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心理现象分析●迟沂军社会适应是一个人从原来的文化圈步入新的文化圈必然出现的现象。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怀着很高的期望值走向社会,踌躇满志,然而,自己的愿望往往与社会现实不怎么合拍。缺乏社会经历的大学生随着对社会的深...  相似文献   

2.
话议平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巨,赏善不遗匹夫。——韩非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触犯了法律却凭借权势逍遥法外,有的人为正义奔波却被诬陷入狱;有的人整日奔波忙碌却还在为生计所困,有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却不愁吃穿;同样一个分数,在山东可能上不了重点大学,而在北京就有可能上一所名牌大学……所有这一切反映到脑海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这太不平等了。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自愿性不就业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出现了部分毕业生自愿不就业的现象。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自愿性不就业进行分类探讨,并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外界环境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大学毕业生自愿性不就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和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社会稳定。文章就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大学毕业生不正确的择业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新形势应树立的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正确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赋予了毕业生择业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择业难。如何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实现正确择业,是当前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包括了"就业难",还包括大学毕业生在职场初期难以适应角色转型,频繁跳槽导致的就业稳定性差和低端漂移现象.大学毕业生频繁离职导致的低端漂移,给大学生、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用人单位人事经理和大学生本人的行为事件访谈方法,探索了大学毕业生低端漂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出现了诸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毕业生在社会适应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工作适应方面自信心弱、人际适应方面压抑感强、生活适应方面矛盾感重.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思政工作者应该把握"有效创造实践成才律"、"凸透镜律"、"角色转换律"等规律,积极采取调适措施帮助毕业生应对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国家人事部门年初预测,200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0%,估计约有6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落实工作;而截止到2003年7月底,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只达到了5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待岗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接近百万之巨,加之1999年以来未落实工作的往届大学毕业生尚有30~40万人,所以,目前已毕业大学生中的“漂浮一族”已经远远超过了100万大关;“大学生就业难”正悄悄地由各种媒体上的白纸黑字演绎为鲜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鹭江职业大学是为适应厦门经济特区需要而创建起来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办学五年来,已为厦门市输送了包括外贸、统计、英语,日语、工民建、机械工程,海关、经管、秘书等九个专业在内的三届毕业生共618名,占同期分配在厦门市的大中专毕业生的28.71%,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急需人才的矛盾。由于我们在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工作中坚持了“供需见面,择优推荐”。这三届毕业生全部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基本上做到了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和家长四满意。这批毕业生遍布全市200多个单位大多数同学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有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有的成为业务骨干,有的担负了一定的领导工作,还有的被单位派往国外工作和深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以后普遍存在着跳槽现象,部分大学毕业生甚至出现了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此种原因除了缺乏职业忠诚度、追求更高收入以及不适应工作等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自主职业设计能力,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科学规划,从而导致人生定位混乱而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针对大学生跳槽现象给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带来的困惑,在高校就业教育中要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自主职业设计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水平,减少因为频繁跳槽给大学生人生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只有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教育也是计划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实际上由国家包下来,统一由国家拨款,国家管理,学生统一招考,统一分配。这种体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向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钱,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尽管国家分配毕业生是有计划的,但实际上供需脱节。培养人才的学校不管学生去向,用人单位也无权选择,毕业生不管专业是否对口,必须服从分配。于是,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有些单位不用人,反而分配来高校毕业生,而有的单位急需某一方面的人才,反而得不到;另一种情况是大学毕  相似文献   

12.
创业生力军     
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很受鼓舞。从永康市职校走出来的一千多名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其中有五十多名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成为当地各行业的生力军,有的创办了生产电动工具、保温杯、电动机、开瓶器、汽摩配件等企业,有的做起了模具大王,有的成为建筑行业的新星……这是一支勇于创业的生力军,一支由职校毕业生为骨干的创业生力军。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其原因大致源于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德、法两国的考察,了解到德、法两国高校毕业生实行的是自由就业模式,政府和学校对毕业生就业不承担责任和义务,指出这是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反映.同时,德、法两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吸纳人才的工作,并把吸纳大学毕业生作为吸引人才的主要工作,这对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制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据教育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已达到630万人,比2009年增长19万人,加上前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总共超过1000万人。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侵袭,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更加剧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和大学生择业存在的问题,怎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予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难这一现状,也使就业歧视成为客观事实。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性别、容貌、身高、年龄、户籍、血型、健康条件等自然属性歧视现象和学校档次歧视、学历层次歧视现象,研究过程中,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就业歧视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并从法制、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这四个层面提出一些能够促进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并轨”的全面实施,为当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及就业开辟了广阔前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大学毕业生面向人才交流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适应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理想,但其中也不乏少数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思想包袱,以至在就业成才路上一厥不振,自暴自弃。笔者认为,导致当代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搞好毕业生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1996年86.6万人,1997年89.8万人,1998年101万人。从1994年开始,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露,政府已无法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分回到县级单位的毕业生推迟一年就业已呈普遍之势。据笔者了解,受各方面因素影响,199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和家长广泛关注。是不是中国人才过剩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以人才最密集的上海广州为例,上海2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18.
“凡注明曾任职天南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简历,在我公司应聘时,将不具有任何优势!”,这是一家德资企业在各大招聘会上贴出的启事。天南大学的学生怎么了?好事者细问之下才知道:敢情这家德资公司收到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里,竟出现了十个以上的天南大学“学生会主席”。这一匪夷所思的现象,让视诚信为企业文化基石的德资公司老板很生气,于是才出现了那则醒目的“特殊启事”。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天南大学的“学生会  相似文献   

19.
《今日南国》2009,(3):7-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原因,“就业”早已成为每一个高校毕业生必须应对的难题。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高校在为2009届毕业生就业发愁的时候,有的高校毕业生已顺利走向市场,陆续走上了实习、见习岗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对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就业这一新的就业形式是“两厢情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一支清新剂。对就业说“不”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恼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毕业生对就业说“不”。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略估计,填这类表格的毕业生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