拉伯语输出的借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日语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四种词汇。其中,占到总量近半数的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是“在日本产生的汉语词汇,是原本汉语中没有的词汇,这就是日制汉语词,又称和制汉语。本文中,笔者以福泽谕吉代表作《文明论之概略》一书为中心,对该书中出现的日制汉语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与多民族文化的接触长期、全面而深入.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定要反映在语言上,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层面中.每一次文化交流大潮过后,都会在交流各方的语言中沉淀下一层交流的印证--借词.在阿拉伯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沉积下了大量的借词.本文专门讨论阿拉伯语输出的借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