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台湾老一辈女性散文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比较紧密,其女性意识显示出温婉典雅的风范,又往往带有文化转型期所持有的矛盾情感。60年代以后登上文坛的散文家,其女性意识的独立性和审思性大大超过了前辈。这种女性意识在八九十年代达到了峰巅。  相似文献   

3.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念等为台湾文坛的后来者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场域动态运作的呈示对文化艺术场域产生的复杂影响,催生了在大陆引发的"林清玄现象",土生土长的林清玄进而成为台湾转型期文化乡土散文独树一帜的代表。许多论者大多阐述其散文创作的审美风格或宗教情结,本文拟以林清玄文化乡土散文创作中的又一视角"童年"为出发点,诠释了"童年缺失性经验"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及理性复归下呈现的多维意蕴。  相似文献   

5.
简媜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其"计划性写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个人断代史、女性命运、家族赴台数百年垦拓史。简媜散文带有某种悲观色彩,但作者顽强的抗争精神、鲜明的文体探索意识和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使其作品成为台湾女性散文和整个女性汉语散文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台湾散文家大多有十分鲜明的创作个性 ,其散文作品皆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以余光中、林清玄、简贞三位作家为代表 ,以比较文学的视角去解读其作品 ,从诗性散文看余光中对中西文化的穿越与守望 ;从佛理散文看林清玄宗教情怀的文学表达 ;从女性散文看简贞当代女性意识的书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一个以往不曾为现代文学史家所重视的创作群体--女高师散文创作的发展态势。作者以女高师散文的迅速崛起、逐渐分化、终归寂寞为线索,评介了早期女高师散文表现的强烈的与世抗辩的女性文学特色,认为它堪称中国现代女性散文的奠基之作,同时指出种种历史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成为一个光辉的开始而难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钟怡雯在台湾散文界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新世代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代表。她以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几乎囊括了台湾重要文学奖散文组的第一名。她是马华文学谱系中极具实力的承先启后者,是承简媜而下技艺超群的女性散文第六代。本文以钟怡雯散文集为研究对象,从散文的内容和创作技巧角度,探讨其散文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国民党"反共复国"的政治口号和"反共文学"、"战斗文学"的文艺政策下,女作家及其文学总是在国族大叙述的洪涛大浪中,被贬为"闺秀文学"、"主妇文学",然而实际上,该时期女性作家正是经由"私领域"的琐碎书写,在男性家国大叙述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了自我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一片天空。她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突围了家国政治下传统温婉女性的定位,并解构了该时期男性笔下的家国图景,具有鲜明的女性性别意识和主体自觉意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形成文学思潮的三大要素即社会文化思潮、文学理论导向、作家作品状态出发,分析90年代中国”散文热”,认为通俗与闲适是这一时期中国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它与二、三十年代某些散文流派的传统有关,与台湾、香港散文的影响有关,更是中国后新时期社会思潮和美学意识的反映.90年代两岸三地的散文在通俗、闲适的格调下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高管在企业高管层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通过运用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202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女性高管与履行企业责任之间的关系,可分析女性高管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影响力。企业高管人员中女性的存在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女性高管的特征要素如女性高管的比例、受教育程度和管理经验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对Facebook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女性高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女性社会派散文四人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女性散文出现分化 :以“玩”的心态登场 ,找“乐”的“小女人散文”开始消退 ,守望灵魂的女性社会派散文开始形成。在女性社会派散文中 ,张抗抗专注“沉默” ,对专制主义大胆抗争 ;苏叶则把散文的血脉与社会紧密相连 ,以老辣的“乱谈”求纵求放求透 ;筱敏则以对“革命”的“革命”的凭吊 ,对极权主义和语言暴力进行清算 ;王英琦的散文则作战略转移 ,呈现出信仰与现实、现性与非理性的二律背反 ,其创作态度是“欠彻底”的。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来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在几代女作家文字苦苦追索的背后,始终潜流着一股摒弃尘世、寻求救赎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准宗教化的儒家精神,以及被赋予了儒家刚健有为色彩的佛教教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已被提升为对自然的形而上思索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宗教文化意识赋予了台湾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广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岸女性散文对“自我”的观照和开掘 ,基本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抒发宣扬和描摹剖析。两种途径对应着不同层面的“自我”。大陆和台湾的女性散文虽有进程和视角的差异 ,但从宏观走向来看 ,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内省力、清晰的思辩力和细腻的表现力等方面都在长足地进步 ,这是女性意识和散文文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贞节观萌生于春秋时期,是由女性所提出。它的产生是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女性“人尽夫”而无婚姻自主权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忠德和明确的性道德,是贞节观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女性对爱情的执著、自尊意识以及对“屈辱和难堪”的婚姻环境的不满所形成的逆反心理,是贞节观产生的个人内在因素。萌芽时期的贞节观是妇女自我保护的工具,是以人为目的的。贞节观不是父权制私有财产的直接产物,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关系和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才是贞节观产生的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散文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感觉。这种人性美因真诚强烈的平民意识而产生,因温暖真切的情感而成长,因淳朴善良的女性而闪光。同时,这种人性美也是作者明朗纯美的个人气质与其力求提升人的灵魂、拓展人的心灵空间的艺术追求相融合的结晶,对当代女性散文的发展、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散文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作家和读者所钟爱。台湾生态散文摆脱了以浅显的道德、口号式的呐喊说服人的窠臼,在深入、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将自然知识、生态理念与情感体验、生态感悟相互融合,呈现出知性与感性交融的特质。读者通过其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语言描写以及合理的想象,可以深入理解蕴含于文本深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张秀亚以散文创作著称台湾文坛,她尤其擅长写抒情散文,被誉为"美文大家".其散文内容,对自然的书写占据相当比重.她的自然书写既包含了与历代文人相通的田园情怀,也有着因宗教熏陶和人生经历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隐遁情结,而并非简单化地对大自然的歌颂或抒情.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散文看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散文是散文的一部分.文章从女性散文所描写的爱情、婚姻和生育等方面揭示了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