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A股上市中在2010—2014年间实施过股权激励计划的47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样本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和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探究上市公司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越大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而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时间越长,管理层盈余管理水平将下降;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将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盈余预告作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4年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为样本,从投资者特征的角度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择时披露策略及市场反应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层披露盈余预告会采用在交易日披露好消息、在休市日披露坏消息的择时策略。从投资者构成特征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中小股东股权越为分散,管理层越倾向采用此策略。研究表明管理层采用该策略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中小投资者可以利用时间的分析视角,识别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策略,关注市场反应,从而间接弥补信息获取的劣势。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关心与讨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有些甚至相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不同层面的持股结构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了六个理论假设,并设以相应的回归模型,运用SA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建议引导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降低其持股比例,或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相对持股较多的大股东,从而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多个大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对少数股权过于分散的民营上市公司,应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2.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培育非国有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集中度,逐步形成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及战略投资者互相监督的股权制衡局面。3.由高管持股比例与业绩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施适当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全流通环境下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能否真正解决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的代理问题,其效应如何,值得研究.以上市公司2008年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在检验股权激励内生性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相似控制变量的倾向评分匹配方控制内生性,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的影响效应.结论得出,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降低系统风险,但不是对各家公司都适用,上市公司要注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激励方式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沪、深两市1 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共5 025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研究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激励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引入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资产规模、成长性、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公司绩效分别选择托宾q值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并且将样本以是否管理层持股,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年度截面数据和总体样本进行分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长期绩效指标的托宾q值为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随着年份的增加,该正相关性越显显著,而在股权激励公司中,管理层高持股与公司q值显著正相关,但激励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在本文的模型中与公司托宾q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让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从而使其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以使管理层为了增加自身收益而努力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如何,股权激励是否能提高公司业绩,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基于探究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目的,以2008~2010年国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中PE支持企业为样本,研讨了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非股权激励、PE参与比例和企业规模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经营绩效与管理层的非股权激励程度正相关,与企业规模负相关;而与股权激励和PE参与比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借鉴国内外对股权激励的分类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股权激励分为实股激励模式和虚股激励模式,通过对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采用实股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要多于虚股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其次,本文对采用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比较,得出采用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样本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业绩有所上升。再次通过回归分析验证,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是正相关的关系,样本公司业绩的上升是因为实施了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是现代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我国创业板与主板在上市公司规模、企业类型、上市条件、投资者准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采用2011年的截面数据,以深交所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从企业治理结构和财务特征来分析两大板块现金股利政策的差异,发现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性对于两板企业的现金股利的发放是显著相关的,公司规模、公司政策对两板市场都不具有显著影响,成长性因素对于创业板企业是一个显著因子,而对主板企业现金股利为非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权质押和中小投资者保护目前仍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大股东常常利用股权质押制度缝隙掏空上市公司,这不但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入手,分别探讨了股权质押是否会增加大股东掏空动机,国家法律和公司内部监管两方面如何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以及最终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股权质押会增加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概率,但法律和公司内部监管均与掏空呈显著负相关,即法律和内部监管会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达到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为大股东股权质押及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新的研究变量,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规范股权质押业务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宣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新闻搜索引擎搜集样本公司股权激励的媒体报道,通过内容分析法辨别出其中的负面报道,采用负面的股权激励媒体报道数量度量负面媒体关注度,采用公司对媒体报道的反应程度即媒体关注效果表征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运用逻辑回归方法研究了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媒体关注度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修订其股权激励方案,以回应媒体的质疑,完善自身的激励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采用股权激励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后,业绩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无形资产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业绩会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长,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减少而降低,这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2006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机构投资者所持A股市值日益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治理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选取2007~2011年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存在内生性问题;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影响力的大小受第一大股东制约,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加强股权制约有利于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着重研究了管理层持股比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呈三次函数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率在22.19%~54.83%之间时,其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在这一区间之外时,其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后的2006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两市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了股权激励是否具有保留人才效应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由于股价下跌导致股权激励计划失去价值时,撤销原有股权激励计划后再公告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与未再公告实施的公司相比,能够有效降低高管的离职率;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核心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实施一个股权激励计划的同时进行再公告即连续公告实施多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与只公告实施一次的公司相比,能够有效降低高管、非高管以及全体激励对象的离职率。总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离职率,从而达到保留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并且原有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尤其是跨国公司,亦纷纷通过受让中方股权或增资扩股的方式将合资公司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呈现出一股“独资化”的趋势。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并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合资企业“独资化”过程中的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及其审批、股权交割完成的标志以及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实验组、非国有上市公司为对照组,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检验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国有控股企业的限薪效果,并分析了股权激励对限薪负面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判断限薪和股权激励的混合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层薪酬升高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缩小高管和普通员工薪酬差别方面并不显著。同时,高管限薪出现了负面效应,包括离职率升高、代理成本升高,股权激励可以对某些负面效应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明显存在着国有股比重大、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且持股比例低和股权集中度不均衡等不合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股东治理权行使受阻、控制权转移受阻和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因此,应在保持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条件下,逐渐引入机构股和社会法人股,从而降低国有股的持股比例,使公司控制权适当分散在若干大股东手中,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2010-2015年234家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与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相比,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代理成本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股权集中度会弱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对过度投资的抑制效果;同时也会弱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20.
股票增值权是国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重要工具,这种激励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还亟待完善.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授权和行权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发现股票增值权的授予和执行对公司股价的波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