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芒棒村是云南省德宏芒市的一个傣族村落。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芒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芒棒村的民间习俗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生产生活、邻里及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从增进心理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幸福感三个方面对整个傣族村落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湘西花垣县油麻古寨是一座规格形制高、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苗族传统村落。油麻村的历史可追溯至两晋,古寨历经千年,形成了顺应地形的村落布局,坐落着大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建筑。文章从村落生成环境、村落形态特征以及民居营建手法三个方面展开风貌特征解析,系统而完整地展现了苗寨因地制宜的营村特点、层次丰富的街巷空间与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文章最后梳理了古寨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及科学价值,强调油麻村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苗家人独具魅力的村落风貌和生动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湖村为例,关注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来促进传统村落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湖村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接着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再梳理政府、企业和社区三个层面村落物质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结合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湖村物质空间发展策略,最后提炼出构建"人—村—遗"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完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加强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核心的村落内涵建设及建设以特色产业为媒介的多方参与体系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西递村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村落面积190多亩,现有居民354多户,一千一百多人。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民居近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我国地域文化和农耕文化沉淀的载体,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变化的进程中,留下了见证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历史遗留等因素已经给传统村落留下了岁月的伤痕,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村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样两面夹击的情况下,传统村落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小村落向周围村落合并,原有村落不复存在。文章以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夕阳乡一字格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字格村的现场实地踏勘、走访和拍照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一字格传统村落在现在大环境下所面临的逐步没落的问题及原因,并就此类问题总结,以探求一些疗伤之法。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景观要素方面,公园面积、宽度、形状指数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多个小型公园比同面积大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应;在公园外部空间形态方面,自然地形起伏与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少量正对公园的通风廊道及规则布局的建筑形态可以有效提升公园的降温范围,山地型公园比盆地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应。在规划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公园面积、布局等要素,以发挥公园最佳的降温效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遭受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加之“重文化、轻自然”的保护思想较为普遍,导致传统景观难以维持平衡状态而出现破碎化、异化与衰败等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系统解析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内涵与机理,并构建景观韧性评估模型,以陕南地区的12个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陕南传统村落样本景观韧性综合得分平均为55.282,处于景观韧性一般水平,最高为青木川村,凤镇街村、营梁村与云镇村得分均高于60,处于韧性较强水平,得分最低为西坝村处于韧性较弱水平;第二,指标准则层中文化景观韧性得分最高,是影响陕南传统村落景观韧性水平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生态环境韧性与社会网络韧性;第三,一级指标中陕南传统村落样本得分情况差异较大,主要受到自然环境、旅游开发、人口流失与移民搬迁政策等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景观韧性评价结果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从增强抵御干扰力、提升适应恢复力、优化学习发展力等入手,提出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分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闻道 《职业时空》2009,5(6):147-148
北京门头沟地区的川底下村是现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整个村落具有浓厚的传统建筑风格。文章从建筑布局、空间利用、装饰手法等方面对该民居群的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聚落根植于农业文明,是我们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其选址与布局、空间组织及形态等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创造出了尺度宜人的空间结构、多义的空间功能、丰富的景观序列和贴合自然的空间变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消失了,很多乡村"城市病"的愈演愈烈,这不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从聚落形态与空间功能、聚落肌理与空间尺度、聚落格局与景观变化等层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以河北省磁县徐家沟传统村落改造规划设计为例,从传统元素的恢复与文化重建、空间形态与聚落肌理的构建、叙事景观的提炼与空间延展、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的结合等四个方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的改造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地域文化特征与乡土环境特色的保持、公众过程的参与和成果的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延伸探讨,力求为传统乡村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寻找到内生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番禺本是县级市,如今划归广州市成为一个区,下有市桥、东环、桥南、沙头四个街道和大石、南沙、石楼、石基、新造、南村等十多个镇。市桥等四个街道挤在番禺区的心脏位置.只占番禺区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镇散布在周围。番禺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没有明显界限。首先,从整个区的规划上看,街道里还保留着自然村落。比如这次调查的位于东环街道的东沙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06,(16):48-49
由于全球气温上升,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村庄面临洪水泛滥与迁村的命运.213个当地村落中,有184个村落遇到洪水泛滥和侵蚀的问题,其中有20个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分类(搬迁撤并、城郊融合、集聚提升和特色保护)的要求,以典型的山地县域重庆市巫溪县为例,从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等指标体系中筛选1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快速精准识别村分类.以通过评审的村布局方案中随机选取170个村作为实验样本,以特色保护类为参照组,回归模...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村落民居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典型新老村落民居进行对比分析,在介绍村落区位气候、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整呈现古村民居的建构材料、平面及主要功能布局情况,总结其乡土营建智慧和村居更新中的问题,分析得出新材料的引入、功能生活的"现代化"转型及平面形态的固化生长是地域乡土村落更新的主要异化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与保留传承多样性的生土村居特征协同之策进行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地处海拔2970米的四川省汶川县阿尔村是一个羌族聚居村落,有4个自然村寨228户700多人。阿尔村远离集镇,山路崎岖陡峭,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汶川特大地震时,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寨子遭遇了一片苦痛。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聚落千百年来的文化遗存,它们既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结果,又承载着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研究以秦巴山区的14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分析考证、GIS空间分析和相关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在时间分布态势上,各地区对于传统文化遗存的重视程度有提升,区域内保留至今的仍以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村落为主,具有多元丰富的民族特色;二、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特征,集中分布在通江县、昭化区、汉滨区、文县和嵩县等地区,形成以四川地区为主要集聚区,其他省份有次级集聚区的"单核集聚、多区共生"空间格局;三、由于秦巴山区复杂的人地关系矛盾,形成了以复杂自然地形主导、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互馈的耦合机制,影响了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6.
连续大雨致大朝乡新凡村三社通村公路不久前发生滑坡,不仅危及该社3户人家生命财产的安全,道路的阻断还使这个大山里的村落成为孤村。35岁的共产党员、新当选的社长杨君紧急召开村民大会,大家认为,如果等靠国家治理,周期会长得多,3户人家长期避让在外、全社160多人几个月没有出村通道,都极为不便。会议形成决定,大家出钱,共同投劳,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其街巷界面形态出现同质化、雷同化、商品化等问题,基于冀南山区内与等高线平行、垂直、斜交三种类型的传统村落主街界面形态数据,采用分形理论、数理统计学等相关分析方法,量化描述了冀南山区传统村落主街底界面与侧界面的形态规律及其组构方式,总结出与一定量化参数区间所对应的传统村落主街界面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的世代乐土和家园,景洪勐龙镇景乃村是其中一个传统的傣族村落,村寨保有很多传统的傣族文化和习俗。通过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研,了解了现代化进程中傣族村落的世俗教育形态,由此作为了解现代化冲击下傣族教育形态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最初的安顺屯堡是明初"调北征南"的军事产物,经过了明清六百年的发展,广泛的屯堡区域逐渐形成。无论是初期的官方戍守还是后期的村落自保,由于周边形势的复杂不稳定与战乱的多发,防御性一直是屯堡聚落营建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对数十个屯堡聚落的踏勘以及对典型聚落的调研测绘,对安顺屯堡聚落防御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各类聚落的选址特点分析了聚落的防御性;其次详细论述了山水、寨墙寨门、巷道、院落民居、碉楼、"坉"等几种防御要素;最后,从区域层面到聚落层面研究分析了以防御性为主的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并依据营建时间和选址的不同产生的聚落空间格局差异将屯堡聚落分为就地驻守而形成的类军营型、迁至依山傍水之地的据险而居型、迁居各自营建的多院成堡型以及避难山顶的由坉成村型四种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现有的城市功能区分布体系,探讨创新型、文化型、设施型和市场型四类新兴功能区未来10年的定位和布局问题。跳出传统强调经济、产业功能的商务区或产业园区,着重体现创新、文化、社会、信息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新兴功能区将是未来10年上海城市功能的重点培育方向和考量因素。通过新兴功能与传统功能的耦合,实现城市“轴线型”和“多点型”空间扩展模式的有机统一,对推动上海城市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必然选择。结合对新兴功能区形成机制以及现状问题的分析,综合“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城市新兴功能区定位与布局优化调整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