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为常见,而且愈演愈烈,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分析了旅游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机制,即 在政府的主导下景区实行游客购票实名制、建立高效的积分制度及完善的游客诚信档案,并积极进行监督与执行。  相似文献   

2.
廖锦汉 《金陵瞭望》2007,(20):64-64
去年,中山陵景区全面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5月,中山陵景区正式跨入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目前,景区又在积极开展“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创建工作,重点是做好长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以创建促规范、以创建促提高、以创建促发展.促使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管理建设水平、干部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对游客的管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文物的破坏、游客的投诉等等,给旅游景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些由于对游客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中,旅游景区失去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游客对景区的信任,从而使景区的经营活动陷入困境。因此,正确引导和管理游客的活动,已成为景区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国内外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游客管理的一般含义、特征、主要内容及当前的管理对策,并针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形象研究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并建立了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⑴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整体拟合度;⑵旅游景区形象各维度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对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旅游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游客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国景区开发中产品雷同,体验单一,参与性弱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弱,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以游客体验为导向的景区开发模式,突破了资源的局限,用创造快乐体验的手段,有效解决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应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一。自媒体营销改变了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解决了旅游景区营销中存在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以景区营销为核心,采用自媒体旅游景区营销,根据自媒体和旅游景区的内在关联性,更主动的方式和游客互动,可以提高景区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文就循环经济、旅游循环经济、旅游景区循环经济及其运行模式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上缺乏旅游循环经济理念,旅游景区游客过度承载,部分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部分景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探讨了峨眉山旅游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交通拥挤问题的研究总是集中在城市领域。事实上,城市交通拥挤仅仅是拥挤问题的一部分,旅游景区的拥挤也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拥挤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的一些社会、经济、环境等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的关注,旅游景区的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景区内部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不当造成的游客客流拥堵和排长队问题,探讨其中原因和解决方案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众多景区以其品牌的高知名度和独具特色的景观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导致景区内旅游高峰期出现严重的客流拥堵现象,因此旅游旺季景区游客的控制和调节成为景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从智慧景区视角,在分析国内景区游客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景区游客时空分流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分流理念、运行机制、分流功能的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文章指出了该体系对传统景区旅游服务系统的提升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起着很好的宣传作用,许多景区正是依靠文学作品而名扬四海,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发挥着作用。重建古建筑时可以借鉴相关文学作品,模拟文学作品的景观也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对旅游产品有着很好的定位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内涵。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学作品,是景区开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十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华山因游客爆满,引发了一场关于景区只顾效益而不顾游客体验的品牌危机。这次危机引起了许多公关业内人士的深刻思考。在旅游景区传统经营思路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打造旅游景区品牌?如何建立危机预警和修复机制?公关公司在旅游业的机会有多大?就此,《国际公关》记者近日采访了资深旅游公关专家、天下智扬风景文化传播机构CEO绍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促进数字旅游经济发展和加快推动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恢复的现实目的,文章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依据,选择莫高窟虚拟旅游景区为案例地,引入享受感知与旅游疲劳这两个中介变量以及旅游恢复信心这一边界条件,探究了虚拟旅游体验对游客实地旅游意愿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一方面,虚拟旅游体验能够激发游客享受感知,进而增强游客实地旅游意愿。另一方面,虚拟旅游体验能够导致游客产生旅游疲劳,进而减弱游客实地旅游意愿。(2)旅游恢复信心不仅能够正向调节享受感知与实地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享受感知的中介作用,还能够负向调节旅游疲劳与实地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疲劳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明晰了虚拟旅游体验的双刃剑效应,拓展了虚拟旅游的研究视角,为旅游企业开展虚拟旅游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的权利人对景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较高的声誉。而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景区权利人却往往重投入,轻保护,导致景区商标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抢注。对于这种抢注行为,现行法律规范对此无法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就需要旅游景区的相关主体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旅游景区的商标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旅游旺季景区容量管理是实现景区发展可持续性和游客体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旅游旺季景区容量管理存在着管理方式形式化、管理模式单一、管理信息封闭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景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容量管理不够重视、各景区之间缺乏合作和联动机制、相关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等.解决以上问题,应从国家层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主管部门及分工、加大对景区容量的监管力度;应从行业层面加大产业融合、产业合作和信息分享;应从景区层面加强景区容量规划、容量管理及容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梅里雪山存在的开发理念、开发举措、景区管理三方面问题,依据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有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游客分流、管理分配、劳动分工,旨在为重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QFD工具应用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中,并以我国著名旅游景区九寨沟为观测点,通过网络调研及KJ法对游客声音进行识别归类,通过旅游景区质量屋的构建,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的输出项以及重要度排序,进而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这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实施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旅游景区有效地应用QFD工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重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曹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11):122-123
中国是旅游大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吸引着广大游客。但作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风景区在管理中却存在着诸多不良问题,这给我国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发展带来负面效益,影响着其发展与速度。因此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中国的旅游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竞争力是塑造和提升绵山旅游感知形象的重要方面。目前绵山风景区的知名度以及客源市场都非常有限,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设施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后备资金不足。绵山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提供给游客的主要是传统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在旅游指导方面,政府作用缺位,对于推动绵山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制定不及时。为全面提升绵山旅游感知形象应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绵山风景区交通条件,增加绵山风景区的客容量;增强绵山旅游品牌效应,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绵山的旅游知名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景区交通已经成为景区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旅游目的地碳管理的关键内容。研究旅游景区不同主体行为的交通碳排放,有助于识别景区内不同主体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明确景区碳减排的主要因子和低碳路径,也可弥补现有旅游交通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九寨沟2012年景区交通不同主体行为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从碳排放总量看,游客乘坐观光车辆的交通活动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占97%;从碳排放强度看,游客游览因采用公共交通故人均碳排放最低,相比之下居民私家车最高;从低碳路径看,景区碳减排应着重关注观光车辆的升级换代、高效调度、提高工作车能源利用和工作效率,辅以游客规模控制、环境教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支持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业节能减排。低碳餐饮是景区低碳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应从餐饮点空间布局、餐饮设施建设、餐厅食材采购、餐食烹饪方法、游客用餐方式、餐厨垃圾处理等六个方面构建旅游景区的低碳化餐饮模式。景区餐饮低碳化有助于推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