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九凤 《中华魂》2017,(2):60-60
1997年秋天,笔者为淮安筹备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的事,赴京到朝阳区三里屯拜访曾当过周恩来的保健护士、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不久的郑淑芸女士。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多次交往,彼此之间很熟悉,因此就在她的家中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2,(17):56-57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省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19世纪中期以前,周家祖籍原在浙江省绍兴县。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从绍兴携家来到大运河边的淮安当师爷和知县。在这座有着1600年历史的县城里,周恩来度过了他的童年。淮安少年周恩来的父亲周劭刚是一个在外地谋生的小官吏。他的叔父周贻淦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20岁时得了痨病,膝下无嗣。为了"冲喜",周家安排  相似文献   

3.
一八九八年一岁三月五日,周恩来同志生于江苏淮安县城驸马巷周宅中。幼名大鸾,号翔宇,笔名和别号飞飞、伍豪(一九一九年觉悟社成立时,社员用数字代名,他抽得五号,故谐音取名“伍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从事秘密工作时,常以“少山”为代号。一九四七年转战陕北时,在部队中代号是“胡必成”。原籍浙江绍兴。因祖父任淮安县知事,故家迁淮安。淮安旧称射阳,系南北交通要冲,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有两首《浯溪中兴碑颂和张文潜韵》,研究李氏者都认为写作年代在北宋.张耒(字文潜)是北宋人,李氏却是跨北宋、南宋的人,两诗是否写于北宋,笔者认为尚可商榷.唐诗人元结,曾作《中兴颂》,歌颂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绩.颜真卿写了这篇颂刻在浯溪(今湖南省祁阳县西)崖石上.张耒写了两首《读中兴颂碑》诗,李氏和了两首  相似文献   

5.
周峋芝先生名嵩尧(1873一?)原籍浙江会稽(今绍兴市),生于江苏淮安县,是周思来同志的堂伯父。峋老行六,和他的九弟是同胞,皆厨攀龙先生之侄。周恩来同志的父亲行七,初名贻能,改劭纲,号懋臣。嗣父贻淦行十一,和四伯父贻庚、八叔父贻奎是亲兄弟,都是攀龙先生之子。据笔者幼年在淮安所闻,周家老辈中以峋老为最著名。他幼年从淮安刘星阶先生(名立三)受业,及长仍到原籍去应试。  相似文献   

6.
在伟人周恩来百年诞辰刚过不久,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北侧出现了崭新的景观:一尊7.8米高的周恩来铜像屹立在文渠岸边的广场中央,仿造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而建的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矗立在北首,气象庄严。 珠联璧合的布局 周恩来遗物陈列馆——淮安“西花厅”,与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建在同一条南北800多米的中轴线上。这一长度在中国所有伟人纪念地建筑群中仅次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群,名列第二位。淮安“西花厅”占地一公顷多,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是一组局部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建筑。按原样原大小一比一的尺寸来仿造名人居宅,这在中国乃属首例,世界上也属前所未闻。这里再现北京当年场景的有:周恩来生前会见国宾和举行其他重要国事活动的前客厅,会见国内客人和亲属的后客厅及办公室、卧  相似文献   

7.
淮安,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淮扬菜之乡。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淮安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著名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新兴的工业基地和南北交通交汇中心。新年刚过,笔者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对中共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进行了专访。资源区位得天独厚淮安地处江苏北部中心地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0万。采访过程中,丁解民书记着重向我们介绍了淮安独具特色的几张“名片”:一是全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8周年和逝世30周年之际,缅怀他生前对故乡、故居和亲属的几件事,认真学习总理的崇高品德和高尚精神,对于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进一步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周总理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县)的驸马巷,由东西相连的三个小宅院组成。周恩来12岁离开淮安,他的童年生活是在故乡度过的。他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哺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上勤劳的人民。他生前对故居如何处理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胸襟,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故乡人民。建国初期,淮安县委就对总理的故…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江苏省靖江市一交通局局长违规占地近一亩,修建祖坟。建祖坟竟然占地近一亩!一亩是个啥概念?按两季稻、麦平均亩产2000斤计算,基本可以解决三口之家一年的口粮。那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应邀到淮安担任江苏省首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评委的著名京剧大派青衣花旦黄孝慈,抽空专程赴淮安楚州区桃花垠畔的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并向周恩来纪念馆赠送了1964年周恩来接见她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自己政治生命起点的入党时间,周恩来自己怎么会记错呢?据笔者分析,周恩来可能是出于他一贯的谨慎和谦虚。在党的"七大"召开前夕,与会代表都得填写登记表,周恩来填写的表格上显示,入党时间为1922年夏,介绍人为张申府、刘清扬。他的入党时间在他生前一直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他去世后的80年代,周恩来的入党时间却被重新确定为1921年,这其中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病危的周恩来坦言诉裒肠。周恩来的一生无愧于这句话,他坚贞不渝的信仰可鉴日月,他鞠躬尽瘁的精神可感天地,他坦荡的襟怀可通寰宇。江苏人民为拥有周恩来这位优秀的江淮之子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1898年,周恩来出生丁江苏淮安县。淮安人杰地灵,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淮河水养育著他,江淮文化陶冶著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却再也没能重回淮安。“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清辉长想明月,游子长思故乡,长夜孤灯下,他常常遥望江淮,心潮…  相似文献   

13.
春水 《华人时刊》2010,(5):9-11
<正>这座城市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有540万人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淮安——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市。开国总理周恩来、韩信、初汉三杰、西游才子吴承恩、汉赋大家牧乘、名族英雄关天培等历史名人都出生在淮安大地。淮安人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迎接八方来客,也创造了无数惊人业绩。  相似文献   

14.
秦九凤 《中华魂》2020,(1):63-66
在我国老一代文艺家们的心目中,周恩来不仅爱文艺和关心文艺,而且他还懂文艺。他还是那一代文艺家们公认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周恩来的文艺天才是很小时就有的。他11岁那年在淮安东岳庙龚荫荪表舅家寄馆读书时,就曾在课间组织同学们一起演戏。据周恩来的表妹.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的时候,有人对周恩来同志说:你领导了那么多的革命斗争,应该写一写回忆录。周恩来同志却说:"我要写,就写一部错误录,专写我在革命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刻石始于周秦,刻碑之兴,当在汉季(后汉)。碑字体有多种,隶书是常见的一种。《西岳华山庙碑》是隶书的精品。此碑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图书馆藏有翁方纲致黄易手札十六通,写于清乾隆五十六年至六十年(1791-1795)期间,内容涉及翁、黄两人在山东的访碑活动以及金石碑拓的鉴赏与心得交流,为研究翁方纲的学术思想及其与黄易的"金石之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出土的《监北江堋守史碑》记载:公元198年冬,新任蜀郡太守高躬安排冬修,由都水掾史"任锸"和"履历平司",两个守史现场主持,十日完成。可见当时都江堰习称"北江堋",且有基层专管干部"堋吏"。此碑与众多石像原在庙中,可能910年8月(五代前蜀时)大洪水将其冲毁。  相似文献   

19.
祭拜、公祭和敬拜是当今重大祭拜活动中几个常用的概念。祭拜文化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进入新世纪后,一些祭拜活动,规模宏大,特色鲜明,意义深远。对当今祭拜活动进行系统梳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祭拜文化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我国自古就有祭拜习俗,后演变为一种文化,一直传承至今;祭拜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祭拜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祭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阐释;对祭拜文化的价值及意义应予以充分肯定;各地的祭拜对象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祭拜文化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祭拜范围不断扩大;重大祭拜活动多由政府主办,规格逐步提升;多地共祭是值得提倡的事情;规范的成熟的健康的祭拜有益无害,应当鼓励;创新是祭拜文化生生不息的关键;各地的祭拜文化,都应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民众支持"是祭拜文化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科学态度看待祭拜过程中出现的气象奇观。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晋祠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习惯称唐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亲书,历来被视为珍品,模拓流传,自古至今,其风不衰。清乾隆时挂匾称为“贞观宝翰”,今人又盛称它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帖的行书书法珍品,但此碑究竟何时所撰?书法究竟如何?今试撰文论之。要了解唐碑,还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书写经过谈起。唐王朝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627—649年)后期,已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国内统治秩序也基本安定。李世民便把称雄的矛头对准了邻近的国家。唐王朝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