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府补题》为宋末元初词社唱和的一部咏物词集,自清初复出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第四组《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十首)最为凄凉悲苦,这是南宋遗民词人易代之际的心灵写照,他们以主客同体、托物寓志的艺术手法表现身世之悲、家国之恨,不但赋予了中国传统"蝉文化"更为复杂深隐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力,给予后人广阔的联想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
关于《乐府补题》结社唱和的时间、地点以及诸词之寄托,学界向有争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推考,发现首咏地点,陈恕可宛委山房在杭州,而非前人所定之越州;第四咏《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乃为王沂孙之出处而发,当作于王沂孙出为庆元路学正以后;第五咏《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可能寄托了补题诸老对于宋末二帝逃、亡于海的感怆。  相似文献   

3.
也谈《乐府补题》的寄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乐府补题》的寄托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且大多具有坐实时事之失。从文本出发来看,认为咏龙涎香主要传达遗民们的今昔身世之感;咏白莲主要传达遗民们的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但也有例外;咏蝉主要表达词人们怀恋往昔、否定现在的情感倾向;咏莼当作于王沂孙庆元归来的盟友聚会,有对王沂孙的赞赏,也有抱定终隐的表白;咏蟹是在终隐者逐渐变少,遗民们表达要像毕卓那样“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乐府补题》为宋末元初词社唱和的一部咏物词集,自清初复出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第四组《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十首)最为凄凉悲苦,这是南宋遗民词人易代之际的心灵写照,他们以主客同体、托物寓志的艺术手法表现身世之悲、家国之恨,不但赋予了中国传统“蝉文化”更为复杂深隐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力,给予后人广阔的联想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赵长卿《惜香乐府》词,在明末《宋六十名家词》出现后,才开始受到词选家和词评家的关注。在此之前,其流传可能主要是抄本的形式,未曾大规模流行,《惜香乐府》的流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中涉及文学作品接受等方面的因素。赵长卿作为一个现存词作数量居第五位的宋词作者,又出身皇家,由于资料的缺失等种种原因,后世对于他的作品和生平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却是一个空白。然而作为宋词作家中存词位居第五的作家,《惜香乐府》的诸多方面理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乐府诗,上起陶唐,下迄五代,是一部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其5000馀首乐府诗,主要由“前乐府”与“汉唐乐府”两大类构成。在批评形式方面,《乐府诗集》集“整理类批评”、“选择类批评”、“题解类批评”、“品第类批评”、“专论类批评”于一书,是乐府诗批评在宋代进入更加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其中,最具成就者,为“专论类批评”与“题解类批评”。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的分类方面,因存在着种种错误,而为后人多所指责与非议。  相似文献   

7.
在王安忆的力作《天香》中,从全篇结构到细节场景都可见影视艺术的影响。小说设置了两条对比性线索,是对蒙太奇艺术思维的演绎;诸多场景类似蒙太奇的组接则实现了意义上的勾连。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极为丰富,且有着重要的表情作用,融合了电影造型艺术的特征。文本以独特的方式对小说进行艺术空间化的尝试。在小说思维中融合影视艺术的因素,呈现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相互交融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8.
《天香》是一部蕴含丰富的现实主义小说。申府的兴衰故事折射出明朝上海的风云变幻和器物工艺的繁荣。陌生化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故事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器物之美的赞扬,以及对人性本真的倡导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知识性和启迪性。《天香》是雅与俗的结合,是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融合,具备现代文学经典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小说与上海的地方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说《天香》更可以看作是上海的秘史。作为"开埠"前的上海书写的一种,《天香》呈现了上海的核心气质——"精致"。这不仅表现在器物和人物的精致,还表现在人情的精致。上海的这种"精致",不仅来自"开埠"后的西洋文化的影响,更来自于"开埠"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最新力作《天香》以明末上海“天香园绣”发展为背景,以申家天香园为中心,描写了申氏家族历经四代由盛而衰的过程,小说明显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影响.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来探讨《天香》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以《长恨歌》一举赢得"海派传人"之名的王安忆,在2011年又推出了小说《天香》。在小说中,王安忆借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虚构了上海城的前世,也展现了"史前"上海的图景"浮世绘"。  相似文献   

12.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14.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在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扼杀。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8,(1):24-30
《鹖冠子·天权》篇不是记载鹖冠子思想的文章,而是战国末期兼容黄老之学的兵家作品。它的主要思想是:提出全面了解客观情势以免贻误军机;用兵要效法天道、遵循天地人三才的特点,要运用五行五音以取胜;效法先王,以德化民。《天权》篇与《鹖冠子》、黄老之学、先秦兵家有密切关系,其天道观、君主施政效法天道、配合五行论、君主保形养神论、重知、运用天地人的三才观等主要思想均与战国时期黄老学说、先秦兵家等流派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它提出的絜天地而游境界说应受庄子学派影响;重视全面掌握知识是受荀子解蔽说的影响,反映了战国末期百家学说互相影响、海纳百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清史稿·舆服志》包括舆服一、舆服二、舆服三、舆服四卤薄附,详细记录着清代的车驾制度、服饰制度、印章制度及礼仪制度。通过拓展式思维,从政治、礼仪、宗教、文化、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发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清代服饰的外延与内涵,从而增加认识,使服饰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雨花香》和《通天乐》历来被认为是拟话本小说集,此说未见置疑。本文认为,这两部作品专为“劝善”而作,是明清时期道德善书与拟话本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二书借鉴了小说的编创手法,思想内容则是明清以来劝善思想的图解。从故事结构到主要思想,二书都更接近道德劝善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目录学视角下,考察《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作品,了解两志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的认识与阐述,梳理两志所反映出的"小说"观念,从而把握中国"小说"观念从汉代至唐初的嬗变脉络。  相似文献   

19.
《诗经·秦风》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作为文化的物化载体,承载凝聚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将文化的质素统摄于语言符号之中,在所指与能指中包蕴文化的内核。作为秦地文学的早期代表《诗经·秦风》,在语言符号中既反映出了秦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好勇尚武的秦文化,又体现出了秦对异质文化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吸纳,从而使《诗经·秦风》彰显出多元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袭了中国的文化基因。《诗经》305篇中有数十首乡愁诗,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其内容看来,既有役者戍卒思乡感怀,也有女子出嫁思念故土;既有大夫官员故国之思,也有流浪异乡者所唱的哀曲。乡愁诗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人伦情怀与尚悲情结,呈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